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孙子兵法:谋攻篇第三

原文

  孙子曰:夫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修橹轒輼,具器械,三月而后成,距堙,又三月而后已。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杀士卒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灾也。
  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
  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
  夫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
  故君之所以患于军者三:不知军之不可以进而谓之进,不知军之不可以退而谓之退,是谓縻军。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者,则军士惑矣。不知三军之权而同三军之任,则军士疑矣。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是谓乱军引胜。
  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此五者,知胜之道也。
  故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解读

孙子曰:夫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

  孙子这篇,开头提出要求全。不仅自己要求全,对敌人也要求全,而不求破。全国、全军、全旅、全卒、全伍。

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那么怎么能够求全呢?不战而屈人之兵。百战百胜,不一定是最好的。不战而屈人之兵,才是最好的。

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所以最上等的军事手段,是谋略讨伐;次一等的,外交讨伐;再次一等的,武力讨伐;最下等的,是去攻打敌人的城池。

攻城之法,为不得已。修橹轒輼,具器械,三月而后成,距堙,又三月而后已。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杀士卒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灾也。

  为什么攻城是最下等的战争方式呢?因为这是不得已的办法。准备攻城器械三个月,距堙,就是堆积攻城用的土山,又三个月。将领一着急一生气,让士兵给我冲,人海战术,士兵死伤三分之一仍然攻不下城来。这就是攻城的灾难了。
  这里也让人想起上一篇所说的“兵贵胜,不贵久”,这光是准备攻城就得花上六个月,“攻城则力屈”,不是下策是什么?

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

  那么真正懂战争的应该怎么办呢?不用武力就让敌人屈服,不用攻打就让敌城投降,不用长期作战就让敌国毁灭。争夺天下,要求全。军队没有受挫,又能取得全面胜利。这就是谋攻。

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

  上边谋攻说完了,真打起来怎么办?如果兵力十倍于敌人,围歼他们;兵力五倍于敌人,攻打他们;如果只是敌人的两倍,就要分散敌人,然后再跟敌人开战;势均力敌的时候,还可以打一打;如果兵力不如敌人,那就赶紧开溜;如果分析各方面比不上敌人,那连打也不要打。如果军队弱小还要硬拼,那肯定会被强大的军队所擒获。

夫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

  将领,是国家的辅助,辅助周密,国家强大,辅助疏漏,国家弱小。这句与前篇“知兵之将,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意思类似。

故君之所以患于军者三:不知军之不可以进而谓之进,不知军之不可以退而谓之退,是谓縻军。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者,则军士惑矣。不知三军之权而同三军之任,则军士疑矣。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是谓乱军引胜。

  国君不要随便指导军队,不要外行指导内行。为什么呢?有三点原因:不知道军队的进退时机,叫縻军,牵制军队;不知道怎么打仗却偏要去干涉指挥军队,让军士困惑;不知道如何使用计谋权变却偏要强行指挥,让军士们怀疑。军队充满困惑疑虑,这仗就没法打了,诸侯就会趁虚而入。这就叫自己搞乱军队把胜利送给别人。

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此五者,知胜之道也。

  怎么能知道能胜利呢?五个方面:知道能不能跟对方打,就是第一篇中“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都没问题,能取胜;知道军队力量配备的,就是前面所说“十则围之,五则攻之……”,这个明白了,能取胜;全军上下同心同德,能取胜;充分准备好了,去应对没有准备的敌人,能取胜;将领有本事,君主又不去干涉的,能取胜。从这五方面就可知道能否取胜。

故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孙子兵法中的名句,几乎人人都知道。不翻译了,重点还是,先知己,再知彼。

总结

  德国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中说,“战争是政治的延续”。“伐谋”“伐交”,都是政治。“伐兵”“攻城”那是实在不得已的事。不用说国家间作战了,当今社会,就是两个人之间,同样道理,你要战胜对手,只能去伐谋伐交。要想伐兵?你打对手一顿,赔一大笔钱不说,弄不好还要进去。所以“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智排第一。用智去伐谋伐交。
  孙子本篇讲了一点关于作战的方法,即是“十则围之……”那一段。看起来让人觉得,孙子真是个孙子,怂的很,十倍兵力才敢去围攻对方,五倍兵力才敢去攻打对方,两倍兵力还得先分散对手再打?其实《孙子》全书都是讲的一个稳,一个怎么去以强胜弱,稳扎稳打。从来不去讲怎么弄巧弄险,以少胜多,以弱胜强,没有。
  孙子最后讲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最重要,其实还是知己,知己是基础。你首先知己了,才能去按照“知胜有五”去分析,知道敌人,才能去与敌人作比较。光盯着敌人,自己的情况不知道,虽然孙子没讲,但我说,也有90%的殆。

你可能感兴趣的:(03 孙子兵法:谋攻篇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