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回家是一种信仰,也是一种仪式感,更是一种幸福

所谓除夕,便是除旧年,迎新年,但对于所有中国人来说,它还有一个更加重要的意义—团圆。

过年了,不管车票多贵,路途多远,不管你是衣锦还乡,还是一无所成,都得踏上回家的路。在高速发展的时代,他乡容纳不下灵魂,故乡安放不下肉身,在灵魂与肉体的撕咬中,春运便诞生了。

“春运”,即春节运输,是中国在农历春节前后发生的一种大规模的交通运输压力的现象。而“春运”一词最早出现于1980年的《人民日报》。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对人员流动限制的放宽,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离乡外出务工、求学。诸多人群集中在春节期间返乡,形成了堪称“全球罕见的人口流动”的春运。为此“春运”被誉为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周期性的人类大迁徙。

论中国人为了回家过年有多拼?

以前看过一个央视推出的感动无数人的短片,该短片讲述了在广东打工的一群农民工骑摩托车日夜兼程,只为了回家过年的真实故事。

33岁的王正年和妻子一起在广东打工6年,为了节省车费,每年他都带着妻子蒋正琼骑摩托车回贵州过年,要骑行五天四夜,全程1350公里,路上的恶劣天气,崎岖山路,所有的困难在汪正年夫妇眼里都不算什么。对他们来说,亲手为一年未见的女儿穿上新衣的那一刻,一年的辛苦,一路的奔波都有了幸福的意义。

最近看到一条让人感动不已的视频,一名男子为了带狗子回家过年,骑摩托车跨越300多公里,就是因为怕麻烦又担心狗子在托管吃不好,毕竟是自己养的。

300公里的路程,不近,比起回家过年的急迫心情,真的不远。狗子也要一并带回家过年,那是因为年本来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体。

工作再忙,忙不过对年的念想;时间再紧,紧不过年的脚步;身体再累,累不过为年忙碌。

对于很多外出打工的人来说,可能一年只有一次回家的机会,那就是春节。当然也有人觉得春节期间的票难买,而我就是其中之一。

今年拿着行李前往车站的路上,我还没有回家的车票,直到打车去往车站的路途中才抢到一张车票,那时距离高铁出发时间只有半个小时。完全是抱着捡漏的心态,希望蹲点会有人退票。

千万里路,挡不住回家的那颗心,这几乎是一种信仰;爬山涉水,从地球的那边回到地球的这边,这是信仰的力量,也是中国人特有的一种品质。

回家过年,是距离的迁移,也是心灵的归属。当“年”的方向指着家,漂泊便不再漂泊,忧伤便不再忧伤,寒风吹不散游子归家倔强的信念,雨雪阻不断人们执意回家的决心。

家是最小的国,国是最大的家。爱家就是爱国,那是一种情怀,一种信仰。回家过年,与亲人团聚。在路上,那份归心似箭的感觉本身就已经很美好。

没有一种感情比亲情更加浓烈,没有一种温暖比得上过年回家。对于在外奔波辛苦的异乡人来说,“回家”不是简单的人口流动,而是他们的精神寄托,也是他们支撑困苦的信仰。

”过年了,给人一个微笑,给人一个祝福,给人一个赞,我坚信,我们在传递自己心绪的同时一样也会收获一份过年异样的文字。时间久了,这些沉淀起来,就会像年的文字植入我们这年的文化当中,带着我们的热血奔流,从生命的这一日到生命的另一天。”

(新年快乐~新的一年祝你平平安安,万事顺遂,锦鲤附身,考试必过,体重下降,饭量爆棚,财源滚滚,好运连连,虎年大吉,幸福美满!)

配图来源网络

你可能感兴趣的:(过年回家是一种信仰,也是一种仪式感,更是一种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