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26 - 草稿

心理学家麦基写的《可怕的错觉》一书,介绍了这个现象到底是怎么回事。麦基在研究很多人的经历后,提出了一个概念:你看到的只是你想看到的。

当一个人内心充满某种情绪时,心里就会带上强烈的个人偏好暗示,继而会导致主体从客体中去佐证。

喜欢某个人或事物的时候,我们的心灵会让自己在现实中搜寻印证,然后再用这些似是而非的印证,来佐证自己的心理预期,最终形成一种‘真是如此’心理定势。

若是愤怒、仇恨或是怀疑时,我们又会不断寻找材料来强化自己的臆想,在偏执于愤怒、仇恨的情绪里,让暂时压抑的情绪感得以宣泄。

也就是说:我们所看到的世界,只是我们选择看到的样子。

你相信什么,你就能看到什么。

你相信钱规则,就会发现无数钱规则。

你相信不公平,就会发现无数不公平。

而你相信努力,就会发现努力真有回报。

你相信美好,就会发现生活处处有美好。

你相信孩子本身有问题,他就会有问题。

你相信妈妈不可能改变,妈妈一定还会打我。

      塞林格《麦田守望者》

记住该记住的,忘记该忘记的。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

我们的心只有一颗,装太多,会累。过去的,终是过眼云烟。留下的,才最为珍贵。物随心转,境由心造,烦恼皆由心生。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要拥有一颗安闲自在的心,保持豁达的心态,才不会让自己活得太累。

路遥《平凡的世界》

人生啊,是这样不可预测,没有永恒的痛苦,也没有永恒的幸福。生活像流水一般,有时是那么平展,有时又是那么曲折。

余华说:世界上没有一条道路是重复的,也没有一个人生是可以替代的。

世上没有二片完全重复的叶子,我们每个人也只经历着属于自己的生活。

人生如戏,一开场便不能停歇了,直至落幕。

无论命运如何多舛,生活如何不尽人意,只要守住内心,保持着内心的安稳,平和,才能不被生活所绑架,才能不被困苦所打倒。

之所以要读书,不是说将来它就一定会帮助你赚多少钱。

但它一定会成为你人生的阶梯,无形中帮你到达一些地方。

也许没有那么明显,但却很真实。

读书使人明智,我始终坚信这句话。

第一:孩子,学习是你自己的事儿,我们帮忙不一定帮到,不一定帮对。这是第一句话,告诉孩子学习是自己的事,明确责任要领。当然这个学习也可以换成其他的任务,包括上学是你自己的事儿、搞卫生是你自己的事儿、收拾书包是你自己的事儿……总之我们要明确这个责任,这是第一个要领。

正如著名作家龙应台在儿子安德烈小时候经常对他说的:

“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给你快乐。”

教育孩子从小为自己负责,长大以后的人生才会拥有更多的可能性。

第二:你已经长大了,爸爸妈妈相信你能管理好自己的学习。这是第二句话,你要去表达对孩子的信任。当你对孩子表现出绝对信任的时候你会发现,孩子比我们想象中的更优秀!

第三:在你需要爸爸妈妈的时候,我们会全力以赴。这是要表达一种支持。移交了责任之后呢,并非是完全当了甩手掌柜,如果孩子需要学习、我要补课,要找老师,要交学费等等,那么,我们外围可以做好相应的一些协助。

第四:在你不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绝不干预。这是再一次的表达一种尊重。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0.12.26 - 草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