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到不能被忽视》听书笔记

《优秀到不能被忽视》- 如何认识激情思维

在《辞海》里,对于优秀这个词的解释是,才能杰出,超出众人,大概意思就是说这个人的能力已经厉害到不能被忽视,所以才称得上“优秀”。在职场中,我们也会看到一些表现非常优秀的同事,领导交代的任务他们总是能够出色地完成,他们的职位也是节节高升,薪水也比刚进公司时翻了好几倍。遇到这样的牛人的时候,我们总是忍不住向他们讨教升职加薪的经验,想成为像他们一样优秀的职场精英。

《优秀到不能被忽视》这本书其实就是一本职场进阶的葵花宝典,在这本书中,你能够找到提升职场技能的有效方法,让自己在职场中取得成功。

这本书的作者是卡尔·纽波特,他曾以“美国大学优等生荣誉学会会员”的最高荣誉毕业于达特茅斯学院,后在麻省理工学院取得计算机博士学位。他还创办了深受美国中学生欢迎的博客,专注于研究如何深度学习、高效工作。《优秀到不能被忽视》这本书被《公司》杂志评选为2012年度企业家最佳读物之一,还登上了《环球邮报》2012年度十大商业图书的榜单。

在接下来的五天里,我将为大家讲解“如何正确认识激情思维”、“如何正确认识工匠思维”、“如何积累职场资本”、“如何增强自主力”以及“如何获得使命感”,带领大家培养让自己无法被取代的职场竞争力,站在行业的前沿。

02.什么是激情思维?


作者在书中讲到,对于工作的态度,普遍存在着两种思维模式,一种是激情思维,一种是工匠思维。今天我们先来看看激情思维。

所谓激情思维,就是追随着自己的激情与喜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找一份自己热爱的工作。这种思维其实就是在告诉我们,如果我们想要获得职业幸福感,我们就要搞清楚自己究竟喜欢什么,自己究竟对什么感兴趣,然后找一份与自己的兴趣爱好相匹配的工作。

听上去,这种激情思维的确让人斗志昂扬,它让我们感觉非常良好。但是作者指出,在打造自己热爱的工作方面,追随激情的思维方式并不是特别有用,甚至称得上是一条糟糕的建议。

作者在本书的开头,就讲述了一个关于激情思维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叫做托马斯。托马斯是哲学和神学的双学士,还拿到了宗教学的硕士学位。毕业之后,他追随着自己对禅宗的激情,来到了位于卡茨基尔山的一个偏远的寺庙。在那里,托马斯认真地进行禅宗学习,并专注于冥想和参加冗长的佛法讲座。

然而,即使托马斯追逐着自己的激情,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他却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幸福。于是托马斯离开了寺院,重新做起了自己之前所从事的银行工作。从前,激情思维占据了他的头脑,对理想工作不切实际的幻想蒙蔽了他的双眼,而在寺院的经历让他意识到,想要找到职业幸福感,他需要的不是完美的工作,而是以一个更好的方式来对待现有的工作。

从托马斯的故事我们不难看出,对大多数人来说,“追求激情”是个糟糕的建议。想要打造一份自己热爱的职业,想要获得职业幸福感,光有激情是远远不够的。

另外,有些人可能已经发现了,激情思维的成立其实存在着一个前提条件,它假设我们每个人本身就拥有客观存在的、有待发掘的激情,只要稍微经过思考或者是提点,我们就可以搞清楚自己热爱的工作究竟是什么。

针对这个前提条件,我们来看一个关于激情思维的研究结论,看看这个假设究竟存在什么问题。

科学研究表明,职业激情是稀缺的,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轻松拥有的。加拿大心理学家罗伯特·瓦勒朗,曾经带领着一个研究小组,对539名加拿大的大学生,开展了一项大规模的问卷调查。调查问卷中的问题经过了一系列精心的设计,可以很明显地展示这些学生是不是拥有激情,如果有,是哪方面的激情。

结果发现,在被调查的学生之中,虽然有许多人拥有广泛的兴趣爱好,像是舞蹈、冰球、滑雪、读书、游泳等等,但是他们并不打算去当一个舞蹈演员或者是冰球运动员。事实上,在确认出来的所有激情中,只有不到4%的激情与工作或教育有关,其他96%都是某种兴趣爱好。

