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为东北人 我无法选择 但我可以选择离开

每到干活累的很苦逼的时候,我总是会问老公同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家没有很多的钱,那样我就不用这么辛苦了。

老公每次就会给我讲同一个故事。说一个孩子学法语学得很辛苦,问爸爸:“为什么没把我生在法国,那样我就不用这么费劲学法语了?"他爸爸回答说,我没把你生在阿富汗就不错了。

我哑口无言。

然后老公接着会说,你现在还有吃有喝的,没让你冷着冻着,知足吧。

于是,我灰溜溜地干活去了。

生为女儿,女大不好嫁,女大生娃难,女大就业难,但生为女儿身,因为性别产生的连带问题,无法选择。

人生,很多时候,就是很多不由得自己的选择。

就像东北人没法选择自己的出生地,东北。

刚开始学习打字的时候,我经常用一句话来测试打字速度: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畔,那里有铁路煤矿,还有那漫山遍野的大豆高粱。

我爱我的家乡。但是,从小我就有一个确定的愿望:离开家乡,往南走。 

我永远都记得小时候的冬天,窗户上会有一公分厚的冰霜;水缸放到屋子里会上冻;我的双脚永远都是冻得发紫,肿得穿不上鞋;冬天上学需要从家里带玉米棒子生火点燃站立的炉子;下雪天需要走路上下学。最难过的是上厕所,零下二三十度,屁股露在外面,那份感觉“妙不可言”。从上一年十一月到来年五月份,餐桌上只能看见萝卜、白菜、酸菜、土豆、豆腐。大人们还需要担水、做饭、洗衣服、烧炉子、掏炉灰-----

我无法想象,打出生起,一直骨瘦如柴的我是如何熬过的那一个一个寒冬。

我家只是在东北的南边,冬季的最低气温比东北的北边高上十度以上。大东北冷的时候可以达到零下三十多度。

那个时候,农村小朋友的脸和脖子明显两个颜色很常见,手上往往也会有很厚的皴。一盆热水,孩子洗完脸大人洗,一天洗两次脸的家庭已经很讲究,听说有的人一个冬天都不洗脚。没有真正在东北农村生活过的人,不能深刻体会那种想要温暖的愿望。当然,这些都是三十多年前的事情

时至今日,东北的农村生活条件大为改善,室内温度大为改善,但是独立取暖意味着需要自己烧炉子,灰尘是无法回避的问题。厕所问题依然得不到解决,别说可以在屋子里装马桶,管道流到外面只有一个冻。仅凭厕所这一点,就足以阻断多少家庭老人和孙儿的团聚。

作为一个东北人,我很想问,为什么要把我生在东北。

在我看来,没有人是甘于过苦日子的。而当更好的生存、生活条件摆在面前,并且可以触碰的时候,东北人的离开和前往,恰恰是一种对自己,对生活负责任,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东北流传着一句俗语,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日难。可是即便这样,还是很多人出去了。离家在外打工的人也都知道,辛辛苦苦一年,可能最后也留不下很多钱,很多时候更是打掉了牙往肚子里咽。但是,总是平时的日子,比起在东北,好过的时间要稍微多那么一点点。日子不就是这么一天一天过的嘛。而谁又能说,在东北辛苦一年下来可以有多少积蓄呢。

东北人并非只去海南,至少在我呆过的三个城市大连、杭州、北京,往前推十多年开始,都有东北人的身影,尤其是从吉林、黑龙江的东北人。

文化不太高的东北人出来多从事服务行业,或者夫妻俩开个小店,当然也有一些大小老板。读过书的东北年轻人,散落在祖国大地,唯独极少回自己的家乡,至少我的同学里,毕业回到老家的不足十分之一。即便回,也是留到县城,几乎不会回到村里。

我试图想为改变家乡做点什么,折腾到最后才发现,我能改变的,只有我自己。即便是自己,甚至有时候还不那么彻底。

你可能感兴趣的:(生为东北人 我无法选择 但我可以选择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