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 Su Dongpo

● 简介

本片以苏轼贬谪黄州四年的生活为线,观照其一生的心路历程,从文学、艺术、美食、情感等多维度,解读苏东坡生命感悟、精神嬗变和艺术升华的过程。同时,辅之以当今最新的苏东坡研究成果,再现一个最丰富、最接近本真的苏东坡形象。全片共分为:《雪泥鸿爪》《一蓑烟雨》《大江东去》《成竹在胸》《千古遗爱》《南渡北归》等六集。

第1集  雪泥鸿爪

公元1037年,苏东坡出生在四川眉山。“眉山出三苏,草木为之枯”——民间传说眉山一座郁郁葱葱的大山突然花草凋零,树木枯萎。

三苏祠:苏家老宅。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唐宋八大家。

公元1056年春天,苏轼的《刑赏忠厚之至论》获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却因欧阳修误认为是自己的弟子曾巩所作,为了避嫌,使他只得第二。

公元1079年腊月,苏轼因不满王安石变法操之过急,言辞中暗讥朝政被弹劾,坐牢130天,这就是“乌台诗案”。在此期间,他创作了给弟弟的《和子由渑池怀旧》《狱中寄子由》。“乌台诗案”给苏轼造成了巨大的打击,让他认识到了朝廷的黑暗。

一作:予以事系御史台狱,狱吏稍见侵,自度不能堪,死狱中,不得一别子由,故和二诗授狱卒梁成,以遗子由。

圣主如天万物春,小臣愚暗自亡身。

百年未满先偿债,十口无归更累人。

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

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


柏台霜气夜凄凄,风动琅珰月向低。

梦绕云山心似鹿,魂飞汤火命如鸡。

眼中犀角真吾子,身后牛衣愧老妻。

百岁神游定何处,桐乡知葬浙江西。

——苏轼《狱中寄子由二首》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

第2集  一蓑烟雨

苏轼初贬黄州,借居定慧院,给亲朋好友写信无人回复,孤苦寂寥。思考道家佛家智慧,安国寺参禅,反思生命际遇,面对逆境更加坦然。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好友马梦得赶来黄州,与苏轼同甘共苦。马梦得向朝廷求取一块城东耕地,苏轼一见倾心,命名为东坡(参考白居易),自称东坡居士。后世被人称为“坡仙”,不追求一走了之,飘然成仙,而用人间的温暖排解心中的苦闷,用自己内心的灵性照亮周围。

文人讲“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苏轼讲“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苏轼认为天下无一个不是好人,那是真正的对人的大爱。

河东狮吼:陈慥(zào)的妻子柳氏凶悍善妒,每当家中宴客,歌女在陪,她便醋意大发,用木棍敲打墙壁,这让丈夫在好友面前颜面尽失。苏轼看热闹不怕事大,特意写了首《寄吴德仁兼简陈季常》,调侃陈慥家有悍妻,诗曰:“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

东坡饼:苏轼和继连和尚下棋肚子饿,庙里小和尚拿坨掉的面条放在小麻油里热,结果睡着了,发现时面已经酥了,苏轼尝后发现好吃,回来路上告诉面摊老板做法,并命名为东坡饼。

黄州是苏轼一生的转折点。苏东坡用自己生命中的逆境给文明创造了一笔财富。在被贬黄州的生活中,使苏轼真正成为了苏东坡。早年作品中的讽刺与愤怒,慢慢转化为人性中的宽容和温暖,笑纳一切的达观和逍遥。

东坡是官地,为防止官府突然收回,苏轼决定去沙湖购买一块自己的地,途中遇雨。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第3集  大江东去

公元1082年,苏轼写下《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苏轼《前赤壁赋》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翩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邪?”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苏轼《后赤壁赋》

东坡肉:元丰三年(1080年)二月一日,苏轼被谪贬到黄州。黄州当地有道说:“黄州有三件宝,烂砖砌墙墙不倒,稻草系猪猪不跑。”为什么猪跑不了,因为黄州当地的猪很肥,但切下来的上等的肥肉都是被有钱的官人吃的。所幸苏东坡在有一次上街时发现了廉价的猪肉,而人们不大吃它,便亲自烹调猪肉。有一次他食得兴起,即兴作了一首打油诗名曰《食猪肉诗》,诗中写道:“净洗铛,少著水,柴头罨(yǎn)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侯足时他自美。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此诗一传十,十传百,人们开始争相仿制,并把这道菜戏称为“东坡肉”。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苏轼《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第4集  成竹在胸

寒食节,中国传统节日,在夏历冬至后105日,清明节前一二日。是日初为节时,禁烟火,只吃冷食。并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鸡等风俗,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曾被称为中国民间第一大祭日。寒食节是汉族传统节日中唯一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

公元1082年,苏东坡来到黄州的第三个寒食节写下《黄州寒食帖》,现收藏在台北故宫。

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卧闻海棠花,泥污燕支雪。暗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何殊病少年,病起须已白。

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小屋如渔舟,蒙蒙水云里。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也拟哭途穷,死灰吹不起。

——苏轼《黄州寒食帖》

黄庭坚评价《寒食帖》:“东坡此诗似李太白,犹恐太白有未到处”。黄庭坚评苏东坡的书法“石压蛤蟆”,苏东坡评黄庭坚的书法“树梢挂蛇”。

艺术之难,不是难在技巧,而是难在不粉饰、不卖弄,难在能够在自由而准确地呈现一个人的内心处境。此时文人画比起画得像不像,更注重意境、意趣。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旁人笑此言,似高还似痴。

若对此君仍大嚼,世间那有扬州鹤?

