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会如何写我的呐喊

眼看就到了2月底,疫情还在继续,我还要继续守着“宅家三件宝”——游戏、电影、纸质书。

这两天把鲁迅的《呐喊》看完了,上一次完整地看完这本书,还是在初中,早就记不清书里都写了些什么。印象最深的,是孔乙己,那还是因为上学的时候学到这篇。

说句题外话,13年在微博上,看到了一个话题“鲁迅退出语文教材”,说是鲁迅的文章彻底退出义务教育教材,专家称其文章太深刻。对于一个孩子来说,让他能够理解“我看出他话中全是毒,笑中全是刀。他们的牙齿,全是白厉厉的排着,这就是吃人的家伙。”这样的句子,是想都不要想的。但是,义务教材中,文章存在的意义,仅仅只是需要被理解么?

至少对于那个时候的我,我单方面的认识了鲁迅,孔乙己从此深深刻在了我的脑袋里,我萌生了对鲁迅先生作品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我倒觉得,这些深刻文章的存在,恰好贴合“义务”教育。

趁着这个时候,重温一遍历史,看看鲁迅讲述的一个个人,突然觉得很悲凉,为自己,为现在。

鲁迅的呐喊,是时代的呐喊,是他观察到的,人们无法言语出的呐喊,和他自己的呐喊。他不仅在书里描写了不同的人,还描绘了那个时代下的生活。我尤其对《社戏》那一章有感觉,那一章主要讲了鲁迅小时在平桥村看戏的经历。没有描写多少戏文身段,好像配不上这一章的标题,但描写了好一出生活。

我没有看过社戏,所以看过这一章后,觉得自己生的晚了,现在只能在书里跟着作者心情起伏。不过看到后面章节,那些为了“辫子”提心吊胆的人们,又庆幸幸亏自己生在如今的时代。

不过,如今的时代,如果要写生活,能写什么呢?我因为想到了这些才感觉有些悲凉。鲁迅有那么多人写,又写的那么入木三分,我们现在还有人有那个时间去这么细心的观察和体会身边的“人”么。

我们有那么多的app,写下如何使用各种app,却不是和一群小伙伴撑着船去看社戏,我不知道如果是我来写这个时代的生活,会不会写成《21世纪app大全及使用指南》。

不知道如果鲁迅先生生在这个时代,会如何写这个时代,或者,这个时代不会有“鲁迅”。写到这里,竟然突然萌生出自己写个小说的想法,想出名想疯了?哈哈。

科技使社会进步,使生活便利,但场景也同样被“锁死”了。突然感觉,自己的生活好单一,即使酒吧、KTV、商场天天不停换,也单一的那种单一。

希望今晚,我能做一个去看社戏的梦,反正还没复工,可以自然醒。

你可能感兴趣的:(鲁迅会如何写我的呐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