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还是那么幼稚、自大、迷茫

  我想我应该周更写点东西了,总在有点东西想写时,想着留给月更的时候一起写吧,而现在,想写的内容淡忘了,想写的欲望冷却了。

比赛:是我太认真?还是太幼稚?

  一个是去年参加的比赛今年出成绩了,不出意外,第二名。学院里举办的《移动应用开发创新大赛》,从刚开始参加比赛的激情满满、踌躇满志;到准备作品阶段怀疑自己,大部分时间熬夜通宵,上课下课睡觉前都在准备,怀疑自己的坚持是否值得,而我当时的回答也非常坚定,专升本开学前后我都总想着能够为学校做点什么,这次的小程序就是以这个为最终目的的,名次什么的确在我心中的排位靠后一位,当时预感的也的确是一、二名跑不了;再到作品初赛、复赛阶段,初赛从延期到取消(因为作品总数没到进复赛的筛选数),我也重新审视这个比赛,《移动应用开发创新大赛》名字的确有些宏大,连我这个计算机专业的都感觉这个比赛比较牛X,但其实,我们学校主打的并不是计算机专业,也并不怎么重视(半年了,至少我是这样认为的),比赛是学院开展的比赛,影响范围不会很广,没有学分加,奖品金额也比较薄弱,此次比赛是第二届,发起老师还是一个刚毕业的新老师(这是我赛后知道的,放这里主要是凸出这个比赛的不怎么专业性,表达了作者痛心疾首的懊悔心理)。我再次陷入自我怀疑,之前的努力真的会值得吗?也许那些意料之外的回报会如期而至呢?至少我可以用这个作品给学校做点事,出出风头什么的吧?吧?

  后面就是复赛阶段,文档、作品都上交了,就差最后的参赛者们公开的演讲了,拖到期末复习那段时间,那时候的感觉就是已经没什么可期待的了,毁灭吧,赶紧的。下午到晚上,只演讲的一半的选手,我就在其中,其他的选手另择时间(后来因为疫情原因,学校提前放假,改为线上演讲了)。开学半个月了,这个比赛也终于算是真正拉下帷幕了。去年10月到今年3月,我实在没想到原来除了一些全国向的比赛,学院里的比赛时间跨度也可以这样长,这样难熬啊。

  名次和我看完前一半的演讲一样,二等奖,我为什么总是强调这个名次,因为我内心是属实不甘的,在我名次上面还有两个名次,最佳创意奖和一等奖,但是,他们的作品制作时间却是一年多,一年多啊,我从比赛开始熬夜加班加点,辛辛苦苦一个半月的作品的对手是比比赛开始时间还要年长的东西。这里我也没有偷换概念,我并不想把作品上的比较换成时间上的对比,他们的作品的确比我的优秀,这点我是承认的,我不甘的点是你作品比我优秀的点仅仅在于制作时间比我久,相同的时间我的作品绝对可以碾压你。而更令我恶心的是一等奖的作品,我有合理理由怀疑不是本人制作的,朋友们,我这真不是气急败坏。而比赛的评委老师也说过了,其实很多比赛的评委并不是相应专业的,他们只会对作品最直观的感觉做出评价。这也是我最心酸难受的地方,评价你作品的人并不会想去了解你为了它熬了多少夜付出多少心血、并不会想知道你为了一个小小的功能细心打磨的多少次、并不会给你你想要的期待的评语。他们只想要他们想要get到的点,没有,那就只能贴上否定的标签。但是,你又能抱怨什么呢?因为这,就是比赛啊。这是我第一次去专心准备一个自身有能力去完成且感兴趣的一个比赛,对了,我是一个人参加的比赛,其他组都是五六个人呢,看,我又多了一个博同情的借口了。这次比赛,或许说,比赛,没有我想象中的那种情绪起伏,有的是期望渐渐失望,热情渐渐冷淡,可能也因为,这是第一次吧,更可能这是失败者们共同的呻吟吧。

  这次过后,我也渐渐和自己和解,比赛就是这样,想玩就按规则来,接受不了游戏规则,再多理由也是软弱的象征。要么就冲着规则堂堂正正击败所有人;要么就机巧一点钻钻规则的空子,反正比赛嘛,为的是自己,并不需要为对手的感受考虑。正巧这几天有个不知道哪的学生在gitee上看到我的一个项目写挺好,想花钱找我做个项目,可是谈到最后没谈好, 他要的是安卓APP,我只做网站和小程序。后面我又问他干嘛用的,他说是参加比赛用的。那时我的心情,不知怎么形容,我曾是个被人找帮凶拿刀刺伤的人,而我差点成了要拿刀做别人帮凶刺向其他为了比赛投入热情与努力的同学的那个人。不说特别难受吧,就是心情有点堵,比赛嘛,不就这样么。我用半开玩笑的话嘲讽了他一番,他也并不怎么以为然,不都这样么?后来,我又真实的问了下自己,他要是小程序也要呢?卖么?卖!比赛么,不都这样么~

