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鸡汤”会越听越累

随着近几年“正能量”的兴起,一些被称之为“鸡汤”的励志故事开始广泛传播。如果你稍加留意,就会发现你的社交网络里到处都充满着“鸡汤”。朋友圈里有人晒出自己的健身照,空间里又有人励志要每周读一本书。他们用一些“正能量”满满的话搭配上一张含着鸡汤的图片,就成了一条“我看起来很努力”的骗人骗己的说说。

但随着现如今的“鸡汤”越来越泛滥,一些挂着“心灵鸡汤”、“励志格言”的书籍被印刷出上亿册,推向书店发售。可在我们怀着满心期望去看的时候,却觉得“鸡汤”越看越累。这是为什么?仅仅是因为“鸡汤”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吗?

事实不完全是这样,即使有的解释说“鸡汤”越看越累的原因是:“故事内容真伪共存、良莠不齐”。但答案就绝对如此吗?还是说我们只看到了表层的现象,而未去探究其深层含义?

在这里我想把“鸡汤”和兴奋剂做一次类比,以凸显出为什么“鸡汤”会越听越累。

我们都知道,不管在何种场合的体育比赛里,规则里总会有一条:禁止使用兴奋剂。兴奋剂的效果其实就和“鸡汤”相差无几,都是在短时间提高人体力量的一种手段。但如果你了解那些使用过兴奋剂的人就会知道,兴奋剂在效果失效后,人体会陷入一种怏怏不乐的虚脱状态,原因正是:兴奋剂通过药物作用提前透支了人的体能,一旦药效过去,人体就会马上陷入疲惫,甚至还会因其药效永久性地对身体造成损害。我在此将它称之为“兴奋剂效应”。

在心理学上,“兴奋剂效应”其实可以与“安慰剂”做一类的比较,前者是指依赖外界的药物(或是类似“鸡汤”)的刺激,短暂地激发出人体内的潜能(但我更加愿意在此叫它为“提前透支”)。而“安慰剂”则正好与此相反,它是通过人体内在的,通过神经感官的“相信行为”,促使人体分泌出某些对身体有益的激素,进而激发潜能(或是治病)。后者是对身体无害的,而前者则很有可能对身体和精神造成永久性的伤害。

回到“鸡汤”跟兴奋剂的类比上来。在此我要对这种类比做出更深一步的探讨,以解释阅读“鸡汤”使人更累的原因。

兴奋剂其实分为许多种类,并不是所有的种类都会对人的身体造成永久性损伤,其中咖啡因就属于效果较好,且不会对身体产生危害的一类。与“鸡汤”作比较的兴奋剂正是咖啡因。很多运动员在日常生活中都会服用咖啡因,将咖啡因作为一种“表现剂”来使用。作为比较,“鸡汤”其实也能够像咖啡因一样成为一种日常生活中的“表现剂”,以暂时增强人体的力量。

早在许多年前,人们就发现了咖啡因的药用价值。它具备有其他大多数兴奋剂不具备的优良特性,其中最关键的几点便是:易吸收,在人体内存留时间短(咖啡因的半衰期约为6小时),且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作为精神上的咖啡因,“鸡汤”肯定当之无愧,因为它具有和咖啡因同样的特性。当人从外界接收到“鸡汤”的时候,常见的表现有:心跳加速、血流增快、身体充满力量。大脑在接到信号的瞬间,立即调用相应的神经元做出“励志”的反应,从而实现“表现剂”的效用。但在同时,因为“鸡汤”在人体内的存留时间较短(比咖啡因短得多,很多情况往往只存于接受信号后的五至十分钟),当效用过后,人体又会回到之前的无力状态,呈现出一种“透支”的状态。甚至有一部分人在读过“鸡汤”以后,反而呈现出比未读时更加无力的状态。其实这是由于鸡汤里的内容引起了人体精神上的强烈共鸣,但当他收回目光,放到自己所处的现实生活时,无能为力感把这种“鸡汤”引起的共鸣摧毁得一干二净,反倒导致了自己的自尊心受到打击,更加一蹶不振。还有另外一种可能是,当这一部分人在接收到“鸡汤”的信号之后,过快的做出反应,但还没来得及等到有所成效,“鸡汤”带来的励志效果又已经结束了。他们在度过很短暂的一段高激烈情绪状态之后,重新恢复到常态使他们感觉到自己的无能,反而引起了“神经虚脱”,让人更加萎靡不振。

而且就另一方面来看,咖啡因能够作为“表现剂”来使用的一个条件是人体对咖啡因敏感,对于一部分耐受体质的人,他们将不会对“表现剂”产生任何反应。就算是正常人,如果他们过量地使用“表现剂”,也会导致人体的不敏感,引起阀值抬高,最终使人体变成了一种耐受体质,不会在因“表现剂”的效用做出任何反应。

“鸡汤”的使用也是这样,过量的使用“鸡汤”来作为“表现剂”会使人体产生精神疲劳,产生一种从精神上开始发展的,对外界“表现剂”刺激效果的耐受。

所以说到底,“鸡汤”在当前时代被作为一种励志和正能量的产物大肆吹捧,结果导致了太多的“鸡汤”被人们滥用,人体早就对这些层出不穷、千变万化的鸡汤搞得精神劳累,人体也逐渐变得不再会对“鸡汤”的效果产生反应,像是人体对抗病毒一样在身体里产生抗体。如果我们坚持使用“鸡汤”来作为“表现剂”,反倒会激起反效果,即开头所说的“人体透支”或“虚脱”的反应。

你可能感兴趣的:(为什么“鸡汤”会越听越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