由此可见,这些激情虽然在学生的心目中是很重要的,但是对于他们的职业选择来说并没有多大的贡献。所以说,我们的兴趣爱好可能有很多,但职业激情是稀缺的。

注意,这里说的是职业激情,不是其他类别的激情,更不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兴趣爱好。虽然我们可能拥有很多兴趣爱好,但是它们并不等同于职业激情,因为我们绝大多数人,都不会凭着自己的兴趣爱好去找工作。

举个简单的例子,很多人可能都喜欢唱歌,但是其中很少有人会去当一名歌手。有些人周末在家的时候喜欢搞点烘焙,做点小点心、小蛋糕什么的,但是真正把烘焙当作一份工作来做的人其实很少。

03.激情是精通的副产品

另外,作者指出,职业激情不仅是稀缺的,更是需要时间来培养的。耶鲁大学的艾米·瑞斯奈斯基教授,一直致力于研究人们如何看待自己的工作,她调查了各行各业的人,从医生到程序员再到文员。她发现,同样是医生,有的人对自己的职业很满意,而有的人就只是为了谋生才继续留在这个岗位上的。为了弄明白为什么他们对待同一份工作的态度会如此不同,艾米进行了更加深入的调查。结果发现,从事这份工作的时间越长、经验越多的医生,越有可能爱上自己的工作。仔细想想,这其实是非常有道理的。

我们在一个行业工作时间长了,我们认识的朋友、积累的经验都和这个行业有关,久而久之,我们就会对这个行业产生依赖,而这种依赖会成为我们热爱这个行业的重要原因。不仅如此,我们在这个行业积累了多年的经验,我们在处理各种工作任务的时候更加得心应手,我们能够看到自己的出色工作,给他人带来的巨大影响,顾客可能会因为我们的服务拥有更愉悦的心情,公司可能会因为我们的付出获得更多的收益,这种成就感也会让我们爱上这份工作。

由此可见,最快乐、最有激情的员工是那些做得足够久,从而擅长于自己所做事情的人,而不是那些急于寻找激情的人,因为时间会培养出工作的激情。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好好努力地去工作比找到正确的工作更重要,因为激情是精通的副产品。说白了,就是我们绝大多数人,只有为了达到精通而努力工作,才能在工作中找到激情。

这里就要讲到一个很重要的心理学理论:自我决定理论。作者指出,这个理论是关于动机与激情来源的最好回答。

自我决定理论认为,不管是在职场上还是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想要获得激情和动力,我们必须满足三种基本的心理需求,分别是自主、胜任和归属。

接下来,我们分别来看一下这三种需求。

第一种需求,自主。就是我们能够对自己的工作与生活自主做决定,就像我们能够决定自己几点下班,能够决定自己要不要执行这个方案,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自主。

那为什么说达到精通就可以实现自主呢?因为在如今这个社会,无论哪个行业,只要你能做到前5%,就不怕找不到工作。这个追求前百分之五的过程,其实就是追求精通的过程,只要我们达到了精通,选择权就到了我们手上,我们可以用自己优秀的工作能力,来换取工作上的自主。

第二种需求,胜任。就是感觉自己擅长于自己所做的事情。这个需求与精通的相关性就更大了,所谓精通,指的就是熟练掌握并且通晓其中的套路,当我们达到精通的时候,我们其实就已经满足“擅长于自己所做的事情”这个需求了。

第三种需求,归属。就是感觉自己与他人建立了紧密的联系。我们仔细想一想,我们在什么时候会在职场上感受到归属感,觉得自己与他人产生了紧密的联系,是不是在自己被别人需要的时候呢?当同事遇到某方面困难的时候,总是第一时间就想到你,认为你是解决这方面问题的能手,或者是当领导说这项工作只有你能胜任,整个部门的运作都离不开你的时候,你就会产生一种强烈的归属感,觉得自己是属于这个集体的,是被大家所需要的。

而想要实现这一点,自然就需要我们达到精通的程度,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职场上成为一个不可替代的人,而当我们被他人所需要的时候,归属感自然也就随之产生了。

你看,在追求精通的过程中,我们自然而然地就能够满足自主、胜任和归属这三种心理需求,而这三种需求又是职业激情所必须满足的,这就像我们在开车驶向终点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美丽的落日、优美的海岸线、金黄的沙滩,这三个景象组成了一幅大自然的美景,而这沿途的美景就是我们驶向目的地途中所收获的副产品。同样地,在追逐精通的过程中,我们也找到了工作的动力和激情,所以说,激情是精通的副产品。

