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息论的人生观

信息论是现代世界非常重要的一种理论。它并不仅仅是技术理论,更是一种具有普世价值的思想。

了解了信息论,就多了一种观察世界的维度,甚至可以从信息论中推导出一种人生观。

一段消息包中含的信息量,并不仅仅由这条信息的长度决定。这就好像人生一样,活了同样岁数的两个人。

他们人生经历的丰富程度可能大不相同。如果信息量不由其长短决定,那我们该如何衡量他呢?

信息论的祖师爷,克劳德香农有两个洞见:

1.一个东西信息量的大小,取决于它克服了多少不确定性。
2.克服噪声的正确方法是增加信息的冗余度。

一个东西信息量的大小,取决于它克服了多少不确定性。

举个简单的例子,你有两个朋友,一个非常出名,很多人都认识他;另一个,不怎么出名,很少有人认识他,而他和你却比较熟。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想要搜集这两个人日常的一些活动信息,第一个人的信息可以从很多地方了解到,而第二个人的信息只能从你这得到。

这时第二个人的信息对你来说就非常有价值,在你告诉我之前,第二个人的信息对于我来说就是一种不确定性,而你掌握的信息就克服了这种不确定性。

原来的不确定性越大,你的信息就越有价值。

从信息角度来看,最重要的不是说了什么,而是能说什么。

比如,某个公司CEO讲话,讲的都是空话,套话——他说前半句你就能猜到后半句,他一说“团结”,你就知道后面是“一致向前看”,一说“万众“,后面跟着的肯定是”一心“,那他就算讲3个小时也毫无信息量。他必须说一些让你根本无法预测的话,才有信息量。

香农这个洞见给我们提供了一种观察世界的眼光。有了这种眼光,再看身边的很多东西,其实都没什么信息量。

克服噪声的正确方法,是增加信息的冗余度。

一个简单的数学公式可以包含很多信息,然而第一次见到它时,会很难理解它的真正含义,需要很多文字来解释它的道理。

在生活中最简单的体验就是我们说的白话就有很大的冗余度,有时候一个意思得说好几遍,提供更多的解释才能让别人明白。

如果在大街上碰到一个说之乎者也的人,那要克服的噪音就多了,就算学习过古文也不一定能一遍就听明白他说的话。

这不,写了这很多行文字,只为了解释一句话。

所以说,让别人充分理解你的最好的方法不是提高嗓门而是多重复几遍。这说明冗余的的本质其实是提高可预测性,然而信息的本质是克服了多少不确定性。

从信息论的角度看待人生,我们面临着一个矛盾。一方面我们希望自己活得更有效率、有创造性、不可预测,给世界留下更多的信息。

另一方面我们又得跟别人交流,增加冗余度,释放更多的信息,让人觉得是可预测的,这样才能形成合作。既有创造性,又有可预测性,这才是合理的信息输出。

从“信息论”这个维度出发,有两种事情是特别值得我们去做的:出乎别人意料的事情、给自己增加选项的事情。

做可被预测的事情,让自己靠谱,促进他人交流与合作;

做出乎意外的事情,让自己充实,增加人生乐趣与意义。

你可能感兴趣的:(基于信息论的人生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