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谈国学 书摘 第一章

国学应该是大国学

国学漫谈

特色最容易表现在精神文明方面,”软件“,哲学,宗教,文学,艺术,伦理,道德,经营,管理都属于这个范畴。

齐文化--”礼义廉耻“, 鲁文化--”孝悌忠信“,鲁文化着重讲内心,讲内在的;齐文化讲外在的,约束人的东西多。”孝悌忠信“是个人伦理的修养;”礼义廉耻“就必须用法律来规定。鲁国农业发达,鲁国人就很本分的务农,齐国商业花,因为它靠海,所以姜太公到齐国就以商业来治国。如”刻舟求剑“,这种提法就是沿海文化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恐怕就代表鲁文化了。齐鲁文化互补,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交流的两种形式,一种是输出的,一种是进来的。敦煌是进来的代表,很多文明程度很高的国家,都到过敦煌,佛教从国外进来,精工很长时间的演变,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中国佛教。

中国文化是由中国56个民族共同创造的,这五十六个民族创造的文化都属于国学的范畴,而且后来融入中国文化的外来文化,也都属于国学的范围。我们现在的国学研究还很粗糙,很多应该包括的内容还没有被挖掘出来。历史不断发展,不断的融入,这是没有时间界限的,儒家,道家是传统文化,佛家也是啊,把佛家排除在外,是不对的。

从宏观上看中国文化

人类历史上任何社会,都不能专靠科技来支撑,需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同步建设,我们今天的社会也绝不是例外。

我个人觉得,探讨中国文化的问题,不能只局限于我们生活于其中的这几十年,近百年,也不能局限于我们居住于其中的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我们必须上下数千年,纵横数万里,目光远大,胸襟开阔,才能更清楚地看到问题的全貌,而不至于陷入井蛙的地步不能自拔。总之,我们要从历史上和地理上扩大我们的视野,才能探骊得珠。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

这里的文化是“广义”的文化,包括人类创造的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的一切优秀的东西。传统文化代表文化的民族性,现代化代表文化的时代性。二者都是客观存在,是否定不掉的。二者之间的关系是矛盾统一,既相反,又相承。历史上所谓的现代化,是指当时的“现代”,也可以叫作时代化。

所谓现代化或者时代化,必须有一个标准,这就是当时世界上在文化发展方面已经达到的最高水平。哪一个国家的现代化,总是同文化交流分不开的。文化交流是人类历史上以及现在人类最重要的活动之一。现代化或者时代化一个最重要的内容就是进行文化交流,大力吸收外来的文化,加以批判接受。对于传统文化,也要批判的继承,二者都不能原封不动。原封不动就失去了生命活力,人类和任何动物失去了生命活力,就不能继续生存。

历史上的任何时代,任何正常发展的国家都努力去解决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矛盾。这一矛盾解决好了,达到暂时的统一,文化就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国家的社会生产力也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经济就能繁荣。解决不好,则两败俱伤。只顾前者则流于僵化保守,只顾后者则成为邯郸学步,旧的忘了,新的不会。

最高的盛世,是正确处理传统文化与现代化这一对矛盾的典范。

你可能感兴趣的:(季羡林谈国学 书摘 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