古希腊文明巡礼

要追溯西方文明的起源,古希腊是绕不过的话题。古希腊并非一个国家,而是地处地中海东部的古代文明圈。从公元前1550年迈锡尼文明诞生,到公元395年意味着希腊异教文明终结的德尔菲神庙被关闭,希腊世界在世界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里林立的城邦国家诞生了璀璨的文化,其影响深远,在哲学、政治、科学、建筑、戏剧等诸多方面的影响延及今日。围绕古希腊的方方面面产生了大量著作,随便采撷其中一个小主题,例如伯罗奔尼撒战争、雅典海军、古希腊哲学、古希腊戏剧……,都有许多有分量的大部头作品。但对于大量普通读者而言,他们需要的是一本概观古希腊人及其创造的文明的入门作品。《古希腊人》就是这样一部简明扼要的小书。本书作者伊迪丝•霍尔是英国杰出古典学者,伦敦国王学院古典学系教授、希腊研究中心教授,她主要研究古希腊文学与文化史,擅长从文化史的角度切入古希腊人的生活世界。本书就是她对古希腊人所做的一份速写。

晚近以来的研究使得人们对古希腊文明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有人对古希腊文明的独特性提出质疑,指出古希腊人不过是环地中海世界诸多文明的一支,与古代近东的两河流域、埃及、波斯等文明高度相似,更有甚者,有人甚至认为古希腊人没有独创性,只是扮演着中转站的角色。较为保守的观点则坚持认为希腊人“具有本质上的特殊性和优越性”。由于这一争论与西方文明的优越性有联系,因此具有浓重的政治色彩。伊迪丝•霍尔承认古希腊人吸收了其他古代民族的成就,但依然强调古希腊人成功发挥传播渠道或者中介作用本身就是非凡的成就,他们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引导了人类知识的进步,因此,古希腊人依然具有其独特性。

有鉴于此,伊迪丝•霍尔在《古希腊人》中梳理出古希腊人的十大特殊品质,并将此与古希腊文明的发展阶段相结合,勾勒出了古希腊人的精神面貌。伊迪丝•霍尔认为,大多数古希腊人都擅长航海、质疑权威、看重个人、有求知欲,除此之外,他们乐于接受新思想、聪慧、竞争意识强,仰慕卓越之人的才能,善于表达,喜好享乐。正是这些共同点,使得散居于从西班牙到印度,从黑河到尼罗河各地的这些人被归为同一族群。伊迪丝•霍尔在此后十章中分别讲述了希腊历史发展的十个历史时期,并在每章中着重阐述十大特性中的一项。如在第五章“开放的雅典社会”中,在介绍雅典城邦发展的同时,讲述了雅典繁荣的戏剧创作,严肃的哲学思考。伊迪丝•霍尔还强调杰出人物的作用,因此,在本章中,她突出介绍了如埃斯库罗斯、苏格拉底、柏拉图等人的生平和思想。通过这章,她希望突出古希腊人乐于接受新思想的特点。而在第七章“热爱竞争的马其顿人”则通过马其顿王族的内斗和对外扩张讲述了古希腊人争强好胜的特点,进而介绍了亚历山大大帝的传奇远征。通过对这十个阶段的依次讲述,我们见证了古希腊由迈锡尼初生的文明,到战胜波斯帝国入侵后希腊文明的突飞猛进,以及希腊文明随着亚历山大东征播撒到东方,罗马帝国对古希腊文化的继受,直至基督教兴起后希腊异教生活的消亡。当我们读到本书结尾,看到在公元395年,德尔菲神殿被关闭,神谕发出“阿波罗的神殿从此湮没无踪,先知的月桂叶亦凋零不存”之语时,古希腊文明的这一终局不免令人唏嘘。

这本300多页的小书不可能讲尽2000年的古希腊文明,书中对很多史事的讲述都很简洁,如对亚历山大大帝战胜波斯大军的高加米拉会战不过一笔带过。但本书也绝非流水账,如对斯巴达国王列奥尼达为何死守温泉关就作了许多精彩分析。可能是为了增加趣味性,书中在一些地方还介绍了今日流行文化中涉及的古希腊文明,如第八章介绍了取材于古希腊神话的《美狄亚》等影片,第十章中提及了蕾切尔·薇兹出演的电影《城市广场》(2009),该片讲述了希腊女学者希帕提娅之死,从这些古老的故事和传说被搬上银幕,也能看出古希腊文明对现代西方文化的持久影响。

不过,有求知欲、竞争意识强,仰慕卓越之人的才能,善于表达,喜好享乐等等也见诸其它民族身上,很难说是古希腊人所独有的特质。即以中国春秋战国时而言,各国也彼此竞争,招揽人才,思想上百家争鸣,策士们巧舌如簧,君主们开展改革,与其说是希腊人的特质,不如说是多极世界中的共性。并且,由于要将这十个特点与古希腊历史的不同阶段一一匹配,有些就有点生拉硬套。如第六章通过对斯巴达人的介绍,试图阐述古希腊人的幽默感,不无牵强之感。

总的来说,阅读本书是一场愉快的探索之旅,是对奥林匹斯诸神注视下的古希腊世界的巡礼。不啻为一本了解古希腊历史的入门佳作。

你可能感兴趣的:(古希腊文明巡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