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角色互换,你也可以成为那个拯救银河系的人

娱乐圈里最会照顾妈妈的孩子,可能就是霍思燕的儿子嗯哼了。

嗯哼虽然年纪小小,但是男友力爆棚,随时随地都想着照顾小公举一样的老妈。

帮妈妈洗脚时再表达一下心疼,这种都是小意思。

玩游戏时担心妈妈的手被卡住,赶紧把妈妈的手推出去。


妈妈不敢玩滑梯,要保护她,带她一起玩。

在海洋球池里也是各种唠叨,让妈妈注意安全。

出门买菜拎东西都要比妈妈多……

因为杜江也是个宠妻狂魔,观众们都说霍思燕上辈子简直是拯救了银河系,才能成为这样幸福的妻子和母亲。

霍思燕自己也说,育儿经里非常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会示弱”。

做为一个母亲,照顾孩子是自己最自然的定位。但霍思燕时不时向儿子的“示弱”,在社会心理学中,被称为角色置换效应

人们往往习惯于从自己的特定角色出发来看待自己、看待他人。此外,还习惯于自我中心式的思维方式,这样又非常容易引发出一幕幕角色冲突的悲剧——育儿过程也是这样。这也就是角色置换效应的积极意义了。

比如那些啃老啃到父母崩溃的子女,很多都是因为父母没有从一个照顾者的角色中撤出来,剥夺了孩子独立自主的可能。

其实,如果每个人都能从对方的角色去思考一下,将心比心地换位感受一番,那么大量的矛盾冲突就会迎刃而解,这就是角色置换效应的积极作用。

这招儿用在育儿上面,就可以成就“润物细无声”式的换位体验,让孩子设身处地理解父母的处境,不但能化干戈为玉帛,还能增进亲子关系,培养出“别人家”那种“懂事”的孩子。

有一个好玩的绘本讲的就是这样的“换位式”育儿,让人看了不禁想大呼:这对父母太不懂事了!!

故事的开头,上床睡觉的时间到了,赛莉准备去睡觉了,她通知了爸爸妈妈。

可这俩人却说:

“不行!天还早着呐!来玩吧~不要睡觉,赛莉。不要上床去。”

这时候赛莉却像个小大人一样,“教育”起老爸老妈来:

”我白天已经玩累了,我的小熊也玩累了。我已经玩不动了……明天还要上学……如果我现在还不去睡觉,我就不能表现得很好了。”

但是老爸老妈可不管这套:他们烤起了饼干,做起了游戏,唱歌跳舞,没完没了地讲故事……

最后赛莉不胜其烦,怒吼一声:够了!

爸爸妈妈只好放弃:“好吧,好吧。如果你真的坚持的话,我们就和你说晚安吧。”

这本书读起来真是让人想笑,孩子读的时候,会发现大人也有不听话的时候;聪明的大人读的时候,一定要悄悄学好这一招!

学点心理学

那么,为什么角色转换,会产生一些奇妙的积极作用呢?

1、换位思考。角色冲突的双方,原本都是从自己的角色出发据“理”力争,无法心平气和。当双方角色互换之后,都能够站在对方的角色进行思考,感受到双方角色的差,进而发现自己原来的行为模式的问题,这种换位思考给双方的重新对话带来可能。

2、去自我中心作用。通过角色互换,自我为中心的心态暂时被放到了一边,孩子们也会不由自主地做出些“利他”行为,他们的自我会不知不觉地缩小,学会把目光放到全局或他人身上。这种去自我的作用是角色置换效应的重要因素之一。

3、感情移入作用。角色冲突时,多半是理性的思维和理性行动,在角色互换中,则会产生将心比心的情感活动,这种活动不仅会产生同情心,还会把自己的感情移入到对方角色的身上,感受对方的苦心和初衷,从而理解对方的期待。

【掌握点儿方法】

从这种神奇的角色置换效应上,我们可以获得的教育启发,正是霍思燕的育儿核心——“换位体验”。

比如,爸爸杜江出差的时候,会安排嗯哼照顾妈妈。

孩子是在不断的体验中长大的,亲身的体验更能够让孩子站在对方的角度,感受一下自己做为照顾者的立场,会慢慢自觉学会修正自己行为,也可以体谅照顾者的苦心。 

在孩子年龄较小的时候,单纯的讲道理孩子无法深刻体会,尤其是当理解他人的能力还没有充分发展起来的时候,更是没有效果。

育儿中,可以时常采用角色互换的方式,让孩子在力所能及的时候,站到对方的角度去体验和感受,通过家长的教育和引导,使孩子学会换位思考,这样的“换位体验”往往比一味说教更有效。

【做点儿游戏】

游戏一:角色互换游戏

现学现用,直接和孩子来一场“换位体验游戏”吧,由孩子扮演一天妈妈/爸爸,由妈妈/爸爸扮演一天孩子。

可以找一个周末,从早晨起床起开始,到晚上睡觉结束。让孩子体验一下,当个爸爸或妈妈,有哪些好处,哪些不好的地方。睡前可以彼此分享一下心得,角色归位后,明天我们是不是能做得更好呢?

游戏二:头脑风暴游戏

跟孩子做一场关于XX职业的头脑风暴游戏。比如餐厅的服务员、马路上的清洁工、学校里的老师,想想他们在工作中会应付哪些麻烦事?

跟孩子聊聊感受,我们能从哪些小事上,给他们减少麻烦?

你可能感兴趣的:(学会角色互换,你也可以成为那个拯救银河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