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 刘帮为何爱骂人辱人?

为泗水亭长,廷中吏无所不狎侮-----陈平日:“...今大王慢而少礼,士廉节者不来------骑士曰:“沛公不好儒,诸客冠儒冠来者,沛公辄解其冠,溲溺其中。与人言,常大骂。未可以儒生说也。------郦生至,入谒,沛公方倨床使两女子洗足,而见郦生----郦生说豹。豹谢曰:“人生一世间,如白驹过隙耳。今汉王慢而侮人,骂詈诸侯群臣如骂奴耳,非有上下礼节也,吾不忍复见也。”------淮南王至,上方踞床洗,召布入见,布大怒,悔来,欲自杀。

史书上多说刘邦爱骂人辱人、浪荡形骸、不拘小节。不仅在乡里,再后如郦生、陈平、魏豹、周昌等人物,有的知其恶名但并不以为意,有的受其辱故不堪忍受。

或许自幼染就的性格和习性

刘邦久居乡里,又无太多诗书气,与乡间众无赖豪杰日日打斗戏酒,渐渐养成这一种生活习惯。然并非乡里之人都如此,越是朴素的乡人,往往却懂得最基本的敬人礼节。常人自是知礼守礼为好,但对在一些特定的人或特定的事,则又另论。

我们常说其是草根出身、无赖习性,但这种能力其实在很多近代当代的民间流氓、无赖身上可见。但小才玩无赖必为此累,因其不知分寸、不能识人识势,而大才玩无赖则必享其利,因其知分寸有取舍。

所以刘邦这种个人习性,又或许可作他种解读。

其本身有骂人辱人的资本

骂人辱人总要有底气和资本,刘邦的资本何来?在其察人识势上。

于乡里,其自幼野蛮生长,于争斗中渐渐练就非凡的识人本领。其能窥见常人之心,则觉常人多不如己,又在地方上渐得名声、呼朋唤众,常人不敢惹、豪杰有所求,故渐渐轻视旁人,虽是一种无赖习气,但说到本质上,是一种傲人的姿态。

比如文人学富五车,常常看不起天下之人,有的更口出狂言,如三国管恪、唐时李白、宋时苏轼,不过文人是常常轻视别人无才无学。而刘邦虽无文但精于察人识势,也是一种过人的本领。

他看身边之人有的不过一勇如樊哙、灌婴辈,有的虽有智但无胆如萧何、曹参辈,乡里人多是碌碌于农事家计,并无大梦想大志向,独刘邦成天异想天开,总想着时来运转、投机倒把谋大事。后世的曹操也是此种人物。刘又有游学之见识,就总觉身边之人不如张耳、魏公子以及战国那些能人的大才大志,不自觉的就看不起身边之人。

又年龄渐长而一事无成,心渐焦虑、脾性不好,则渐养成一种骂人辱人的毛病。这又何止于刘邦?即使怨天尤人的俗人,半生不得志,也会有一种看什么也不顺眼,多爱骂几句牢骚、怼天骂地、不修边幅、不重俗礼,渐渐就成了习惯。

到后来,有兵有将,已成一方豪杰或者侯王,自是更有了资本,寻常之人故也不放在眼中,特别是腐儒和无大才之人,保持一种流氓习性也是一种基本的傲人姿态。

这种习性可作为试探人的工具

我们平常讲以礼待人,但人若有心谁不会揣个面具做个假惺惺?以礼待人可,但不可以礼识人。

史书上讲吕公会相术,或许吕公对其识人有所传授,又或者是刘邦长久以来掌握的借以察人之法。后世常传曾国藩相人之故事:三人来见,藩故意不出躲内堂,且观前堂于小孔中,三人于屋内的情状于初始还有礼仪,等侯过久则有分别,藩据此以识人之坚忍、城府、志向、仕途,而后三人之前途,一如其言。

公孙鞅曰:“愚者暗于成事,知者见于未萌。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郭偃之法曰:‘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法者所以爱民也,礼者所以便事也。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

而刘邦有意对一些人保持这种习惯,为何说有意?看史书,不见其对王陵、张良、韩信、义帝、对项梁、项羽当面辱骂之迹。也如一些老板,见官员则低声下气,对员工则威风八面,有的是本性使然,有的则是也有大才。刘邦之无赖习气,故有本性之故、俗人之眼色,亦有其主动以此试探人之城府、见识、志向之意味。

如史上所载,其所侮狎者多是亲故、腐儒、降敌等,多知其底细、或轻其为人、或试其反应。对下面的人作此态度,这有助其识人和用人,腐儒者重礼面,大才者析形势。真知天地者有大才者如张良、陈平不以此为怪,大才者所图者也大,所图在事功大名、身家富贵,不在意一句一事之中;真无大才者如魏豹又恨此丑态,而魏豹之流又不识时势,独争一口气、一张脸、一虚礼而已,所图甚小,所图不过假惺惺之尊重。

绛侯、灌婴等咸谗陈平曰:“平虽美丈夫,如冠玉耳,其中未必有也。臣闻平居家时,盗其嫂;事魏不容,亡归楚;归楚不中,又亡归汉。今日大王尊官之,令护军。臣闻平受诸将金,金多者得善处,金少者得恶处。平,反覆乱臣也,原王察之。”汉王疑之,召让魏无知。无知曰:“臣所言者,能也;陛下所问者,行也。今有尾生、孝己之行而无益处於胜负之数,陛下何暇用之乎?楚汉相距,臣进奇谋之士,顾其计诚足以利国家不耳。且盗嫂受金又何足疑乎?”

能忍其习性者,有大勇大怀以图大富贵,不能忍者,多是无见识重虚礼,虽有大志然无深识。同样是篡汉,王莽可谓是礼贤下士、声名远播,曹操可是疑心重重、恶名皆知,然王无识人识势之真眼光、曹却有识才度势之真大才。

后世帝王中,曹操的性格像极了刘邦,但又多了一份文气。若是曹操或者李世民与刘邦同世,则刘邦毫无胜算。曹操之无赖不下刘邦、武勇又过于刘邦;李世民之权谋不下其、斯文又过于其。刘邦若当此时,也只好暂窝蜀汉,再待来世罢。一如哪个名人说“世上无人,竖子成名”。

声明:本文章皆作者原创,营利之抄袭或转载未经允许,必责!

你可能感兴趣的:(5-2 刘帮为何爱骂人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