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
结束了在北京汇永共享商学院的四天三夜的学习,昨晚乘飞机回到了贵阳。
四天三夜的时间是一晃而过,收获很大,要慢慢复盘总结,还要输出才行。
这次学习,是作为汇永共享商学院的联合创始人、投资人、创业导师的身份参加,和来自全国的100多律师,还有来自全国和新加坡、台湾的近1000名企业家一起,学习了流量模式的新商业模式、股权设计、税务筹划、营销为主要内容的课程。
这次的学习,让我印象深刻的有如下几个方面:
1、组织:组织有条理,作为一场千人以上的大课,有1000多人来听课,每天早中晚的课程的上课组织及秩序,还有就餐等其他环节,都组织得很有条理,保障了课程的正常进行;
2、课程:作为一家由律师创业成立的商学院,并且上课的老师杨平律师、杨龙飞律师都是执业多年的律师,具备律师与企业家的跨界思维,因此,课程内容很实用,无论是杨平律师的股权设计和商业模式,还是杨龙飞律师的税务筹划,都是很贴合企业家需求的内容;
3、企业家群体:这是一群积极主动、渴望改变,并且勇于展示自己的人。因为相信,所以主动地购买课程,也就是成交别人,成交自己;
4、价值: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收获,作为主办方,实现了这场教学的目的,收获了信任的同时,也实现了预期的盈利的价值。很多企业家用钱来投票,选择了信任,也就是选择了他们的价值。
感
其实,自己是满怀着期待的心情去北京学习的。
为什么呢?
首先是因为对于这个平台,对于汇永共享商学院的认可。
自从去年7月第一次在微信群中听了杨平律师的课程后,就觉得其法律服务与股权设计和商业模式的结合的内容,正是我所感兴趣,并致力于提高的方向。因此,即报名参加了11月的线下课程的学习。
通过线下课程的学习,见到杨平律师和我的贵州老乡杨龙飞律师,也就有了更直接的了解和认可,因此投资成为联合创始人。这种用钱来投票才是真正的相互认可与相互赋能。
接着,又成为汇永共享商学院的分院院长,与全国其他100多家分院一起,用每周固定时间的视频同步直播课程的方式,为本地的中小微企业提供股权设计、税务筹划、海外资产及身份配置、大额保单、家族财富传承等方面的高端的泛法律服务。
这是我认为并经过初步调研,是符合法律服务市场需求的业务。
从去年12月分院开始上课至今,进展得较为顺利,但是也遇到了一些情况,似乎没有达到预期的认可程度。虽然我自己认为这当中有惯性的律师思维在起作用,也认为这属于那种需要持续才能见效的事。因此,对于一些质疑也不太在意,但是毕竟希望能和汇永平台的伙伴们交流沟通,共享经验启发思维,因此有期待。
几天的课程下来,在这样一个极有能量的场域,和很多伙伴们交流了近况和思考。同时,也在这个课堂上看到了企业家们的热情,对于汇永共享商学院的法律结合商业服务的高度认可。
和刘家峰、孙跃礼、赵新玲、庙小童、孙喜民、段文周等律师同行做了交流。都看好汇永共享商学院的项目及服务,有信心,但是也感觉进展不是很顺利,问我的情况。
我说是一直在持续向好,只要做的事情是对的,效果自然会出来的。当好的结果出来的时候,一定会是一个爆发的指数级的增长。只要去做该做的事就对了。要说有什么要改进的话,应该是要更有信心,不服就干,干就对了。
思
还是要跳出自己传统的思维的局限性。一直在尝试着跳出,也一直在做。但是还是没有做到更好。
想到了这几年对我影响很大的一个概念,叫「元认知」。
所谓「元认知」,是对认知的认知,是对思考的思考。
以我为例,先说这样一个认知——作为执业多年的老律师,现在参与了汇永共享商学院这个项目,以法律服务加上商学教育,以股权、税务筹划、家族财富传承等高端业务,更好地服务于客户需求,从而实现自己的价值。并且,按照这个认知,去开展自己的各项工作,去采取自己的相应的行动。
这个时候,已经是一定层度的认知调整了。但是,如果不断地被别人影响,虽然内心认为所做的是有价值的,但是也会在持续性上受到一定的影响。
而这时候,如果启动自己的「元认知」能力的话,就会想:
我刚才这样想,接着有这样做。对还是不对?
如果对,为什么是对的?
如果不对,为什么会不对?
我这样想究竟是为什么?
我要怎么改变不好的想法?
我要怎么做才是最好的?
即使这样了,还有什么可以做得更好的吗?
……
看似简单也好,啰嗦也罢,这样的思维过程其实是很有意义的。
我用这个方式还在不断地折腾中。
今天再次折腾。我发现:
我终究还是在把从「知道」干到「做到」这块,还做得不够。
对于汇永共享商学院的服务及产品,在持续地宣传这一块上,还可以改进和提高。
这包括朋友圈的展示,还包括社会交往、自己坚持的每天的日更一文,还有微信社群等,都还有余地可以挖掘。
你自己都不展示,别人怎么相信你?更何况我知道自己是深信不疑并践行的。
借力平台还做得不够,包括平台的各种资源和人脉。
在我看来,律师最大的思维误区,就是太过于追求严谨,追求一种确定性。
其实,汇永共享商学院作为一个网络一个系统,是具备极强的产品研发和组织能力的,我们所要做的就是缺什么要什么,如课程内容的总结等等,而没有必要再做重复劳动,只有迅速地展示自己,让自己的产品能力被感知,才能实现平台与自身业务的共赢,以做大平台做强自己。
与伙伴们的配合协同,及产品的共创还做得不够。
有分工有配合,而不是想着需要完成的工作及文章太多而无法行动,那么很多事情也就容易多了。
这一点。也得到了很多伙伴的认可。
行
我知道,唯有行动,才是改变的根本。我会去做。
怎样做呢,前两天的文章已经写了的。再用「元认知」琢磨下。
作为一个公开写作,事实上也公开在网上工作和生活的人,我希望我的朋友和伙伴们都能见到,一起沟通。
这个世界,你干得越多,也就得到得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