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建忠●读方用方笔记(一九九)临证谈苍耳子散

当代医家凌云鹏的《临诊一得录》里说:“取渊汤为陈远公所创,陈氏制方多奇特,学术上亦多独创新见,且其疗效则确如所论.....辛夷入肺胃气分,助清阳上行,通于头脑,其性走窜,本方用为引药,以领诸药直达肺脑而发挥其作用......辛夷为方中引药,究属耗散精气之品,不宜多服,且不利于久病致虚之辈,原方剂量似较重,爰减为三克投治,亦觉不逊疗效......”

辛夷作为治鼻要药,经常作为引经药,入肺胃气分,通七窍,这是它的特长。它不象其他药,干的活特别多,就缺少专业性了。包括白芷,白芷走阳明经,辛夷直走肺经,只通窍,其他都不管。

陈士铎只用了两钱,而到了《临诊一得录》里面,说两钱的剂量似乎都有一点大,用三克的效果也是不错的。可想而知,这些医家在用辛夷的时候有多慎重。但是,毫无疑问,这些医家对辛夷是很看重的。没有辛夷不行,但是,反复告诉我们,辛夷不宜多用,用的时间长了也不行。其原因就是辛香耗散正气。

王孟英的《王氏医案》:“程秋霞子患脑漏,医予辛夷苍耳之药,渐有寒热。改用柴葛羌防数剂,遂致寒热日发数次,神昏自汗,热甚可危,孟英用竹叶石膏汤一剂,寒热退而神清进粥,继以甘凉清肃.复投滋润填阴.旬日而健.(此系医药之方.鲜竹叶次入二钱.生石膏先煎一两六钱.酒炒知母四钱.石菖蒲次入一钱.制半夏杵一钱五分.黑栀皮三钱.干莲蓬三钱.甘凉清肃方.南花粉四钱.北沙参八钱.花麦冬三钱.鲜芦根一两.姜竹茹三钱.鲜枇叶刷包三钱.酒炒枯芩一钱五分.苦杏仁次入一钱.连皮北梨切入煎五钱.滋润填阴方.大生地八钱.明天冬切六钱.女贞子杵五钱.鲜石斛先煎八钱.乌梅肉先煎三钱.川楝核杵先三钱.淡苁蓉一钱半.清阿胶炖和服二钱.柿饼肉去霜先煎五钱.)

这个程秋霞的儿子患了鼻渊,脑漏的别名就叫鼻渊,医生给了辛夷苍耳,病人却出现了寒热,这时医生又改用柴葛羌防汤,结果越治越严重,出现了神昏自汗。从这前医来看,这个医生的水平还是不错的,只是治反了,所以,病越治越重。而王孟英用竹叶石膏汤一剂,寒热就退了。

因为这个病人起病就是温病,第一步用苍耳子散治疗,按鼻渊来治,没有按温病来治,有可能前医用苍耳子散用得有点偏温热了,凉药的量用少了。如果一开始就用苍耳子散合竹叶石膏汤,估计一两剂药就治好了。由于前医用药太专业了,只知道用苍耳子散,不知道治温病,他治上焦是对的,但是,凉药用得少,于是让这个病情加重了。

第二步从伤寒的角度来治温病,必然是错的,第一步是用药不到位,第二步是辨证错了。然后第三步,王孟英直接用竹叶石膏汤治温病,接下来再用滋润填阴,这个病就好了。

这个医案提示我们,苍耳子散就是治局部病的。那么,我们要把这个治局部病放到整个身体里面,放到整个大病里面去看待它。伤寒可以并发鼻渊,温病可以并发鼻渊,内伤病也可以并发鼻渊。并发以后,而苍耳子散仅仅是治疗局部病的。我们需要和全身病痛盘来考虑。

还有就是要注意寒热药的比例,这个比例一但偏了,疗效也会受到影响。

《 续名医类案》里有这么一则医案:”魏玉横曰∶沈晋培年三十许,患鼻渊,黄浊如脓。时医以为风热上淫于脑,与薄荷、辛荑、川芎、苍耳、白芷、蔓荆古方,治之不效,反增左边头痛,所下涕亦惟左鼻孔多。就诊曰∶此肝火上炎为疾耳。与生熟地、杞子、沙参、麦冬,十余剂而愈。是症由伤风用力去涕而得者易愈。“

这个医案是一个三十多岁的人患了鼻渊,前医用了苍耳子散加味,可想而知,当时的时医都会用苍耳子散,但是,用了以后,效果不怎么样,基本上可以说是没有效,反而是左边头原来不痛,现在痛了。而魏玉横则是用的一贯煎,一贯煎是魏玉横很得意的方子。

这个病人下虚,阴虚有虚火。那么,这个病人上热是不是虚火呢?这就不一定了,也可以有实热,但是,医案里面是从另一个侧面去强调的。也就是说,我们在用苍耳子散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下虚。要注意气虚不虚,阴虚不虚,脾强不强,肝弱不弱,肾虚不虚,一定要考虑到这些因素。

而苍耳子散仅仅是治疗局部病症的专病专方,我们这样来看待苍耳子散就可以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高建忠●读方用方笔记(一九九)临证谈苍耳子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