 ——苏轼《於潜僧绿筠轩》

苏东坡被贬黄州第三年,好友王定国来探望,王定国受乌台诗案牵连被贬。

王定国歌儿曰柔奴,姓宇文氏,眉目娟丽,善应对,家世住京师。定国南迁归,余问柔:“广南风土, 应是不好?”柔对曰:“此心安处,便是吾乡。”因为缀词云。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尽道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苏轼《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

公元1084年春,苏东坡收到调令调离黄州,从此再没回来过。黄州是苏东坡的“精神地标”,东坡文化亦是黄州的地标。黄州是苏东坡最美好最温暖的人生记忆,是他梦魂萦绕的精神家园。这是有临皋亭,这里有东坡,这里更有雪堂,这里留给了他太多太多的回忆。

苏东坡离开黄州,过金陵时,拜见了王安石,君子之争,千古一遇,相逢一笑泯恩仇。与苏东坡离别时王安石感慨:不知更几百年,方有如此人物。

苏轼回汴京后,慢慢地,在动荡中离散的朋友们又重新聚集起来。大家在驸马王诜(shēn)的西园举行一次雅集,交流对文化、艺术的看法。李公麟作《西园雅集图》描绘了当时的场景。共16个重要的文坛人物,画作以苏轼为中心。《西园雅集图》后来如“夜访赤壁”一样,被历代画家不断回放描绘。

第5集  千古遗爱

公元1085年,宋神宗驾崩,太子赵煦即位,高太后垂帘听政。司马光任宰相。苏东坡东山再起,距离宰相只一步之遥。司马光主张完全废除新法,苏东坡再次质疑,提出“较量厉害,参用所长。”

公元1087年,北宋取得了对西夏吐蕃作战的胜利,百官称贺,建议议和,苏东坡反对,提出“为国不可以生事,亦不可以畏事。”不追随,不盲从,追求实事求是——这是苏东坡的为政原则。

有一天苏东坡退朝回家,饭后在院子里散步。然后他就指着自己的肚子问身边的人:“你们且说,此中藏有何物?”有的人说“是才华”,有的人说“满是文章”,也有的人说“是满腹经纶”,苏东坡都摇头。朝云说:“这里面是一肚皮的‘不合时宜’。”东坡说,理解我的果然还是朝云啊。

公元1089年,苏东坡再次受到政敌的攻击,怕重蹈乌台诗案的覆辙,东坡请求离开朝廷到地方任职。朝廷批准东坡出任“杭州太守”。

18年前,苏轼第一次来到杭州出任杭州通判,跟朋友在西湖边饮酒,西湖雨后初晴。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时正值王安石变法,贩卖私盐被禁止,官盐价格昂贵,百姓铤而走险贩卖私盐。无辜百姓为活命犯法被捕,苏东坡看管监狱目睹此景深感愧疚。儒家救世济民是苏东坡的本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相传苏轼平素修禅,某日成偈一首,诗云:“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苏轼颇感得意,以为暗合禅机,连忙派书童渡江给佛印观赏。熟料佛印读毕,不过批了两个大字“放屁”。苏轼不由大怒,连夜渡江讨个说法。待到了金山寺下,却见佛印闭门不出,只留给苏轼一张纸条,上面写道“八风吹不动,一屁打过江”。苏轼方才恍然大悟,赫然而退。(禅宗:回到人间来)

苏东坡被贬黄州时,经常与黄州太守徐君猷(yóu)在竹间亭说古论今,诗酒相酬。后徐君猷调离黄州到湖南任职,苏东坡将竹间亭取名为“遗爱亭”,并作《遗爱亭记》赞美徐太守的功德。在任的时候不要去追求轰轰烈烈地做什么了不起的事,而是在平时的点点滴滴当中关心百姓,这种“润物细无声”的爱,才是大爱。

何武所至,无赫赫名,去而人思之,此之谓“遗爱”。夫君子循理而动,理穷而止,应物而作,物去而复,夫何赫赫名之有哉!

