键盘打字,何去何从…

就是这样

用键盘输入汉字一直是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必修内容。教学效果如何呢?应该说自信息技术课程普及二十几年来,学生键盘打字水平呈倒U型发展。其根本原因与家用电脑普及和发展程度息息相关。

1992年联想推出了国内第一台家用电脑——联想“1+1”。由于受个人文化水平、家庭经济条件等因素影响,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到本世纪初,家用电脑并没有在我们这座n线小城市普及,小学生接触计算机的只有极少数,用键盘输入汉字和其它电脑操作一样,属于高难度内容。因为只能在每周一节的信息课上学习和练习,虽然学生学习热情颇高,但实际上学习效果未必佳。

大约2005年以后,城区家庭电脑普及率开始上升,大约80%以上的学生日常有接触个人计算机的机会,小学生对电脑的陌生感基本消除,有兴趣的还能在课后自觉主动练习,这个时期,学生键盘打字水平开始稳步提升。

又过了几年,2010年以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进入人们的生活,信息输入逐渐多元——手写、语音输入开始成为主流,大多数人输入信息不再单纯靠键盘。于是学生键盘打字能力又回到解放前,且萎缩得连兴趣都没有了——因为大多数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中没有了键盘打字的需求,他们普遍疑惑“我只需要对着手机、平板、甚至电脑的麦说话,就能把消息发出去,甚至可以直接变成屏幕上的文字,为什么要用键盘这么麻烦?”“以往运用搜索引擎搜索信息需要键盘输入关键字,现在可以直接拍图、输入拼音、甚至错别字都可以找到所需要的信息。”

没有了学习需求,且学生已经尝试过比键盘打字更便捷的操作方法,更加厌倦枯燥的指法练习、键盘打字。因此,现在键盘打字成了最难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

造成这样的现象,有信息技术发展的时代原因,还有一个原因大概是也与学生语文学习息息相关。我曾经对比过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和课改前的语文教学大纲关于拼音教学的相关要求,《课标》对一年级汉语拼音的教学目标为: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与以往“大纲”相比,有这样一些调整:课程标准把“熟练地拼读音节”改为“准确地拼读”;把“默写声母、韵母”降低为“正确书写”,把“背诵字母表”改为“熟记”;减去了直呼音节的要求。也就是说,与旧的“大纲”相比明显地降低了学生对拼音学习的要求。所以学生拼不出正确的拼音成为普遍现象,特别是“ye(yie)、fu(fw)、ying(yeng或yieng)、jiu(jiou)、xiong(xong)、jin(jien)……”之类的拼音,输入法的智能化倒是解决了“z、c、s”和“zh、ch、sh”的问题,诸如此类,制约了学生键盘打字的准确率和输入速度。现在上课时,当我演示不完整输入法,例如用“jsj”输入“计算机”这个词组时,我问学生“我输入的字母是拼音的哪一部分?”学生异口同声“首字母”,我再也不去纠正这是“声母”了,因为多说无益,四年级的学生大多分不清声母和韵母。

键盘打字正在成为“鸡肋”一样的存在,当学生疑惑为什么要学这么难的键盘指法、这么不方便的键盘打字?我只好画这样一个“大饼”:你在刷抖音、浏览各种趣闻轶事、玩游戏的时候,也许鼠标就够用了,但这是一种消费行为,消费你的时间、消费你的金钱;如果你要在某个在线平台制造一条信息、你要开发一个游戏产品时,你必须要用到键盘,输入大量的文字、大量的代码,熟练的键盘输入技能能让你的思维迅速表达出来,这才能体现你作为生产者、创造者的价值,这也是一个积累财富的行为。

但就目前看,这样的长远目标并不能起到一劳永逸的作用,仍然需要通过时常的言语激励、偶尔的比赛展示不断刺激这一技能的训练。毕竟,照目前学校机房配置情况和教材内容来看,键盘打字将仍然是信息技术教学不能忽视的内容。

穿过重云

你可能感兴趣的:(键盘打字,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