我承认:我是个技术宅

  其实我一直以来我都不愿意承认,我是个宅男,因为感觉一旦接受这个标签,给人的形象就会被冠上:二次元、游戏控、不擅交际、快乐水爱好者等一些负面形象。
  我一直是个单线程生物,顾上一件事的同时对其他事情就会极少有关注,而最近当我空下来,没有做项目没有去学习时,有种空落落的感觉就尤为强烈。和以前我们专科不一样,那时班上人比较少,宿舍都紧挨着,同学之间很快就打成一片了。现在呢,同学之间只是上课才见得到的,平时在路上遇到也可能想不起名字,能够打成一片的也就寝室一群人了,社交圈一下就被禁锢了起来。之前我也不以为然,那时我想的是也就一年时间,同学之间混不混得熟都无所谓了,我只想学好技术,早点找工作。而最近这方面的学习进展在我有点烦倦时,我想放下休息会,尝试一下其他事情时,我才发现,我原来漏洞百出。

  之前因为每天沉浸在学习专业知识上,我感觉每天都很充实,其他的事物有没有都无所谓。这可能和专科那会学校的一些破事有关,有段时间我陷入了一个恐慌焦虑阶段,脑子总是会蹦出一些想法:又是专科学历,没有好好学专业知识,毕业了怎么办呐,真要进厂了啊。会经常冒出这样的想法,晚上睡觉还会失眠,我的第一根白头发就是那时候长出来的。那时候我还不知道大学自学是什么概念,后来才知道了B站等一些自学渠道了,我真的是每天都在学习专业知识,因为那样会让我的焦虑得到缓解,应该就是这个起因,延续到毕业找工作,再到现在,都把专业知识、找工作放在生活的第一位。现在想想,就像是一种后天导致的性格缺失吧。

  再到现在,我跳脱出自己的视角看自己,一点点审视自己时,缺陷就被无限的放大开来,有两点是我这些天总结出来的:

  • 自大:我的专业知识在同级的同学里面算是比较优秀的,平时也会做做项目、接接单赚点生活费,也就凭借这一点让我一直以来都有种优越感。现在看来,我就像一个在一定领域有点小成就就沾沾自喜的小丑一般。这点我并没有在生活中表现,但对我现在的学习阶段这点很不友好,它很容易让我在学习的时候太容易满足,学东西浅尝辄止,因为周围没有压力竞争力,让我没有目标和方向的确定性,反而会时不时飘飘然。我总是认为只要信心够坚定,一切外在因素都不会影响到我。现在我知道了环境因素的影响是多么重要,更何况我也没有做到过信心足够坚定。我一直知道我的性格是比较偏极端化的,很多事情也会偏极端化思考,我也知道这样不好,但很多事情在一个比较极端的想法过后,我都能比较好的中和自己的想法,所以又觉得这样或许也行吧。没想到也正是这种盲目的自信,让我自身一些缺陷、坏毛病得到了更坏方向的发展。
  • 社交能力弱:我一直挺羡慕那些和陌生人也能侃侃而谈,和教师长辈也能从容交流,说话常带梗,幽默风趣的语言艺术家的。相比之下,我虽然不是话题终结者、木讷的直男,但就是很多时候根本没有话题讲,我也并没有太多聊天的欲望,和陌生人点到为止,普通同学之间也没有时刻做相互了解的说话欲望。可能是平时生活中社交方面接触比较少,我能总结的场景都比较少了。
      我以前一同学给我QQ空间里留言,对我的评价是:你其实并不孤僻,简直可以说开朗活泼,但大多时候你很懒,懒得经营一个关系。我现在在翻到这句话都有一种被戳到心底的感觉。我只是懒,懒得经营一个关系。这么任性的形容,我真想一直留着啊。但现在的我知道,不行啊。成年人要谈恋爱、要发展人脉、要游历于职场,不会说话怎么行呢。所以我现在想慢慢偏移一些工作的重心,投入更多的热情到生活中,到爱好上,以及身边的朋友上。为了更懂一些说话之道,我还特意收藏了郭德纲的相声集呢!

  我感觉我当前的一个阶段像是一个瓶颈期,有些迷茫,很多事情要去做,不知从哪做起,每天好像很忙,做的事情又好像很少。一直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却又有一个模糊的方向,比如说我要进BAT,但我却从没好好规划过。没有一个标杆似的榜样做明灯,又是独自一人的默默努力坚持,真的好难。

  最近的确挺丧的,以至于我现在再看来发布的第一篇文章时,都有些羞愧,那时都还激情满满的憧憬呢,现在连月更的文章我都从10号写到现在。写到这里,我总感觉哪里不对劲,有种特殊的感觉一直萦绕着。我重新看来下写到现在的文章,“一直”这个词一共出现了9次,我明白了那种感觉是:一直是你,一直没有改变,自大,自以为是,总以为能掌控自己的一切,到头来却是满盘皆输。我真的要尝试一些以前“不屑”使用的方式来改变自己了: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记读书笔记、写手账、冥想。这让我又想起了,专升本备考期间,我说服了自己使用本“不屑”使用的番茄Todo、Timing软件做备考期间的自律规划时,写给自己的话:人与其他动物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人懂得、善于借助工具来完成目的。有工具干嘛不用呢?千万别对自己太过自信,意志力、自控力什么的,都不是自身一下子就拥有的,在你还蹒跚的时候,就借助下工具来支持你前行吧。什么时候我该抛弃这些工具呢?当你觉得使用它们过于累赘的时候!

  这句话现在听来对我都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那个时候我都想得到的道理,为何我一直抛在脑后了呢,大概就是里面说到的太过自信吧。

  对生活热情一点,对朋友积极一点,对自己评估低一点,认真接受他人的意见,对以后的生活规划一下,对大众认可的学习方法认真借鉴学习,以及,自律。这是我对今后生活中自己的要求,在此算是做初步的flag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还是那么幼稚、自大、迷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