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种草 | 让你《上瘾》,商界一波新套路

当你在遇到困难时,当你心烦意乱时,第一时间就想打两局王者荣耀,或者刷刷抖音。

这时候的你,已经被它们成功设计。



对于企业来说

这是一本教你套路用户的书

对于个人而言

这本书读完能让你学会反套路

孰胜孰败,拭目以待

《上瘾:让用户养成使用习惯的四大产品逻辑》


随着大环境的不断变化,产品这东西对用户而言,需求点好像也变得不一样了。

最早的时候,产品销售比的是产能,所以谁家有流水线,产量高,谁家东西就能卖得多,比如福特;五十年前,比的是渠道和营销,比如宝洁,他们在各大电视电台报纸杂志上做广告,潘婷飘柔海飞丝,满屏都是,反正不管你喜欢哪个牌子,什么功效什么香味,买的都是宝洁一家的。而现在,比的是对消费者心智的占领,听听就满吓人的,所以产品本身是否能够被用户认可接受,就变得更加重要了。

如今的产品已经不只是要满足功能本身了,消费者本身的使用感受也变得愈发重要。而所谓的消费升级,就是指一个人愿意付出更高的钱去购买和自我价值相匹配的产品。因为购买是一种身份认同,也是一种意见表达。

这本书给了大家一个清晰的图示,告诉你如何打造一款持续走红的爆品。所以本书讲的不是一个关于上瘾后如何戒掉的问题,而是一个如何让本来对一件东西不上瘾的人变得上瘾的问题。

他说,当一个产品进入了用户的习惯区间,产品就能够因为用户的上瘾而变得拥有持续的生命力。

脑白金的广告的狂轰滥炸,让人们深刻体会到,广告曾经能够如何有效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但久而久之,消费者已经对时常夸大其词的广告产生了免疫力,开始屏蔽广告,开始更加相信自己的选择,更加信任朋友的推荐。上瘾模型,便在这个时期开始登上营销舞台的。

整个模型从触发开始,是促使你做某种举动的诱因。拿自己来举例,为什么开始玩斗鱼,而不是玩企鹅、玩花椒?诱因是什么?很明显,是一个叫张大仙的主播。所以,斗鱼费尽心思去各个平台高价挖主播的原因,也很明显了。

行动,是在对某种回报心怀期待的状况下做出的举动。比如去超话发帖,你的期望是什么,有可能仅仅是为了记录,但仍是希望你所说的东西得到别人的认同,仍希望你发的帖子会被大仙翻牌子。如果你每次发帖从来没有一个人评论和点赞,我相信你不会被再次触发,也不会存在行动。

为什么叫做多变的酬赏呢?因为它应该是一种不可预见的反馈回路。

书中打了个比方,说你打开冰箱门,里面的灯就会亮,这个结果是你预料之中的,所以你不会没完没了地开这个门,因为你知道打开后冰箱的状态。但如果它被设计成另外一个样子,每次你打开门的时候,里边都会冒出一些好玩的东西,并且不知道下一次打开又会是什么好玩的东西,你会对打开冰箱门变得很有兴趣。

在人们期待奖励时,大脑中多巴胺的分泌量会急剧上升。奖励的变数越大,大脑分泌的这一神经介质就越丰富,人会因此进入一种专注的状态,大脑中负责理性和判断力的部分就会被抑制,而负责需要和欲望的部分会被激活。

这个阶段有助于提高用户将来再次进入上瘾循环的概率,也就是平常我们听到的增加用户粘度。当用户开始为产品付出时间、精力和金钱的时候,投入就已经产生了。当然,这个投入并不指用户舍得在上面花钱,而是指用户的行为能够提升后续服务的质量。比如你打游戏遇到演员,举报,这就是一种投入,一旦你举报成功,你实际上的下一个触发会更容易形成,行动也更容易发生,酬赏也更加诱人。

     

一旦经过几个这样的正循环周期,用户便会形成习惯。

如今一切习惯,都是在不知不觉中被设计的。

当你在遇到困难、心烦意乱时,第一时间就想到了打两局王者荣耀,或者刷刷抖音,那就说明习惯已经起了作用。再比如,当你遇到一个问题的时候,你还没来得及自己思考,就开始百度,而不是搜狗,那就说明你已经对百度习以为常。所以说,是产品早就了习惯。

