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做不做”,还是要“好不好”?

序曲: 收到召唤,我看见自己

疫情在家期间,收到婷婷老师的信息,挺长一段关于方糖读书会升级的介绍,问我是否准备要启动自己的方糖读书会。当下看到信息的我没有回复,因为内心有两个声音,一个是“我想做”,另一个是“我还没有准备好”。一天之中我都在问自己这个问题,依然没有确定。直到第二天我再次看那条信息的时候回复了婷婷老师三个字“我试试”。这三个字所能传递意愿的强烈程度估计只有我自己能感知到吧。

而实际上我的意愿很强,那个力度表达的是我对自己的不自信,是我对自己的怀疑。其实那条信息那么长的内容,我脑子里留下来的只有“要不要启动”,还有自己紧跟着的“做不好怎么办”。然后就没有了消息。过了三天,都没有收到消息,心想大概婷婷老师感觉我没多大意愿招呼别的带领人去了吧。

就在第四天晚上的时候,又收到了婷婷老师的信息,说约我聊聊读书会的事。于是我们约了第二天早上的时间,当天的聊天通话有40分钟。在与婷婷老师沟通的过程中,我拥有的能力被我看见并确认了,于是我决定启动我的读书会并且有一周时间就可以了。我也不知道那个当下我哪来的自信,说一个星期就可以呢。大概是被赋能了吧。

交响曲:获得支持,一次次打怪

我开始准备读书内容和海报,以及我未来要收什么价格。这次我确定要做收费的读书会,对于我这个不敢谈钱的人,这次我要让金钱同时为我赋能。于是关于定价、人数我尝试与源头连接,找到了心中想要达成的数字。这个数字和我跟婷婷老师聊的时候脑子里面出现的数字是不一样的,那时候不自信的我确实不敢多要几个人来。但是在与源头连接中我明明白白的看见了自己想要达成的,比不自信的自己想出来的翻了一倍,而实际比那还要多。我对什么叫下载好像有了一点点感觉。

读书会确定下来要启动了,海报我自己也做好了,内容也确定了。我突对自己又不自信了。这时候,看到小欢老师发起的一个带领人午聊,我毫不犹豫就加进去参与了。她发了两个问题,一个是“我没准备好,从哪里来?”,另一个是“准备好的标准是什么?”当我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我发现之前的我就是一直有个声音“我还没准备好,我还没有准备好”“我还需要学习,还需要提升”。但就在那个当下一个声音冒出来说“你已经是方糖读书会的带领人了,你已经是了。”是的,那一刻,我就是知道自己是,不再怀疑。

不过关于“准备好的标准”我还是有很多。内在的杂音很多、疑问很多,这让我开始对内容的选择犹豫了,掉入“我选这个内容作为体验行不行,适合不适合?”的又一个坑里。

我想到了一个人想要去求助,这点我没有犹豫,于是给我很欣赏的资深带领人艳平老师发了一条信息,表达了我的需要。艳平老师很快回复我可以跟我语音聊。又一个40分钟的谈话,我对自己有了新的发现,真的是很有意思的发现呀。

我心里也清楚,读什么内容都是OK的,可是在那一刻为什么决定不了呢?通过艳平老师问给我的好问题,我发现我需要听一个权威的声音,这个声音对我为何重要,因为我害怕负责,万一做不好我有了可以推卸的理由。不敢负责依然是我不相信自己能行。并且我还想邀请艳平老师为我做督导,这样我就有安全感,不用一个人去面对。看到这一点,我释然了。这件事我自己必须全权负责,我决定体验独自去面对。

艳平老师还帮我梳理我自己内心“好的标准是什么”,在她的引导下,我重新定义了好的标准,这个动作让我如释重负,感觉一下子轻松了很多,好像我已经完成了50%,再完成剩下的一半就是成功了。

关于内容我看了书的目录就确定了这次体验要带的内容。一切都准备好了,开始做海报,海报做好了,又一个拦路虎来了,不敢发了。

于是,先发在我的闺蜜群,香姐一看说要给我重做海报,我很开心的接受了,因为这是她的专业。等待她做海报的过程我还挺着急,一方面不敢发,一方面担心发晚了招募不到人,不过在这个等待的过程中我罗列了自己想要邀约的人,但是没想的要发朋友圈。还在害怕,发圈没人来怎么办?

海报终于出来了,但是我还是等到了第二天的早上才开始邀请人。那个过程不停的调整自己的心态,还是不能安住在当下,如果没人扫码入群怎么办?

很快我就看见有人入群,有人回复我信息。还有我没有邀约的同事也进群了,我很好奇。这时我想到一位同事,她在回复我的信息时我有收到她很真诚的祝福,于是看她的朋友圈,我发现她有帮我转发海报。当下心里特别感谢她,而此时的我还没有发自己的朋友圈,我还是不敢。又怕人少又怕人多。但我问自己的内心,你害怕人多吗?回答是不怕。于是,我手指一点发圈了。这一整年我没有发过朋友圈,我也不在朋友圈与人互动。所以我收到了零星的互动和几个人的点赞,不过,这个比我起发圈的那个动作,在那一刻都没那么重要。我决定自己重新在公开场合活跃起来。

这一年,我将自己藏起来了,不要被看见,谁也不要关注我。然而,在那一刻,那样的我已成为过去。

高潮:众人助力,方糖落地

就这样,群里的人逐渐增多,从一位数变成了两位数,再由十位变成了二十位,这真的是我想过的数字。我开始在群里互动,发送书的封页,介绍方糖读书会,发送要读的内容,让大家自己提前把内容准备好,有两位伙伴直接跟我拿书。这个过程我还听了带领人的内训资料,我感觉自己准备的差不多了。

周三的时候我想要坐下来把带领流程梳理出来,却怎么也搞不定。心里又变得不安定,感到紧张。

写不出流程就写与神对话。不停的写,不停的写。写我的紧张,写我的不够好。终于,神说,做没做和好不好,你要哪个?我终于明白了,对于我这个新手,哪有好不好,只有做没做。

于是,流程的准备于我就不算是难题了,那些待提升的能力就交给未来吧!

第一场线上方糖在周四的下午如期开启,中午的时候让闺蜜帮我试了一下腾讯会议,期间收到很好的建议,我选用了虚拟的背景,虽然是虚拟但画面效果要比我的空墙感觉好很多。

下午三点,我自己正式的出现在镜头里,读书伙伴有我的朋友、同事、家长共14位在线参与,9位参与朗读。我很感恩大家的参与,这是我把这次方糖能落地收到的最大支持。

冥想、书写、朗读、分享,两小时的读书会很快就过去了,这次带领的不足之处我在结束之后自己看到了,也收到伙伴的反馈。挑自己毛病我最擅长,这篇复盘我就不分享了,等升级的时候一并分享。

当我将“好的标准”重新设置,带领的结果就变得很友好,过往会看作是“打击”,这次却成了“机会”。而且,识别“怪物”的能力和技能也在悄悄提升。

   

尾声:收获之外的收获:

(上一篇文)

你可能感兴趣的:(要“做不做”,还是要“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