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的逻辑》读书笔记之十七—《“批判性思维”及其教学》

      “新思潮的优点就恰恰在于我们不想教条式地预测未来,而只是希望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就是批判性思维。我们讲科学精神,不断地怀疑和求证,这也是批判性思维。不断地怀疑和求证也要建立在严密的逻辑论证、充分的证据等基础上。独立自由精神很重要,是“理性”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批判性思维 作为一种普遍的人类现象, 不仅提升了人类的创造能力, 也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人们往往通过“质疑——探索——更高层次地质疑——更深层次地探索”这种模式来理解我们身边的各种事物。教育家们大都重视对批判性思维教育模式的探索。例如, 孔子提出的“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孟子提出的“尽信书, 则不如无书”,体现了中国式的批判性思维教育理念。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 通过问诘的方式引导学生发现事物的本质, “苏格拉底之问”由此成为西方批判性思维教育的经典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强调培养出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能够自主地批判并处理信息的公民。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思维型教学文化”。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创造一种“思维文化”。

    四个培养批判性思维的心智特征的教学方法:

第一,为学生提供自己发现、自己思考的机会。

第二,引出学生的不同观点,并创设展开思考的氛围。

第三,引导学生进行问题的探究,使学生认识到,在作出判断时作为根据的智慧的、道德的基准必须是一以贯之的。

第四,确保探讨课题的时间。

    批判性思维需要训练乃至终身培养。具有批判性思维的教师才有可能培养具有批判性思维的学生。

你可能感兴趣的:(《课程的逻辑》读书笔记之十七—《“批判性思维”及其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