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家傲.李清照

教学过程

(这节课我们一起欣赏李清照的渔家傲,这是李清照作为婉约词派词人唯一的一首豪放词,我们的第1个活动就是学习积累材料,请大家先把课文读一遍,“渔家傲,李清照”,读——)

学习活动一:学习积累材料

(读得好,我们的情感已经进入了词的意境,这是一首豪放词“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李清照为什么想要到三山去呢?我们首先来了解李清照,读——)

1.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

李清照(公元1084~1155年)宋代著名女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济南(今山东省济南章丘区)人。她工诗,能文,更擅长词,且通晓金石鉴赏。

(好,在课文上旁批“工诗”写的一首好诗,“能文”写的文章也是极美妙的,更擅长词,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女词人,且通晓金石鉴赏,“金石”就是书法篆刻,同样通晓这些艺术,所以李清照就是极有才华的女子,继续读“李清照的创作生活”,读——)

李清照的创作生活始于北宋末,终于南宋初。她既享受过安逸、宁静的生活,也遭遇了国破、家亡、夫死、形单影只的灾难与不幸。

(他曾经有过美丽,有过幸福,也有过甜蜜,但是国破、家亡、夫死,行单影只也只能——出现在他的生活中,李清照生于北宋读——)

李清照生于北宋,父亲李格非兼通文史,母亲王氏也能文。李清照在这种家庭环境的熏陶下,自幼便具有很好的文化修养,早有文名。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宋 ·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这首词语言简练,写出了李清照青春年少时的好心情,让人不由想随她一道荷丛荡舟,沉醉不归,富有一种自然之美。

(少女李清照出身高贵、文化修养好、无忧无虑啊,她19岁结婚读——)

她十九岁结婚,丈夫赵明诚当时在太学做学生。他们婚后的生活相当美满,二人志趣相投,能在一起读书,品诗,论文,收集和鉴赏古籍、器物和金石篆刻等。

(赵明成也是极有才华的人,同样精通金石篆刻,喜欢收藏,所以他们的生活是高雅美好和幸福的,但是,读起来——)

建炎元年(公元1127年),战乱爆发,金人攻破洛阳,徽、钦二帝被掳,高宗即位,后又南下避难,建立了南宋小朝廷。不久,李清照收藏于家乡十余间屋中的书籍、金石、器物全被焚毁。

(这是多么大多么大的灾难和损失,更不幸的是,两年后——读)

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李清照四十六岁时,赵明诚不幸病死。从此她开始了国破、家亡、夫死的悲苦旅程。

(至此,李清照的后半生与凄苦悲惨相依、与孤寂困窘相伴,继续读——)

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李清照携带书画追随高宗行踪,曾在海上颠簸航行,历尽风涛之险、人生之苦。

建炎六年(公元1132年)年李清照随高宗到达杭州,孤苦无依,书画接连被盗,一生心血所凝的图书文物几乎散失佚尽。颠沛流离的逃亡生活给与她无情折磨,李清照陷入伤痛百般、走投无路的绝境,但她对生活却充满了浪漫幻想之情。

(这种悲惨的生活延续了20多年,这个时期,他的作品失去了当年那种清新可人,前吟低唱的风格转为沉郁凄婉,更包含个人身世之悲和家国之愁。“”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正是她理想人格伟大抱负的展现——)

李清照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更有家国之愁。她的词清丽婉转、幽怨凄恻,极富于抒情性。但是《渔家傲》却表现出不同的风格,它气势磅礴,音调豪壮,是李词中仅见的浪漫主义名篇。

(这首词以描绘梦中之景,叙述与天地的问答,抒发理想愿望来为主要内容,我们先了解一下他的字词。“天语”,读起来——)

2.补充字词解释

天语:天帝的话语。

殷勤:关心地。

归何处:

嗟:叹息,慨叹。

谩有:同“漫”,空有。

鹏: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大鸟。

蓬舟:像蓬蒿被风吹转的船。古人以蓬根被风吹飞,喻飞动。

吹取:吹得。

三山:《史记·封禅书》记载:渤海中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相传为仙人所居住,可以望见,但乘船前往,临近时就被风吹开,终无人能到。蓬莱,又称蓬壶。

一个“归”好像她原来是从天上宫阙来到人间,经历了千辛万苦之后又回到天帝身边,这大概是她经历了人生道路的流徙奔波之后希望得到一个美好归宿的潜意识促成的吧。好,我们一起来理解上阙的意思。“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好,大家把解说文字读一读。

水天相接,晨雾蒙蒙笼云涛。银河转动,像无数的船只在舞动风帆。梦魂仿佛回天庭,听见天帝在对我说话。他热情而又有诚意的问我要到哪里去?

