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蒙古族祭敖包

敖包

祭敖包是蒙古民族传统的习俗,是草原民族崇尚自然思想的表现形式之一。锡林郭勒盟是祭敖包历史遗存保存较为完整的地区。蒙古族崇尚的"敖包",也叫"脑包"、"鄂博",意为"堆子",以石块堆积而成,一般都建在山顶或丘陵之上,形状多为圆锥形,高低不等。祭敖包算是蒙古族最为重要的习俗,大概在2015年我有幸在西乌珠穆沁旗参加过一次祭敖包活动。(注:西乌为锡林郭勒下的旗县)

祭敖包,实际上就是祭天祭地祭山石。蒙古民族祭敖包的习俗渊源已久,其所祭祀的内容十分丰富。蒙古民族的萨满教崇拜蓝天。在蒙古人的心目中,确有一个至高无上的神灵,就是"长生天",蒙古人赋予它以极大的神力。

《元史》卷72有关于祭天习俗的记载:"元兴朔漠,代有拜天之礼。衣冠尚质,祭器尚纯,帝后亲之,宗戚助祭,其意幽深古远,报本反始,出于自然,而非强为之也。"在古代蒙古人的观念里,天和地是浑然一体的,认为天赋予人以生命,地赋予人以形体,因此,他们尊称天为"慈悲仁爱的父亲",尊称大地为"乐善的母亲"。他们还崇拜山岳,崇拜河流,认为这一切都是由神灵掌管着。

蒙古人因为把一切万物都看作神灵来崇拜,从而也崇拜山川及土地的其他各部分或掌握这部分的神灵,这种圣地可以分成共同的和个别的两类。这个别的圣地就是所说的敖包。所以祭敖包并不是单一的祭天或祭地。祭敖包是祭各种神灵,是个综合概念。

敖包亦作“鄂博”,是土堆子的意思,即用人工堆积起来的石堆、土堆。早先蒙古族以为天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源泉,特别加以崇拜。由于天地神没有偶像,人们就堆敖包以象征,从而敖包就成了人们的崇拜物。人们通过祭敖包祈求天地神保佑人间风调雨顺,牛羊兴旺,国泰民安。

祭敖包的时间并不固定。我当时参加祭敖包时是在农历五月二十五日。天气炎热,去往敖包的路上看到好多蒙古族人身穿蒙古袍骑着马赶往目的地。祭祀时,先在敖包上插一树枝或纸旗,树枝上挂五颜六色的布条,旗上写经文。参加仪式的有些蒙古老人也会给路人发一些写满经文五颜六色的小纸片。我并不懂蒙文,不清楚上面到底写的什么。正宗的仪式大致有四种:血祭、酒祭、火祭、玉祭。血祭是把宰杀的牛、羊,供在敖包之前祭祀。以为牛、羊是天地所赐,只有用牛、羊祭祀才能报答天地之恩。酒祭是把鲜奶、奶油、奶酒洒在敖包上祭祀。火祭是在敖包前笼一堆火,将煮熟的牛、羊肉丸子、肉块投入其中,人们向火叩拜。玉祭是古代人们以最心爱的玉器当供品祭祀。这些祭祀方式,都是表示对天地的虔诚,祈求天地给人们以平安和幸福。当时的仪式中,我只见识到了酒祭和火祭。

最开始我跟随大部分的人围绕最大的敖包转圈,边走边摸着敖包上的经文布条,能够听见前面后面的蒙族老奶奶口中念念有词,很可惜我听不懂。转完敖包同行的人告诉我可以去旁边敖包再去祭拜,我又随着人群到达了另一个敖包,只见上面满是牛奶、奶豆腐什么的,甚至还有很多袋装伊利蒙牛的牛奶。现在想想可能是现代文明的影响,比较方便吧。只见敖包前面有一个很古朴的长方形香炉,里面点着火冒着烟。有不少的人从包里掏出肉块投到火里,然后围着香炉用手沾沾烟味,再双手胸前合十鞠躬祭拜。而我仅效仿他们到火前鞠躬祭拜。按照当地习俗仪式结束后就是交流会,也就是贸易交流。买卖东西和进行摔跤、赛马等等的比赛。

祭敖包可以看出蒙古民族某些原始的思维特点,像苍天与诸神祈求,为万物和人类求祝福,祈求美好,幸福的生活。蒙古民族自带一种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生活态度和性格特征,正是由于这种积极的态度和性格,他们才会在极其艰苦的生活环境中坦然生存,能够在人与人、群体与群体的关系中和睦交往,善于在人与自然的共存中和谐相处。

敖包

你可能感兴趣的:(浅谈蒙古族祭敖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