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wsl、dbq、zqsg、szd、yjjc、xswl
u1s1,如果你还看不懂网络缩写,就太lb了
还记得前几年的“普大喜奔”、不明觉厉、累觉不爱吗?它们和现在流行的字母缩写一样本质上都是一种语言文化现象。两者不同是,前者是成语的缩写,就算一时间看不懂,大脑思考两秒钟也能猜出来;而字母缩写不是,它虽然是拼音的缩写,但由于我们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相同缩写的词语太多了,如果不了解它的语言情景,就真的猜不出来是什么意思。
hyq=黑眼圈?话语权?好友圈?很有趣?还是好有钱?
本文将从文化和符号角度,分析一下网络缩写现象。
01 网络缩写,饭圈密码
网络字母缩写起源于“粉圈”,属于圈子的“内部黑话”,用缩写的原因很简单,看不懂就对了,就是不想让那么多人看懂
“懂自懂,明白?”
语言是圈层沟通的基础,这是粉丝群体之间约定俗成的语言,就像是一个通行证,自动识别出你是不是自己人。就像现在的05后一定看不懂火星文,因为那是90后的青春
网络缩写原本最常用于明星名字,ym、xz、yyqx、cxk等等,为的是防止“饭圈警察”巡逻。不追星的人可能不知道,有一些狂热的粉丝就是“饭圈警察”,每天搜自己爱豆的“实时”广场,看看大家都在说些什么,如果看到路人夸他,那就是爱豆的吸引力强,“我的宝贝真是太优秀了”;如果看到有人说他不好,对不起,那就是你的错,“你没有眼光”。如果你恰好还是追星的,上手就给你撕碎,甚至还会引起两个粉丝圈的战争。
那么原本是小圈子“内部黑话”的网络缩写,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呢?
02 粉丝文化的「破圈」
粉丝文化开始是在微博平台发酵的,以粉丝对娱乐圈明星的追捧为主。现在除了微博之外,各大平台都有“粉圈”风气。从娱乐圈到体育圈、电竞圈,“追星对象”除了明星,还有大v、运动员,甚至某某日报都带头宣传“阿中哥哥”了。
粉丝文化原本是亚文化,为什么如今逐渐“大众化”?
1.粉丝,爱豆的民间宣传部
相信有很多人第一次看到网络缩写都是「网上冲浪的时候别人发的」 u1s1,粉丝们很会对外宣传,一些粉圈大神p图、剪视频样样都会,水平秒杀几年工作经验的专业人士。她们想让更多人了解并支持她们的爱豆,就不会把活动仅仅放在圈子内部。
2.粉丝经济,资本下场
粉丝经济快速发展,粉丝的地位和以前不同了,品牌方都会争取融入粉圈,给她们想要的才能有好的销量
3.全民选秀,全民制作人
《青春有你》《创造101》等节目一年好几个,逃得了初一逃不了十五,谁还不是个青春制作人呢?虽然你没有发现,但你对节目热搜的每次点击、对节目的每次观看,实际上已经是在逐渐接触粉丝文化了。
03 网络缩写,时代见证
1.圈层壁垒固化
互联网把每个人离散开,成为一个个独立的个体;人们凭借兴趣爱好、教育程度、经济状况等因素,自发形成一个个圈子。不同圈子都有不同的语言,网络缩写如果仅仅在粉圈内进行,表面上看起来挺好的,井水不犯河水,大家都看不懂彼此在说什么。但长期以往会加强圈层壁垒,因为语言是交流的基础,你看不上我的粉圈、我看不上你狗粉丝,不同圈子之间的壁垒会越来越深,最后形成语言。如果有一场战争爆发,势必会造成两个圈子极端的对立。
2.对汉字系统的冲击
网络缩写是一种网络语言,以英文和字母这种形式存在,是对汉字系统的冲击。汉字具有时空跨越性,为什么我们在今天欣赏唐诗宋词,因为汉字本身有“意”,而字母没有。汉字是立体的、字母是扁平的。一直在这样的语言环境中成长的年轻人,每天接触的都是简单粗暴的扁平符号,文字能力相较于前人一定是有所退化的。
结语:
摒弃文言文,倡导白话文,是五四时期的新文化运动;网络缩写,是粉圈的“新文化运动”。在今天这种媒介技术高度发达、表达空间自由的背景下,我认为,网络缩写的大众化是个必然会发生的社会现象,也不要把锅都放在“粉圈”群体上,每个群体的产生是历史的必然。
作者简介:
阿南,喃喃自语
新闻与传播硕士在读,地球观察员,期待看见你内心的迷人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