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喜欢人类,我想住进森林》读后感

“我不喜欢人类,我只想住进森林。”

初看这句话,是逃避现实的人妄想住进森林来与世隔绝。而本书的前半部分,也给了我这么一种感觉。

主角多普勒本是挪威一个平平无奇的人,有着家庭,工作,还有令人心烦的装修计划。也就是在这么一个百无聊赖却又烦人的日子,多普勒来到了森林,并开始了他的森林孤独之旅。

虽说多普勒不喜欢人类,但除本书的十一月部分,里面到处充斥着多普勒与人类的交流。对平淡往事回忆,与建造模型的好友,被“拯救”的保守派以及后来一起去流浪的儿子。多普勒有时觉得与人类打交道太麻烦,却又不得不承认,他也在探寻着人类的奥秘。

多普勒不喜欢聪明的人,尤其是像妻子和女儿一样被文化束缚的。于是当儿子开始读书,多普勒却制止了这一行为。在当下看来,多普勒这种行为是不正确的,但在书中却是极其合适的。

“你应该去一个去除条条框框而不是教你如何去遵守的学校。”

其中,我对这句话印象最深刻。

多普勒不喜欢与聪明的人打交道,正因为他们被社会的条条框框所束缚,才有了令别人拍手称赞的“才华”。文化中认为单独住进森林是不好的一种行为,所以多普勒讨厌这种文化。

我本以为多普勒会最终回归到家庭,而恰恰相反,他踏上了未知的旅程——一场只有他一人的旅程。相比于前一种结局,我更喜欢后一种。回归家庭的多普勒,要兼顾自己的家人和无止境的儿歌与托尔金,这不是多普勒所追寻的“存在”。而踏上旅程,探寻森林中的奥秘,才能代表多普勒在世上活过——为自己活过。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不喜欢人类,我想住进森林》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