这里,我们读出了天帝的热情诚恳关怀备至,展示究竟如何呢?好,继续读下阕“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我回报天帝——读。

我回报天帝路途还很漫长,现在已是黄昏却还未到达。即使我学诗能写出惊人的句子,又有什么用呢?长空九万里,大鹏冲天飞正高。风啊!千万别停息,将我这一叶轻舟,直送往蓬莱三仙岛。

一个“嗟”字生动的传达出作者对日暮途远的叹息。“谩有惊人句”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感慨自己空有才华,但毕竟是个弱女子,能有什么作为呢,二是正值战乱年代,国难当头,诗词文章又有何用!这一嗟怨,有感慨,现实如此,只有把希望寄托于虚幻的想象。

    笔记1:上片----绘海天奇景,叙天帝问话;下片----写词人对答,抒人生感叹。想象丰富,意境壮阔,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我们用另外一种阐释来进一步感受词的大意。

在梦中,我驾一叶扁舟,看天上云海茫茫,团团白云紧密相接,就像奔涌的波涛,又和拂晓的晨雾连在一起,我的眼前迷蒙一片。透过云雾远远望去,那天河好像也在流转,河中似乎漂浮着许多船,风帆舞动,随云涛起伏。

在梦里,我穿过云涛、小雾、星河,来到天地居住的宫殿。听到天帝关心地问我:你想要回到哪里去啊?

我回告天地说:我所走的路颠簸漫长,天色却已黄昏,前程遥远,难以到达。国难当头,朝廷懦弱,我学习作诗空自写出惊人的诗句,却报国无门,又有什么用呢?

看大风刮起来了,那搏击长空的大鹏,正乘着风振翅高飞。大风啊,你不停的吹吧,把我的小船也吹到海外的仙山去吧!

他为什么要去海外仙山,从前两句可以看到他尽管有才华有理想,但是现实生活中却处于日暮途远,孤苦无依的困境,他想去哪,没有战乱,没有离散,没有悲伤的仙境,这正反映了他对现实的怨气,对美好境界的追求,胆先山毕竟是不存在的,他只能在自己创造的理想境界中求得暂时的安慰。

作者用丰富的想象创造了这样一个似梦似幻、美妙神奇、富有浪漫色彩的境界。

图片发自App

课中微讲座(一)

浪漫主义,对理想的激情向往

释义:热烈追求理想世界的文学创作手法。

特色:想象雄气瑰丽、手法大胆夸张

效果:使虚幻与现实交织一起,梦想与生活融为一体,表达诗人的理想和追求。

代表作家:屈原、李白、李贺

例如: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唐代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运用大胆的夸张和想象,邀请天上的月亮和自己的身影开怀畅饮,洒脱浪漫中流露出人生的酸楚和凄凉。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前面的路程遥远而又漫长,我要上天下地到处去寻觅(心中的太阳)。体现了屈原一个至清的浪漫主义诗人的求索精神。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李贺《雁门太守行》

写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不宜使用表现秾艳色彩的词语,而李贺这首诗几乎句句都有鲜明的色彩,其中如金色、胭脂色和紫红色,非但鲜明,而且秾艳,它们和黑色、秋色、玉白色等等交织在一起,构成色彩斑斓的画面。

图片发自App

学习活动(二)学习诵读美词

请大家这样来读:第一读,用缓慢的节奏来读,“天接云涛连晓雾,读——”

一读:语速缓慢

“连”要和前一个词读的字断音连。把天、云、涛、雾自然的组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浑茫无际的境界。

二读:特别节奏

朗读要求:

1.主要处理好全文的四三节奏。

2.注意读好四三节奏中“三”里面的短暂停顿。

例如“连——晓雾”、“千帆——舞”、“归——帝所”、“归——何——处”、“嗟——日暮”、“惊人——句”、“鹏——正举”、“三——山——去”。

“天接云涛连晓雾”,读。

同学们读出了词人对温暖的渴望,对理想的向往。

三读:读出重音

老师把重音标示了一下,大家可以体味。比如“天接云涛连晓雾,——”,大家各自练习,开始吧。

读好这些字词重音:接、连、转、舞、梦魂、嗟、谩。

渔家傲

宋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大家把我的思绪也带进了似梦似幻、美妙神奇、富有浪漫色彩的境界中了。我们一起来背诵一遍。“天接云涛连晓雾”,背。

