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意识策略诡计

什么是潜意识?

潜意识反应就是人的本能反应,不需要经过意识层面的思考,人在生产生活中,绝大多数时刻都是受潜意识反应控制的。就像一座冰山,如果说超出海面的小部分是意识系统,那么隐藏在海面以下的大部分就是潜意识系统。我们的潜意识反应并不能为意识所意识到,所以被称为潜意识,潜意识反应往往不受意识控制。比如同事朝你扔来一个纸团,你会本能躲开。

由于是本能反应,不需要经过意识反应,所以效率非常高,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生产生活的发展。英国哲学家阿弗烈·诺夫·怀海德(Alfred North Whitehead)曾经就说过,“文明的进步,就是人们在不假思索中可以做的事情越来越多。”

而这个“不假思索”同样也给人们带来了一些问题。

有的人总是垂头丧气把自己搞得很痛苦,有的人激情满满斗志昂扬活得风生水起,这说明什么?说明潜意识系统蕴含着巨大的能量。

在某一个时刻,宣泄能量时,人们只能选择一个方向,要么向左要么向右,要么向前要么向后,要么选择快乐要么选择痛苦,要么选择理解要么选择指责。如何选择,是一个习惯问题,这个习惯就是潜意识习惯。

潜意识习惯非常稳定和顽固,所以我们很难去改变它。当我们想去改变它或者已经付出行动去改变它的时候,潜意识系统会不断使出策略诡计,目的在于阻止自我改变,让潜意识习惯回到原有的状态。

为什么说是策略诡计?

其实,无论是策略还是诡计,都可以列入策略的范畴。但我还是想有所区分,策略,主要是指用来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诡计,本意是欺诈狡诈的计谋计策,主要是指用来坑人害人的。

你是一个乐观积极、注重解决问题的人,你的潜意识会在能力范围内极尽所能地为你提供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案。但如果是一个悲观痛苦的人,潜意识就会使用自我欺骗的狡诈计谋,神不知鬼不觉地进行自我攻击和自我伤害,然后再贼喊捉贼,设法让自己相信,攻击和伤害自己的人就是别人,自己的人生被别人给害惨了。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会说自己的痛苦人生,首先毁在父母手里,后来毁在自己妻子或丈夫手里,再后来毁在孩子手里。一切都是别人的错,自己是没错的。

我会试着列举一些典型的潜意识施展策略诡计的情形,也欢迎你补充。

恋爱

一个欠缺独立自我存在感的人,必然会把自我存在感的欲望和渴求投射到外界的人物或关系上,从他人或外界关系中寻求欲望的满足。这些能够体现自我存在感的欲望就包括被注视、被关心、被重视、被需要、被认同、被赞赏、被奖励,此外还有被取悦,被宠爱等。

在有的恋爱关系中,自己明明并不那么喜欢对方,但对方带给自己关注、关心、重视、需要、认同、赞赏、奖励、取悦、宠爱,让自己寻求自我存在感的欲望获得了极大的满足。在欲望的驱动下,潜意识会施展策略诡计,让自己陷入白雪公主和白马王子的剧情,让自己获得实实在在,十分真实的甜蜜感受,这些真实感受又在证明着白雪公主和白马王子相爱的剧情。

而且,潜意识系统还会使出“美颜”的诡计,将对方的人物形象进行美化,把对方的缺点弱点统统过滤掉,让自己真的看不见。一个爱打架的男人会被美化为具有拔刀相助和英雄气概的男子,爱抽烟的举动会被美化为具有男人味,一个动辄无理取闹的女人会被美化为具有真性情的可爱……

被抛弃

被抛弃的感觉最早形成于幼年,幼童不被父母关注,或被父母遗弃,比如自己作为留守儿童,或因父母离婚而只能跟随一方而失去另一方的呵护。

如果一个人长期处于被抛弃的感觉中,“被抛弃”就会成为自己的潜意识习惯,自己只有在“被抛弃”的情境下才会有足够强大的自我存在感。所以潜意识系统总是会创造机会,让自己处于被抛弃的剧情。

当这样的人处于一段恋爱或婚姻关系中时,意识会感觉十分甜蜜,而潜意识会认为这破坏了原有熟悉的被抛弃的感觉。于是就会施展策略诡计,试图将潜意识感觉拉回到原先的轨道上。

潜意识会通过自我怀疑和表达不满来激化两个人的矛盾冲突,开始悄悄地、有步骤地摧毁自己的恋爱或婚姻,最终目的是让对方厌倦自己。比如有的人在亲密关系中,风声鹤唳,十分敏感,一旦对方不接电话或者不回微信,自己就会变得异常焦虑和失落,然后不断地向对方确认是否爱自己。有的人,潜意识还会安排查手机抓奸的剧情,让自己像一个侦探一样,如果对方表现正常,自己反倒陷入抓奸无果的焦虑。而内心一旦对亲密关系感到焦虑,会进一步激化两人的矛盾冲突,最后很可能就会导致对方真的跟其他人搞在一起。一旦抓奸成功,谢天谢地,终于让自己回到了久违的被抛弃的自我存在感中,终于让自己回到了十分熟悉的悲伤痛苦岁月中。

我以前就是留守儿童,我体验过被抛弃的感觉(虽然他们不是真抛弃),而且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我都处于被抛弃的感觉中。

