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8.2 | 一本具有说服力的成长书籍

近期读了一本书,书名叫《认知觉醒》

相信很多人希望在自己一生中不同领域都有一定的成长。比如学会并坚持写作;掌握钢琴、跳舞、书法等技能;或者是提升工作效力等等。

这些人当中,有些能按照自己的计划完成自己的目标。但我相信更多的是仅仅停留在“想”而没有行动,或者是在不适合自己的计划策略中痛苦的坚持,而渐渐旳失去了动力。

我就是后者。我有许多想做的事情,确实没有开头,或者开头没多久就放弃了,直到我遇见了《认知觉醒》。

读了这本书后,很多认知都被刷新了。

1、意志力不够。老是完成不了自己计划的时候,我会认为是自己的能力不足,继而在痛苦中一次又一次放弃。

这本书提到,大脑可以简单分为理智脑和情绪脑。而且情绪脑的年纪很大,力量很足。理智脑是不能单独与之对抗的。所以很多时候,我坚持不下去,是情绪脑在作怪,不能完全怪自己。

2、意志力不是天生的,是需要锻炼的。没有人天生意志力就很强,每个人都是通过漫长的训练造就强大的意志力。

3、要多读书。读书就是在跟智者聊天,能够收获很多知识。更能从中找出适合自己的成长方式。比如我就看到了这本《认知觉醒》,对我帮助很大。

下面简单梳理下我在这本书里学到的东西。

一、行动力

理想总是很美好的,但如果只是想,而没有去做,终将无理想可实现。当有想法的时候,就要去做。

怎么做?

我是这么做的。

首先,我写下了我想养成的习惯/想完成的事情。并从中选出我最想完成的事情,先做最想完成的事情,其余的先不管。

接着,明确我要做这件事的目标。比如想养成每日一读的习惯,或者想一个月读一本书。

最后,拆解任务。将这个目标细分成一个个小目标并且只设下限。这个小目标还必须与你的能力匹配,甚至低于你的能力。(这里使用微习惯策略,往后会介绍。)

举个例子,希望做到一个月读一本书。

我会设置每个星期读四分之一的内容,那每一天需要读八分之一的内容。设置好之后再看看,每一天的内容是不是我至少可以做到的事情。如果不是,那就将一天的内容再缩减,减到我每天就能轻松完成的量。

结果可能我实现不了一个月读一本书,但是我会很轻松的用超高一个月的时间去完成一本书的内容,而不是很痛苦地在死磕与自己能力不匹配的设置上。

只要动起来了,并且以一种比较放松的情绪下完成一个小目标,就有可能一直在行动。因为在你完成了一件事,即便是非常小的事情,也会激发你的积极情绪,从而保证你的持续动力。

二、极度专注和主动休息

书里介绍了这个概念。

研究证明,大脑的专注时间不会很长,大概平均能持续专注25分钟。当然,专注时间因人而异,这里采用研究所出的25分钟。

因此我们做事时需要极度专注,尽量不让其他事情打扰到自己。

不管做任何事情,都会消耗精力,消耗意志力。因此,当觉得精力不足时,就应该立即休息。

关于这个概念,我是这么做的。

我给自己设置的目标是每天阅读30分钟。当开始读书计划时,我会使用番茄工作法。

简单来说,番茄工作法是用25分钟,休息5分钟。

那我阅读25分钟后,就会休息5分钟。不管事情进行得如何,过了25分钟后,就必须停止当下所做的事情去休息。

如果在专注了25分钟后,还继续下去,那将会消耗能量,进而消耗意志力。短暂的休息可以让大脑迅速回到动力满满的时候,才有可能保证持续动力。

当然了,在这25分钟你可能还有别的事情会打断你。没关系,打断了就停下处理紧急事务,休息一会,再开始25分钟的专注时间。

三、产出与反馈

当你努力做成一件事时,需要将这个事说给人家听。

这并不是叫你去炫耀,显摆自己有多能耐。而是分享自己的经历,从而收获反馈。

举个例子。假设你读了一本书,做了很多读书笔记,写了很多关于这本书的内容框架。可以利用你读书时做的这些动作,组织自己的语言,写下你的读后感去分享。

当有人看到你的小文章后,你可能会收获赞赏,也有可能会收获批评或嘲笑。这都是外界给你的正反馈。

正反馈会让你有强烈的成就感和继续行动的欲望。

负反馈则需要客观看待。

如果对方是情绪上的攻击再无其他内容,这有可能是对方不如你而嫉妒你,这种反馈大可一笑置之。

如果对方的质疑中有严谨的反证,能正确的指出你的问题,那就要认真对待了。因为这些批评会帮助你把问题想得更透彻,把作品变得更完善。

在成长中,不管做什么事情,都需要不停地输出与接收反馈。这是快速成长的另一条很重要的法则。

强烈推荐你阅读此书,在成长的路上,大家结个伴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豆瓣8.2 | 一本具有说服力的成长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