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新生如何快速了解专业并规划大学生涯?

大家好,我是江夏社工本科刚刚毕业的彬华。原谅我取了这么个标题哈哈,其实就是给社工新生的一封信,同时也是写给其它学弟学妹的信。

写过好几次给新生的信,别的不敢说,熟练度还是很高的。

2016年:社工?我觉得它特别酷,你呢?

2018年:给社工新生的一封信

这次再试着回答几个问题,分别是:

1.社会工作是什么?

2.社工专业学生,毕业做什么?

3.社会工作培养什么能力?

4.社会工作应该怎么学?


社会工作是什么?

之前有人说,让一个人闭嘴的最好方式可能就是问对方的专业究竟是干嘛的。

社工这样现在来说还算是认知度不够高的专业/职业,很多时候确实会碰到一些尴尬的时刻。

我自己回答别人这个问题的时候,开头第一句一般是说,医生解决生理问题、咨询师解决心理问题而社会工作者解决社会问题

如果别人随口一问,我就这么随口一答。

如果对方表现出兴趣的话,我会开始举例子,比如:

我之前有参加过留守儿童的夏令营。我们就会跟公益组织还有当地的小学合作,然后我们会根据一些需求(孩子在这个阶段有什么普遍的需求?我们将服务的孩子有什么特点?)和资源(当地的社区有什么特点?有哪些人、机构我们可以联系并合作?)的情况来设计夏令营,其中包括很多孩子都缺少的性教育、生命教育,包括发现自然和社区美好、提高协作能力的探访活动等等。

关于性教育,具体还可以看看我原来分享的这篇经验:“你有没有长毛?” | 夏令营性教育模块的经验和反思

18年暑假参加古道夏令营

其实很多事情老师、学校都是可以做的,但是作为社工的思路有整个评估、干预的过程,有一些专业的手法(箱庭疗法、戏剧治疗等等),以及最终重要的,能把各种资源、方法都整合起来。

社工能够做的事情很多,都是在回应一些社会问题,譬如说社区没有凝聚力、临终患者非常痛苦、农村妇女没有平等的就业机会等等,那就会有对应的社区营造、临终关怀还有妇女社会工作等等。

如果要比较权威的定义也有:

社会工作是以实践为本的职业,是促进社会变革和发展、提高社会凝聚力、赋权并解放人类的一门学科。社会工作的核心准则是追求社会正义、人权、集体责任和尊重多样性。基于社会工作、社会科学、人文学科和地方知识的理论基础,社会工作鼓励人们和整体社会结构应对生活挑战和改善福利。(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Social Workers,2014)

总的来说,社会工作既是一个专业,也是一个职业

我们国内的社会工作专业课程框架基本都会学习社会学、心理学及心理咨询的知识,另外还有社工相关的行政、法规、社会保障的学习,而最核心的社工专业课程都是一样的:社工概论、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分别理解人与环境及两者的交互关系)、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以及一系列的分支课程,我们学校开的是老年社会工作、女性社会工作、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等等。

作为职业的社会工作,不同于一般语境下在社会上工作的意思,是一种专业化的职业活动,旨在解决社会问题。

这个专业化体现在它有自己的价值伦理规范以及专业的工作手法,职业活动自然意味着它也是要收钱的,只不过它不向服务对象收钱,而是向政府、基金会等等要钱。

社会工作者可以在医院、企业、学校内工作,也可以在专门的社工机构从事综合或是专门领域的工作。 

福医大的张书帏老师给我提供了一条思路,我在这里分享给大家。他是一名教师,也是一个心理咨询师。他在知乎回答了“如何回答别人问你「心理咨询有什么用?」”,他这么说到:

这个答案我们社工专业的人可以copy,但重点是其中的思路,要言简意赅、贴近大家经验又有拉开一定的距离

比如我们可以说社工可以协助戒毒

这么多年禁毒教育下来大家对毒瘾都有些理解,这个时候讲清楚戒毒不光跟生理层面有关系,跟心理和社会层面也有关系,举出美军当初士兵里有人吸毒,回国很快就戒掉的例子,甚至是小白鼠的实验啥的,再说说社工可以通过互助小组等形式辅助戒毒的话就很有说服力啦。