好,继续我们的学习,品析这首词。

图片发自App

学习活动(三)学习品析诗句

活动内容:《渔家傲》词句欣赏

活动形式:每位同学从词中选出一句,在老师指导下写一写。

方法:大致上用三个层次表达自己对所选诗句的分析。第一层,诗句描写的是什么;第二层,诗句表达的角度或作用是什么;第三层,对用得好的字词进行欣赏。

建议:写作时可以有选择地从如下角度进行分析。

意象,景情,时空,想象,人物,虚实,视听,远近,声色,高下

幻灯片展示:

画面欣赏:

“接”“连”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汹涌的波涛、弥漫的云雾,自然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浑茫无际的境界。

“转”、“舞”两字,则将词人在风浪颠簸中的感受,逼真地传递给读者。

“星河欲转”,是写词人从颠簸的船舱中仰望天空,天上的银河似乎在转动-般。所谓“千帆舞”,是写海上刮起了大风,无数的舟船(以帆代指)在风浪中飞舞前进。这里的“舞”与“转”,有着因果关系,也就是说,由于船在舞,所以觉得星河在转。船摇帆舞,星河欲转,既富于生活的真实感,也具有梦境的虚幻性,虚虚实实,为全篇的奇情壮采真定了基调。

“梦魂”二字,是全词的关键。词人经过海上航行,- -缕梦魂仿佛升人天国,遇见慈样的天帝。在现实生活中,词人看到的是置人民于水火,畏强敌如虎狼,只顾一路逃窜的宋高宗;在幻想的境界中,她却塑造了一一个态度温和、关心民赛的天帝。“股勤问我归何处”,虽然只是可异常简洁的问话, 却饱含着深厚的感情,寄寓着美好的理想。

谩”字,流露出对现实的强烈不满。词人在现实中知音难遇,欲诉无门,唯有通过这种幻想的形式,才能尽情地抒发胸中的愤懑。

“九万里风鹏正举”,化用《庄子.逍遥游》的“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说“鹏正举”是进一步对大风的烘托,由实到虚形象愈益壮伟,境界愈益恢宏。

“三山”, 指渤海中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相传为仙人所居,可望而不可及但乘船前去,临近时即被风引开,终于无人能到(见《史记.封禅书》)。词人一翻案,敢借鹏抟九天的风力,吹到三山,胆气之豪、境界之高,宋词中亦罕见。

图片发自App

课中微型讲座(二)

化用,让表达更灵活

化用:也称作“借用”、“套用”,借用前人的句子又经过自己的艺术改造。即取我所需,重新组合,灵活运用。

“化用”和比喻、拟人、设问、用典等一样同属于文学修辞手法。不受时空的限制,既是语言的创新,又是思想的提升,都创造出了新的形象和境界。

例如: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屈原《离骚》云: "朝发轫于苍梧兮,夕余至乎县圃。欲少留此灵琐兮, 日忽忽其将暮。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峨而勿迫。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用神话语言,表达他不惮长途远征,寻觅天帝所在的渴望; 日将至暮,则勒其缓行,不使马上天黑,以便他上下求索。词人结合自己身世,把它隐括入律,只,“路长” "日暮”四字,便概括了“上下求索”的意念与过程,语言简净自然,浑化无迹。其意与“学诗谩有惊人句”相连,是可大在天帝面前倾诉自己空有才华而遭逢不幸、奋力挣扎的苦闷。

歌曲《涛声依旧》中的歌词“留下一盏渔火,让它停留在枫桥边”“月落乌啼总是千年的风霜”化用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中的题目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句。 穿越时空聆听张继落第失意的慨叹,感受当代人的离别愁绪又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我们再来进行个有趣的练习,这首词上片第一句可以概括为“绘梦中海上之景”,那么第二句和后文如何概括呢?

1.绘梦中所见之景

2.记梦中问答之事

3.抒浪漫豪放之气

进人梁启超评曰:“此绝似苏辛派,不类《漱玉集》中语。”真是一语破的,指出了这首词的豪放特色!

结  课  这节课,我们进行了三个学习任务----学习积累材料,学习诵读美词,学习品析诗句。

你可能感兴趣的:(渔家傲.李清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