04.缺陷一:盲目的乐观主义

然而,有的人可能会说,关于激情思维的研究结论,只证明了职业激情是没那么容易就能获得的,并不能说明激情思维存在着缺陷,只要我肯多花点时间和精力,去培养自己的职业激情,还是能够找到与之完美匹配的好工作的。

这种相信自己能够找到与激情完全匹配的好工作的想法,其实就是激情思维存在的第一个缺陷。激情思维让我们产生了盲目的乐观主义,让我们相信有某种富有魔力的“正确”工作在等着我们,一旦找到了,我们就能立即认出来,这就是我们注定要做的工作。但是作者指出,有吸引力的职业通常都有着错综复杂的环节和因素,所以我们并不能立刻就认出来一份工作,是否符合我们的激情,而是需要更深入的接触和了解才能做出判断。

比如说,我们觉得做一个视频博主,是一项很有吸引力的职业,可能是因为我们觉得在众多粉丝面前展现自己,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又或许是羡慕他们不用朝九晚五打卡上班,还能满世界玩耍的自由自在。

但是,当我们深入了解这个职业之后,我们就会发现,其实每个视频博主在录视频的时候都要录上好多次,这个过程不仅不有趣,甚至还有点折磨人。他们白天要拍一些自己在世界各地游玩的照片,晚上还要熬夜选图、修图,所以也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自由。

在还没有深入了解某份工作之前,我们就确定这是自己要做的工作,觉得它与自己的激情完美契合,这种“不看事实,盲目乐观”的想法确实有失偏颇。最后,我们很有可能会发现,这份工作与自己的想象和预期根本就不一样,这就是激情思维存在的第一个缺陷:盲目乐观。

05.缺陷二:陷入不断跳槽的怪圈

激情思维存在的第二个缺陷就是,它会让我们一直处于一种寻找的状态之中。例如,这个工作做了几天不满意,或者感觉太累了,我们就会觉得这份工作不符合自己的职业激情,想要辞职去寻找真正适合自己的工作。然后下一份工作又遇到了同样的状况,我们就想要继续跳槽。你看,当我们总是以是否有激情来衡量一份工作的好坏时,我们就会陷入不断跳槽的怪圈。

其实,在工作中感到疲倦或者不幸福,是一个很正常的现象。2010年经济咨商会对美国职业满意度的调查结果显示,只有45%的美国人对自己的工作满意。这一数据从1987年有这项调查开始,便从最初的61%持续下降。经济咨商会消费者研究中心的主任林恩·佛朗哥注意到,无论经济是增长还是衰退,人们的职业满意度数据,都呈现出了持续下滑的趋势。而激情思维会让我们忽略这个客观存在的事实,把对工作的不满都归咎于,这份工作并没有与自己的职业激情完全匹配。

激情思维最终会导致长期的不满,并让我们不切实际地幻想还有更好的工作在等着我们,而绝大多数人都会通过不断跳槽来满足这个幻想。

不断跳槽对我们的职业生涯,存在着一个很大的危害,就是我们始终没有办法在某一个行业,积累到足够多的工作经验,因为我们总是在不同类型的工作之间换来换去,总是不停地回归原点,这就导致我们始终无法向更高的职位进阶。最后我们的前同事可能都已经做到领导级别了,我们还是某一个行业的新手,既没有多大的影响力,也没有获得多高的成就。

06.知识要点

好了,今天关于 “如何正确认识激情思维”这一部分的内容就已经说完了,现在让我们来总结一下。

作者在书中为我们介绍了两种对待工作的思维模式,其中有一种就是激情思维。所谓激情思维,就是追随着自己的激情与喜好,找一份自己热爱的工作。然而,想要打造一份自己热爱的职业,光有激情是远远不够的。研究表明,职业激情不仅是稀缺的、需要时间培养的,还是精通的副产品,所以它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轻松拥有的。另外,激情思维还存在两个缺陷,它会让我们不自觉地产生盲目的乐观主义,以及陷入不断跳槽的怪圈。

你可能感兴趣的:(《优秀到不能被忽视》听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