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这个世界没有“不得不”……NVC中阶第三天纪实

                这是星期天的第99篇(196535字)

今天的课程相较昨天的感觉要轻松一点,最开始还是从静心练习开始,我们做了微笑禅修。

一.静心练习——微笑禅修

闭上眼睛心里默念向头顶微笑,向后脑微笑,向眼睛微笑,向脸颊微笑,依次地向脖子,肩,前胸,肚子、挺拔的脊椎,一直到脚底板微笑。微笑既可以在嘴角浮现,也可以在心里呈现。

二、老师询问对今天的课程有什么期待?

在这个环节里,同学们不仅纷纷说了对今天课程的期待,同时还提出了一些疑问,比如平时如何训练nvc?老师回答,每天我们在自己的内心就可以做nvc,因为每一个表达背后都有一些需要。

三.需要的冥想练习

需要是生命的渴望,是一种内心深处的能量。

对一件事,我们通常会把注意力放到评判或者策略上来,即向外在寻找答案。但实际上这件事的背后是自己的需要。因此这就造成我们的解决策略,常常要么找错了钥匙,要么会比较禁锢,因为我们忽略了事件背后的根本,即需要。

需要的冥想是一种有体验的去连接需要。它一方面让我们的身体对各种需要产生自然的连接,另一方面也可以帮助我们从身体出发,即反向的找到需要。因为身体是不会忘记的。

练习方法:选择一个当下自然呈现出来的需要,两人一组(A、B)做需要的冥想练习。

A(陪伴者):当……需要全然得到满足时,你的身心有怎样的体验?

B(冥想者):闭上眼睛,深呼吸,冥想这个需要,并讲出身体的感觉——脑海里呈现的画面、图景、声音、温度、气味以及情绪的感觉等等.

然后双方交换。

四.从“不得不”到“我选择做”。

“不得不”实质上是在逃避责任。当我们变成“选择做”的时候,实际就是在为自己承担责任了。

这个转变的核心是透过语言来达成的。具体来说,

(一)写出至少5句觉得自己不得不做,应该去做的事。

比如我不得不为人师表。

(二)找到这个“不得不”背后没有满足的需要。

不得不为人师表背后没有满足的需要是:玩耍、自在、真实、空间、界限、被看见/听见。

当陪伴者觉得对某个需要不大理解的时候,可以请求对方具体讲一讲这个需要。

(三)寻找这个“不得不”背后满足的需要。

不得不为人师表背后想要满足的需要是:支持,服务生命,价值,贡献,创造性,意义,美,和谐,慈悲,陪伴,爱。

(四)从被满足的需要里选出最触动自己的那一个。

比如从上述需要里我们选出“慈悲”。

(五)改写语句——将“不得不”到“我选择做”。

地面上放两张写着“我必须……”(纸A)以及“我选择……因为我渴望……”的纸B。讲述者先站在A纸前面念“我必须……”。比如这里我们就可以念,“我不得不为人师表”,直到念到不想念为止。

如果讲述者感觉可以一直念下去,这说明可能讲述者未被满足的需要尚未被充分的哀悼。但如何发现这个需要呢?让讲述者切换到“我选择……是因为我渴望……的那张纸前面去进行念诵。最触动他的就是未被充分哀悼的需要。这个过程可以反复切换,直到讲述者不再想念“我必须……“时,说明这个未被满足的需要得到了充分的表达。

如这个例子讲述者不想念“我不得不为人师”时,就可以站到B纸前面,念“我选择为人师表,因为我渴望慈悲”。

是否真正的实现了从“不得不”到“我选择”,而不是简单的句式上的变化,其判断的主要依据在于,这是否真的是连接到了自己的选择。

这步完成以后可以询问讲述者,当“应该”变成“选择”时,身体以及情绪有什么不同吗?

当连接以后可能不想再这样做了,比如不想去满足慈悲的愿望,想去满足玩耍的愿望。也有可能,玩耍和慈悲的需要都希望得到满足。此时就可以问讲述者,“如果两个需要都想,可以向自己提出什么请求吗”

有可能讲述着此刻无法提出能满足两个需要的一个请求,那就接纳当下无法提出的这个现状。

五.祈祷舞


图片发自App

下午我们依然从祈祷舞开启了下午的探索之旅。

跳祈祷舞能让我内心安然、平和、悦动,很美妙。

六.伟大的转变——从控制/支配到协作

这部分讲到了一个我从未思考过的概念,即什么是权力?

老师说权力是一个中性词,它的意思是调配资源的能力。我们需要运用权力调配资源来服务生命。

不难看出,这个解释和我们通常概念里的权力是不一样的。因为这个权力的解释是从协作的思维方式出发的。它是通过促进合作,自愿参与,连接,庆祝多样性,友爱等方式来推动系统。

而我们通常认为的权力是一种支配方式。它通过强制、比较、竞争,孤立,恐惧,羞耻等方式,维持一个等级系统。我们使用权力来支配生命。

在这一点上,老师依然带我们做了一个从控制/支配到协作的体验练习,即让我们回忆一个当我处于某个人权威之下时的场景。

1.回顾某个时刻中某个人使用他的权利凌驾于你,并且你对此臣服,那个人说或做了什么?

在回忆出客观场景之后,我们可以进行豺狗秀,即去评判或者指责他人。比如可以问,如果那个人现在站在你的面前,你想对他说什么?

2.当你想到那个场景时,你有怎样的感受?

3.你的何种需要没有被满足?

4.通过你所选择的行动,你尝试去满足什么样的需要?

上面的第3和第4点说明我们做或不做,某一个行为的背后,都是在满足我们的某种需要。

5.尝试着去猜一下在这个场景中对方的感受和需要。比如可以让讲述者去猜测,如果你就是对方的话,当时会是怎么样的一个状态和感受?

6.变为合作关系。

思考一下3、4、5中的需要,若同样的场景再次发生,你会有怎样不同的做法?

在这个练习以后,老师告诉我们,在把支配关系转化为协作关系的过程中,我们需要看到对方也是一个人,这才有助于双方去看到与他人的和解是为了自己。

另外,如果不改变支配关系,我们就会复制这种支配。而当我们表达出支配时,事后又会后悔。比如当我们在餐厅冲着服务员发火时,事后往往会对自己的行为后悔。

不过,这不是说我们就不能表达愤怒。nvc也是主张要表达自己的愤怒的。nvc表达愤怒实质是通过主张自己的需要来表达愤怒。

七、静心练习——爱与慈悲的冥想

八、哀悼和重建的团体引导

当我们遇到一个在团体以及更大层面带来消极影响的悲剧性事件时,依然可以通过nvc的“见感需请”的这4个元素,来做一个连接的分享,即作为我可以在这个悲剧性事件后做些什么?

这里我们聊到了一个小孩跳楼的悲剧性事件,在学生的心理建设方面,每一个学员分享了自己可以为之做些什么的想法。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其实这个世界没有“不得不”……NVC中阶第三天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