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周随笔

        关于新学期教研的几点思考

      每年的暑期末,对于偏远的农村小学而言都充满了不确定性,大幅度的教师流动带来的冲击足以让学校手忙脚乱,甚至焦头烂额。葛源小学作为横峰县最偏远的学校,这种局面冲击感来得更加直接和赤裸,而今年尤其严峻。

      校长的换届,骨干教师的流失,大幅度的人事调动,严重打破了原有的教师结构。随着18位老师的调离,学校的师资力量显得更加羸弱,对于新学期的教学质量而言,充满了挑战和不确定性。如何破解?高质量高效率的教研活动无疑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和突破口。

      回顾过去一年的教研探索,有成效也存在一些问题。远看热闹,近看浅浮,颇有华而不实,泛而不精之感。按照今年的排兵布阵,这种模式难以支撑教师专业成长的迫切需求。新学年,我们不得不纵深推进教研工作,健全和完善教研体系,有几点原则我认为是必须坚守的。

    一、教研方案必须体系化,系统化。各学科组安排的各项教研活动之间要有紧密的逻辑关联性,而非分散式地各自为战,也不是片面地追求场面化热闹和形式性丰富。例如,三课两反思、青蓝工程、教学反思、集体备课、课题研究等,这些看似独立的教研工程,其内外逻辑是层层递进,紧密联系的。在实施和策划教研活动时必须做好顶层设计和底层落实。

      二、遵循研而为教,教研相辅互促的原则。在教学实际中发现问题,针对问题研究问题,教研合一,深入浅出,总结经验和教训再回到教学实际中去服务于教育教学实践。为了教而教,为了研而研,教研分离的形式主义思想必须摒弃。

      三、抓实过程性工作才能让教研思路落地开花。基于我们的校情和师资现状,教研骨干匮乏,教研原生活力不足,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缺乏有效引领。积极调动现有的师资力量,抓紧抓实教研过程质量显得尤其重要。周周有教研,不拘泥于形式,但要研在实处,研有所思,研有所得,研有所为。一以贯之,形成教与研的螺旋式提升。

      四、引导年轻老师向研究型教师转变。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激发年轻老师的内生学习动力,时刻提醒和引导年轻老师学会学习,创造平台和机会让年轻教师学习研究,是眼下最重要的研究课题。唯有人人建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主动求进求学才能激发出源源不断的教研活力,才能实现循序渐进地提高教研实效,进而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年轻的我们行走在教学研究的路上,虽然经验匮乏,困难重重,挑战频频,但我们绝不低头言弃。愿葛小新一年的教研工作,研有所成!愿每一个教研人,研有所获!



   

     


   

你可能感兴趣的:(第三周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