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园词典》:花园与菜园的关系,基本类似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

有人在网上讨论妇女节和女神节的区别?被点赞最高的留言是,把买花的钱拿去买菜,这是妇女节,把买菜的钱拿去买花的,是女神。
庄子在逍遥游中描述他心目中的女神是这样的:“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其神凝,使物不疵疠而年谷熟。吾以是狂而不信也。”


世人不是神人,无法靠吸风饮露活着,所以大多数时候,达则大兴土木兴建花园,比如大观园,穷时,还得将花园改成菜园,比如探春搞改革,从大观园中的一草一木中探寻经济价值。
民国名媛、曾经的复旦校花、著名的外交家顾维钧的夫人严幼韵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占领马尼拉时,她的丈夫杨光泩与七名中国外交官惨遭日军杀害,她带领遇难外交官的遗孀和孩子克服重重困难,在马尼拉顽强地生活,这位出身豪门的千金小姐将大使馆的草坪改为菜地,带领大家种菜、养鸡、养猪,挖水井,腌咸菜,自己做鞋、做酱油、做肥皂,一直坚持到日本战败投降。
当草地改为菜地,或许意味着人们放弃理想,向现实生活进行妥协,当然,有时也为了表达一种积极入世、注重实用的态度。



奥巴马甫一入住白宫,奥巴马夫人米歇尔便将白宫草坪改了菜地,和大家一起种菜,还用地里收获的蔬菜招待各国来访政要。离开白宫时米歇尔还专门对菜地进行了安排,留了一笔专款供日常打理之用。
当然,不是所有种菜者种的都是菜,种菜背后,还有很多别的东西。
比如说,历史上,有很多名人种过菜,张之洞任总督时在官署里种菜,种的不是寂寞是清廉为官的人设。
文学作品里更如是,鲁智深客串过种菜的。但他并没有亲自参加劳动,而是每天与一众泼皮饮酒练武,偶尔拨树。菜园在小说里充当了一个背景板的角色,鲁智深来大相国寺种菜似乎就是为了认识林冲,引出后面一系列事情。
或许有人认为,花园代表着精致而高大上的生活,过于理想主义,而菜园则是现实主义的代表,是平凡而实惠的所在。其实也未必尽然,理想主义有理想主义的美好,更有其存在的必要。花园并不像人们想像中那样高冷,或许因为它是大自然缩影的缘故,其实自带着一种温暖而治愈的力量。
美国女作家弗朗西丝·霍奇森·伯内特创作的著名儿童文学作品《秘密花园》便讲述了这样一个温暖的故事。
性情孤僻的小女孩玛丽・伦罗克斯因父母双亡,不得不去姨父家生活,在神秘阴沉的大房子里,小女孩一点也不快乐,但某天玛丽无意间闯入了久已禁闭且荒芜的花园。玛丽、农家小子迪肯和常年被关在阴暗房间里病态的少爷柯林,找到了开启快乐的钥匙,柯林的身体渐渐康复,几个孩子每天过着快乐的生活。



关于花园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做为人类亲近大自然的最好场所,花园在我们的生活中起到很大积极作用。
虽然当代人去花园已经变得非常方便,但我们对花园的了解其实非常有限。这一点,在读过法国凡尔赛宫殿花园首席园林设计师阿兰•巴哈东所著的《花园词典》后,更令人深有此感。
《花园词典》可以算得上是一本小型花园百科全书,书中不但描绘了世界上多家著名花园的美好风景,还记录了许多关于世界上那些著名花园与历史和名人们之间的故事。在一个深爱花园、深爱植物的园艺家眼中,有关花园的一切都如厮美好。
在一个凡尔赛宫殿花园首席园林设计师笔下,有关花园的一切被客观而科学的记录在书里,于是我们得以知晓举凡长凳、独轮车、行道树、梅花型栽法等等各种与园艺有关的事物的由来,了解到柳树、山毛榉的药用价值,以及世界各地那些著名花园的建筑由来,轶闻掌故。
读过此书,才发现我们以前对于花园、对于大自然的认识何其有限。



周作人在文章中一段关于生活方式的描述被人们广为传诵,“我们于日用必需的东西以外,必须还有一点无用的游戏与享乐,生活才觉得有意思。我们看夕阳,看秋河,看花,听雨,闻香,喝不求解渴的酒,吃不求饱的点心,都是生活上必要的——虽然是无用的装点,而且是愈精炼愈好。”
有空,多了解一下花园,常去花园走走,可能算不上是生活上必要的,但绝对能让我们感到更幸福、更快乐。

你可能感兴趣的:(《花园词典》:花园与菜园的关系,基本类似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