习惯是大脑掌握一些复杂举动的途径之一。人脑中存在一个负责无意识行为的基底神经节,那些无意中产生的条件反射,会以习惯的形式存储在你的大脑中,从而使你能够腾出精力来关注其他事物。这就解释了为什么人在开车的时候还可以去想别的事情,甚至遇到红灯还知道停下来,这就是眼睛和身体已经在通过条件反射在帮助完成开车的事情了。

习惯是上瘾的前提条件,对于需要被用户频繁使用的产品,一般都会强化他对这个产品的使用习惯,直到发现和自己的生活密不可分,那就是紧紧黏住了这个用户,再像食人花一样,一口咬住你,再慢慢地吸干你的时间、精力和金钱,你怕不怕?

其实也有很多书,专门研究和分析人类的习惯,据统计,人类将近一半的日常活动都受制于习惯。就像你经常会说,要戒烟、要减肥,可过不久还是被打回原形。这就是被习惯打败了。旧的习惯是培养新习惯的最大阻碍,即便我们调整了自己的行为,大脑还是在跟自己拧着来,旧习惯随时可能被重新激活。

习惯养成类产品是一种超级武器,因为一旦这种模式被滥用或误用,都有可能迅速让人们堕入愚妄的痴迷,比如被用在邪教上面。

当用户对产品形成使用习惯后,他们对产品的依赖性会增强,同时对价格敏感度降低。特别是一些游戏,一旦你开始依赖这个游戏,你会越来越觉得花点钱无所谓,也会在不知不觉中越花越多。所以游戏开发商会延迟向玩家收费,直到对方上瘾。

当你越频繁地使用这个产品的时候,你会越有可能邀请朋友一起来使用。所以产品的忠实粉丝最终会成为推广者,会成为一个免费的宣传介质,让产品在不花任何费用的情况下收获更多的新用户。

于是,用户对产品的依赖,是一个很大的竞争优势。一旦某个产品能够让用户产生足够的依赖甚至改变生活习惯,那同类竞争品就机会不具备任何威胁。而很多企业认为,新产品只要比原有产品略胜一筹,就足以让用户转变。但实际上没那么简单。

我在读管理课程的时候,就学到过一个案例,是说我们现在用的这个QWER键盘,其实在很多方面都比不上一款叫做德沃夏克的键盘,它是将元音字母放在了中间一排,更加符合拼写规律。但是,由于它没能在刚刚好人们对键盘有所需求的时候出现,等它被人知道的时候,大家都已经熟练使用这个QWER键盘了,人们很难去为了适应一个新键盘而改变原有习惯,所以,产品设计得是否科学合理,也因习惯被弱化了。

再拿百度和搜狗来说,其实搜搜索引擎发展到现在,在功能本身上,已经是几乎没有什么差别了,那为什么几乎所有人,当想要搜索一个东西的时候,脑子里面第一个跳出来的是百度,而不是搜狗呢?你之所以不喜欢搜狗,不是因为它本身有什么问题,而是因为你不够习惯它的布局、颜色等等。那为什么你想到输入法的时候,第一反应又是搜狗了呢?这都是习惯导致的。

所以新产品只是略胜一筹还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具有绝对优势,或者是用户本身有着强烈的使用意愿。那么对于新公司而言,这种上瘾模型是自己进入市场的壁垒,无非甲之蜜糖,乙之砒霜。


但是习惯跟成瘾又是两个概念,成瘾是长期被动地依赖某种行为或某样东西,就比如有的人一会儿不抽烟就坐立不安。所以成瘾会使人最终走向毁灭,因此,书中说到,生产会让用户成瘾的产品,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等同于蓄意伤害。

不论是使用哪种产品,哪个平台,当你投入其中的时候,你就被成功hooked了,那么恭喜,你已经上瘾并准备进入下一个循环了。



作者简介:

尼尔·埃亚尔(Nir Eyal),曾在斯坦福大学商学院与Hasso Plattner研究所任教,并有多篇技术、心理学及商业文章在《哈佛商业评论》《大西洋月刊》、TechCrunch网站和《今日心理学》等媒体上发表。

瑞安·胡佛(Ryan Hoover),曾任撰稿人,长期为《福布斯》《快公司》等媒体撰稿,Product Hunt公司创始人。


微信请关注:桐小仙儿是新书种草机

每周一本好书推荐!

你可能感兴趣的:(新书种草 | 让你《上瘾》,商界一波新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