其实很多社工学生会自嘲自己是居委会大妈,这种说法的问题就在于没有拉开距离。

因为大家对居委会的刻板印象,我们这么一类比,很多人马上觉得社会工作是一个人人能做,没有专业性的工作。

这跟书帏老师一般不说自己能治抑郁症是一个道理,因为好多人觉得抑郁症约等于心情不好,看不出心理咨询的专业性在哪里。

如果和你聊社工的人知道心理咨询,你就可以说社工的个案工作跟心理咨询有很多相近的地方,但我们还可以帮助案主申请补助等等。

我看自己写了那么多,我就知道有些新生其实跳着跳着翻过去了。这我也很能理解,毕竟我懒得把文字重整一遍也是一个不足。我相信经过学习和实践,总是能理解社工是什么东西的。要给自己一点时间,看清楚它。翻翻专业培养方案、公众号文章,都会很有帮助。

我昨天发了条朋友圈,写道:

“想不起来是什么时候坚定以后想要从事公益了,可能是大一和彩琴一起坚持早起坐一个半小时的公交车去城中村给小朋友带小组,可能是结束了社区的实习收到了一本子的留言寄语,也可能是每年看到那么多学弟学妹变成学长学姐一个个都在到处里做志愿者和实习生。

“……想起几次有人突然发消息感谢我,我完全不记得当初的事情,但是他们却说帮到他们很多。我觉得社会服务就是应该这样,把相信的价值努力活出来,就能以生命影响生命。”

社工是一个以生命影响生命的专业,也许我们不需要那么清楚,社工到底是什么,因为每个人在彼此生命的呼应中都会有属于自己的答案。

社工专业的学生,毕业做什么?

我大三大四这问题基本答烦了,最简洁的回答就是:

现在不是学什么专业就做什么了,文科专业能做的工作,社工专业出去基本都能做

社工直接对口的是“社会政策和社会服务方面的应用型人才”,包括民政部门、群团组织(如共青团、妇联)以及非政府组织(如基金会、社工机构)等,而教育培训、心理咨询等也是社会工作专业的相关工作。

同班同学除了去做社工相关的,去做各类销售的、教育培训的、物业的都有,感觉跟隔壁行政管理、公共管理的就业没有什么太大差别。热门的会计、金融出去就业,从事本专业的学生也不算太多,还是很多人去做各类销售、教育培训之类的工作。

就业这回事,学校出身和能力很重要,专业的影响相对小了。你想转行做个医师、工程师可能没个相关专业的学历不行,但是对于大多数人的就业来说,专业的影响要比其它因素小得多。如果不去复读,上了大学最重要的就是提升能力了。

社会工作专业培养什么能力?

这是我很爱吹的环节,每个专业都能够培养能力,不过社工专业的培养还是有它特殊性在的。

我们直接从结果来看,社工专业高年级以及毕业出来的学生,基本都会感慨一句社工改变自己很多。

之前在知乎上说过,“我在老师的熏陶下参加了非常多的志愿服务、社工实习以及田野调查等等活动……

“同班也有许多在社工机构、民政局、社区等地方实习的同学,隔壁班也有小伙伴长期参与儿童相关的项目积累了丰富的实务经验,我们专业承办了多届基金会资助的留守儿童夏令营,我们专业的学生一直是生命教育项目的主要志愿者……许许多多的社会工作机构、基金会都有我们专业学生活跃的身影。”

这种对社会服务的广泛参与是外专业很少见到的。

我最想说的是同理心

社工学生都对“人在情境中”这句话烂熟于心。大学四年听老师说了无数社会议题和案例,积极的学生还会参加很多志愿服务和实习工作,社会的黑暗和人性的闪光真的会看到不少。一部分人慢慢就会get到一个说起来简单,真正理解起来难的东西——人和人之间不一样,但是人人都不容易。

举了心理咨询的例子,大家最熟悉的词之一就是原生家庭。有些时候真不是孩子的问题,是整个家庭面临着困扰。

如果归罪于父母,也不能说是对的,因为孩子父母同样是他们父母教育的受害者。

更深一层来看,受害和加害的观念也不全对,一个凶狠的婆婆可能就是整个父权制的牺牲品,我们要看到整个社会文化脉络的部分。

这个部分的同理心还算比较抽象了,我们微观来看,同理心能避免刻板印象中的直男式关心。

很多人在沟通的时候,出现的问题是,对方确实想要和你一起解决问题,但是对方最想要得到的先是你的关心。

要是劈头盖脸地抛出解决方案来,首先忽略了对方的情感需求,其次轻视了对方的努力和能力,因为很多时候提出的建议对方并不是没有想过或者试过,再次,即便是一个不错的方案,有时候反而会让人觉得不能接受或是感觉无力(自己费心的问题被毫不在意地解决了,就是一种去权)。

同理心就是设身处地去理解,初步的同理心要求你能够理解到,进阶的同理心则要你能够让对方知道你理解了他。而这样的能力是社工的课本、实训中,实实在在有去锻炼我们的东西。

关于同理心,我原来也写过一篇文章:跳桥与过敏:我们跟理解与行动的距离是什么?