东海徐公君猷,以朝散郎为黄州,未尝怒也,而民不犯;未尝察也,而吏不欺;终日无事,啸咏而已。每岁之春,与眉阳子瞻游于安国寺,饮酒于竹间亭,撷亭下之茶,烹而饮之。公既去郡,寺僧继连请名。子瞻名之曰“遗爱”。时谷自蜀来,客于子瞻,因子瞻以见公。公命谷记之。谷愚朴,羁旅人也,何足以知公?采道路之言,质之于子瞻,以为之记。

   ——苏轼《遗爱亭记》

在黄州连年大疫中,苏东坡老朋友巢谷所藏秘方圣散子方,屡建奇功,救人无数。苏东坡也是十分喜爱医学的人,为之所动,而求方于巢氏,巢氏以东坡誓而不传他人为条件,将其方相授。之后,苏东坡在任杭州知州时,又逢疫病流行,圣散子方再建奇功,杭州民众“得此药全活者不可胜数”。

黄庭坚写信劝苏轼留在朝廷,不要去杭州,苏轼不喜朝廷党争,没有听,坚持来到杭州做地方官,实实在在为百姓做事。苏轼治理西湖——清理西湖淤泥并废物利用建筑“苏堤”,为防止水草滋生将西湖划分给老百姓种菱角,并修建三座小石塔以划分禁止种菱角的水域,即“三潭印月”。

公元1091年,苏东坡重新受到朝廷重用,被调离杭州,临行前写下《八声甘州》。

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问钱塘江上,西兴浦口,几度斜晖。不用思量今古,俯仰昔人非。谁似东坡老,白首忘机。

记取西湖西畔,正暮山好处,空翠烟霏。算诗人相得,如我与君稀。约他年、东还海道,愿谢公、雅志莫相违。西州路,不应回首,为我沾衣。

   ——苏轼《八声甘州·寄参寥子》

第6集  南渡北归

公元1091年,苏东坡被调回京城,受高太后重用,官升礼部尚书。高太后去世后,宋哲宗即位,新的党争卷土重来。打击旧党,重用新政改革派。新法拥护者章惇任宰相,苏轼再次被打击流放,流放至岭南惠州。

在偏远的惠州,身为罪官的苏轼不敢跟其他官员争买羊肉,但每次都会嘱咐屠夫留下一些羊脊骨。他在信中教苏辙“火烤羊脊骨”的具体方法:先将羊脊骨煮熟,然后捞出,撒上酒,抹上盐,烤至微焦。剔拨一天,往往只有一铢半两些许肉,但是味道极美!他告诉弟弟:烤羊脊骨吃起来有蟹的味道,特别的香,感觉有大补。末了还不忘拿自己开涮道:这样吃法,让等着啃骨头的狗很不高兴。

苏东坡被贬惠州前将家中下人侍妾一一遣散,唯有朝云不肯离去,坚决陪苏东坡前往惠州。有一天,苏东坡和朝云在家闲坐,看窗外落叶萧萧,景色凄迷,苏东坡一边饮酒一边吟出一首《蝶恋花》。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苏轼《蝶恋花·春景》

在惠州居住两年后,朝云因病去世。苏东坡题挽联:“不合时宜,惟有朝云能识我;独弹古调,每逢暮雨倍思卿。”

苏东坡再次遭贬谪,贬至儋(dān)州。临行前苏东坡一一交代后事,如同永别。在前往海南的途中,与弟弟苏辙相遇。林语堂先生曾说,往往为了弟弟苏辙,苏轼会写出最好的诗来。——写给弟弟的《水调歌头》。苏东坡是不能无一,难能有二的人间绝版。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东坡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画家,是伟大的书法家,他是工程师,是诗人。于是,世间的每一个人,都能从苏东坡的艺术里重新感受人生,而苏东坡也必然在后人的品读里,一遍遍地重新活过。

苏东坡在海南儋州无书可读,便与儿子苏过一起动手抄书。经常给朋友写信,信中常用“呵呵”,怡然自得。

被贬儋州3年后,宋徽宗即位,大赦天下,苏东坡再次被朝廷起用。返京途中,至常州一病不起。对三个儿子交代后事说:“我这一生没做亏心事,不会下地狱,我心中的毫无畏惧,你们别为我哭泣。”弥留之际,好友维琳方丈在其耳边大声说:“端明宜勿忘西方”。苏轼答说,西方极乐世界和我的现在并不是分离的,如果我用心的过了每一天,那西方极乐世界就存在于我生命的每一天,不存在我的生命要结束了,要独立往生到一个西方极乐世界。

去世前三个月,苏轼途经金山寺写下一首诗,算是对自己一生的总结。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苏轼《自题金山画像》

在这世上,有些美好的事物是可以逆生长的。当枯树发芽,石头花开,一张纸页成为传奇,人们就会从那张古老的纸上嗅出旧年的芬芳。

● 影评

提起苏轼,我们会想到“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愿,也会想起他夜游赤壁,“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更会想起它在赤壁之下遥想当年的周瑜,感叹“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苏轼中年遭遇乌台诗案,历经多轮生死考验,被贬黄州惠州儋州,却依旧能够吟出“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的豁达诗篇。面对他乡的柔奴,他唱到“试问岭南应不好,此心安处是吾乡”。他的旷达和洒脱,构成东坡人格魅力中独具特色的一面。

从纪录片中我们可以看到苏轼的心路历程:从早年的意气风发慢慢转变为对生命的宽容和理解。这是一个真正伟大文学家的成长之路,也是一段温暖而又可爱的人间真情。

你可能感兴趣的:(苏东坡 Su Dongp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