我爸妈在广州上班,我大学毕业后在所列的目标城市里从来就没出现过广州,哪怕完全可以在同一个城市工作和生活,要知道我曾经做梦都希望能常年跟父母待在一起。我工作后的这些年,每年回家过春节,都待不了几天就早早地出门了。这就是因为常年不在一起,潜意识已经习惯了不跟父母在一起,所以会不自觉地避免能在一起的情况。我常说自己是个野孩子,其实“野孩子”的背后,指的就是“被抛弃”。

我一直都记不住我爸妈的生日,我生日当天也很少给他们打个电话,潜意识使出的策略诡计就是就是告诉自己,小时候他们没怎么管我,现在也不在乎了(很奇怪的是我其实跟爸妈的感情还可以,但照样也发生了这样的事情)。

由于我对女性非常尊重和理解,而且我内心也很浪漫,所以以前谈恋爱的时候,我和女朋友的感情很好,几乎不怎么吵架,就算吵架也很快能和好。奇怪的是,其中有几次吵架闹分手,我都是一种“被抛弃”的姿态。当然了,这也是我后来才意识到的,那几次吵架的起点和终点,我的潜意识都成功引导我成为了那个“被抛弃”的角色。

我曾经跟另外一个女孩有过短暂的相处,因为一些原因我后来实在不想跟她在一起了,于是各种在应该理她的时候不理她,直到她主动提出结束这段感情,又成功实现了让自己“被抛弃”的结果。

逃避

对一些人来说,逃避最能让他体验到自己存在的感觉。一个人的自我逃避心理,源自幼年父母对自己的侵犯和碾压。父母通过频繁发送指令和频繁要求的方式,对自己的孩子实施侵犯,在孩子的自我空间横冲直撞,再加上对孩子的讥笑否定,经常把孩子挤到墙角,挤到无路可退的地步。孩子想逃离,却因年幼而无路可逃,逃离的念头欲望长期受到压抑。

等到孩子成年后,孩子离开父母身边,比如去读大学,或走上工作岗位,按理说孩子完全可以让自己成功逃离父母对自己的侵犯和碾压。然而,如果让自己真的成功逃离,那么逃避的自我存在感也就荡然无存。为了维持固有的逃避自我存在感,潜意识通过施展策略诡计,会在自己的头脑中创造一个父母存在,会用父母对待自己的方式对待自己,苛求自己,最终让自己再次回到想逃避但又十分压抑的自我存在感状态下。

自我改变

我们的意识渴望改变,但如果真的改变,就意味着原有的自我存在感也将一去不复返,所以当潜意识发现自己可能真的因为某个学习训练而终将远离原有的自我存在感时,潜意识会运用策略诡计,给自己创造某些真实的感觉,比如突然产生怀疑,或犯困打盹,或十分疲乏,或看不懂,或心情浮躁等真实感觉,好让自己原谅自己,“无过错”和“合理”地停下自己的学习训练步伐,成功地让自己躲过训练,以维持原有的自我存在感。

生病

生病也是潜意识经常使用的策略诡计。有些孩子因为极度害怕考试成绩差而被父母指责,进而发展出了通过考前让自己生病,让自己成功地逃离考试,成功地逃离被父母指责的处境。有些缺少父母关心的孩子,潜意识也会通过安排自己经常生病,让自己获得父母的关注,看着父母焦急地为自己跑来跑去,自己潜意识可以获得极大的愉悦感。

还是拿我自己来说,曾经有一年多时间,我父母在当地市区做小生意,但因为忙以及交通不便,很少回来看我。所以那一年我经常感冒,每当我感冒,我妈就会赶回来送我去舅舅那里输液,我躺在病床上,我妈在旁边照顾我,这让我感到十分幸福。

痛恨

当一个人对外界或别人的痛恨之情无法彻底宣泄出去,潜意识会运用策略诡计,对自己实施某种偶然性的伤害,让自己处于更大的不幸中,以便让自己拥有更多的正当性和合理性,来表达对外界或别人的痛恨之情。

青少年时期,有些孩子对家长或者老师或者同学存在极大的痛恨之情,如果没有其他更好的途径,就会通过自残的方式来表达。

一个对妻子心存怨气而无法淋漓尽致宣泄出去的人,潜意识可能会安排一场意外交通事故,比如会安排自己在过十字路口的时候,不去看红绿灯,而让自己去闯红灯,然后被一辆正在行驶的汽车撞击。

……

暂时列举这些。

今天为什么要讨论潜意识策略诡计呢?因为这些诡计往往都是绕开了意识去指挥我们的言行的,所以我们常常受到伤害而不自知。一旦我们了解和识破了这些诡计,它们就自动失效了。

比如对我来说,当我意识到我的潜意识将我置于“被抛弃”的剧情中之后,我跟父母的关系更融洽,我更愿意跟他们待在一起了,我变得爱跟他们谈心和聊天,不再跟我爸吵架(以前每次回家过春节我总得跟我爸争吵一次),这些改变给我带来了很多心理上的慰藉,很多欠缺的东西都被逐渐找回。

为什么说认识自己很难,主要原因就是潜意识不愿意让我们的意识去识破它的那些策略诡计。但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要学会去认识和了解更多的潜意识习惯。让这些诡计现形,困扰我们的牢笼也就自动解开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潜意识策略诡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