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1-14

你之所以焦虑,是因为你只想过朋友圈中的生活
“焦虑”一词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挂在嘴边。
他们在焦虑什么?
我们被鸡毛蒜皮的事务搅得心烦意乱,我们迷茫与未来的路在哪,我们焦虑于青春逝去地措手不及。
我们急于买房,急于成功,急着实现财务自由……。


2018年,一切节奏都变得太快了。
90后、95后站在媒体闪光灯的中央,CEO、创始人比比皆是。初中生写类库、框架,中年程序员感到汗颜。社交网络月入过万刚及格,985、211的学生遍地跑。
你看到这些,再看看自己,顿时觉得相形见绌。
刚毕业的小年轻,蜗居在小出租房里,工资的一半刚能支付房租,剩下的钱被交通、饮食、社交侵占得一分不剩。上班一不小心会被领导劈头盖脸痛骂,月底捉襟见肘不敢去社交……。人生好像暗淡无光。
打开朋友圈,晒美食、秀恩爱、晒旅游照……。
你不禁这样想:别人的生活可真美好啊,我也要过上这样的生活。
于是焦虑,随之产生。


你开始绞尽脑汁想如何弯道超车。看到有人做微商成功了,做代购赚钱了,炒虚拟货币实现财务自由了,你迫不及待跑步入场。却不知螃蟹早被吃完了,怎么会轮得到你?你的收藏夹里全是“工作之余做什么副业能月入过万?”、“年轻人做理财投资要趁早!”、“到30岁如何实现财务自由?”这些赚钱秘方。


传播媒介中,所有的事例都会被放大,个别案例都成了聚光灯下的焦点。于是个人的声音越来越大,但沉默的大多数不会被提起,也没人发声,逐渐被人忽略。
不知不觉你已经陷入了媒体编织的美好愿景中。制造恐慌、贩卖焦虑,引发别人对自身的不满做突破口,然后提供所谓的“捷径”,收取你的“智商税”。

你只是想过朋友圈里别人的生活,却想逃避享受的前提——付出。
天底下哪有这么好的事?当然富二代除外,可惜你不是。

别光盯着朋友圈的风花雪月,现实还有柴米油盐酱醋茶。


那如何克服焦虑呢?
活在当下,制定目标
没有目标的生活是混乱的。王健林的“小目标”言论虽然被广泛调侃,但细想之下是有很多道理的。任务驱动和随机自主驱动相比,显然前者有目的性、计划性得多,相比间歇性混吃等死,持续的向目标前进靠谱得多。而且完成目标带来的成就感能反促进自信的提升,形成良性循环。


立刻行动,拒绝拖延
制定了目标,还得靠行动。拖延症犯了怎么办?有一个方法很实用,如果你觉得开始一件事很困难。那么先告诉自己,我先做5分钟。然后你就会发现,这事好像没那么难,而且你也做了不止5分钟。比如你计划去健身,结果懒癌犯了,那就不要考虑你要练多久、出汗洗澡很麻烦的问题。先练它个5分钟,感觉来了,自然水到渠成。


保持适当的焦虑
心理学上耶克斯——多德森定律指出适当动机水平能让效率更高,动机与效率呈现“倒U型”关系。延伸出来适当的焦虑水平能产生更高的成就。过多的焦虑会让你情绪不稳定,过低的焦虑水平不足以让你重视,难以让你发挥全部水平。


做好这些,会很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还是默默地脚踏实地的去耕耘,而不要想得太多,做得太少。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8-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