我自己受益最多的是自我反思

有些人思考了自己原生家庭对自己的影响,也有人调整了自己的信念和原则。好多人都告诉我,“假如是当时的我,我就怎么怎么了”,这是反思对他们带来的变化。我自己印象最深刻的是大一社工概论课本上说不要有救世主情节,大三暑假去做夏令营被反复强调了确认“是我们的需要还是服务对象的需要”等等。

自我反思是让我们活得更明白,这是很多专业设置本身不会有强调到的部分。固然学哲学的朋友可能比我们社工专业思辨得更多,但未必有我们这样对自我有那么多的工作。恐怕除了心理学专业,很少有专业会有成长小组、个案模拟、4F反思报告之类的设置。

其它还有很多,譬如社工有非常多实践活动策划与组织的机会,自然很能够提升大家这方面的能力。组织团建、培训也是社工专业学生的一手好戏。

当然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老师教了100分的内容,也少有100分的学生。所以还是要多学多练。有些东西老师也不会直接给我们,我们要自己去争取。

社会工作应该怎么学?

要点一:围绕课程进行拓展

个人体验是,老师灌输的东西,很多时候是不会好好学的,在课程里听到感兴趣的东西,就应该马上自己做拓展了,扩展包括读书、读论文、检索有关机构与课程等等。课本只是引导和框架,只是会考试是没有做到一技傍身的。这种方式同时也是探索自己究竟喜欢什么、擅长什么的好方法。

像我最早接触叙事疗法就是在大一社工概论还是个案工作的课上,听说以后非常感兴趣,我马上就买了几本书,还记得第一本读完的是《叙事疗法的实践地图》。

我很遗憾到大三下学期才真的懂得什么叫做真正的拓展学习,如果能早些养成这种习惯,我觉得我会比现在的自己要厉害很多哈哈,好在我现在知道了,还算为时未晚。

要点二:积极参加实践

跟着志愿者协会或者社工协会去志愿服务就不用说了,自己也要关注学校所在地的实践机会。跟着老师去做调研、做项目,去当地的机构做活动的志愿者都是日常的实践机会。

更宝贵的是比较有技术含量的志愿服务,这种情况往往会有志愿者的培训甚至督导,对提升能力有特别大的帮助。

而对学生最黄金的时间就是暑假。一来有非常多暑期的夏令营项目,有去做调研的、有去给孩子组织夏令营的,这种机会要自己把握;二来暑假也是好好做实习的机会,一个成熟的机构能给实习生非常多学习提高的机会。

有意识地把学到的东西做出来、用出来,再对自己的实践体会、收获进行反思,这是最能够提升能力的方法了。

17年暑假参加大地之子田野营

要点三:参加课外学习

中学大家可能还懂得有时要补习,其实大学乃至工作后更需要给自己充电。

一方面是免费的学习机会,包括网上的公开课的慕课、线下公益组织或是其它机构提供的访学、暑校等等。上个月我就参加了美善社工提供的临终关怀培训。

另一方面则是付费的学习,我比较想强调的是工作坊之类的学习机会。

像是体验的团体、游戏治疗、叙事疗法的工作坊,协作技术、教练技术、非暴力沟通还有应用戏剧的工作坊等等。如果符合自己的兴趣点,攒钱上一次工作坊真的会让自己的技能乃至理念都有很大的提高。

关于戏剧,我也有写过几篇文章:

戏剧小白的playback工作坊初体验

最有力量的就是最基本的价值关怀和专业训练

为什么要学戏剧:可以在回忆中哭笑,也可以往前走

写到这里,其实内容已经有点过多了,主要是希望大家都能够满意地度过自己的大学时光~

你可能感兴趣的:(社工新生如何快速了解专业并规划大学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