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中国国家博物馆一日游(二)

游记(一)

写在正文开头的一点小介绍,

"古代中国陈列"共10个展厅,以珍贵文物为主要见证,系统展示中国从远古时期到清末的漫长历史进程,全面展现中华文明持续不断的发展特点和各族人民共同缔造多民族国家的历史进程,彰显中华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和对人类文明的伟大贡献。 

精选2520件展品(含文物藏品2026件,其中一级藏品521件),以“远古时期”“夏商西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秦汉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隋唐五代时期”“辽宋夏金元时期”“明清时期”等8个部分展现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 

展览专题网站

                                        ——摘自《古代中国-展览介绍》▼

没有拍到这个展览的宣传海报,从网上下载的

参观游记

“古代中国”展览属于常设展览,长期出展的,其位于馆内的北20-北25展厅、南15-南18展厅、南20展厅。我们站在厅中央就正好看到该展览的指引标识,就顺着电梯往下走,再下一个楼梯,左转就是展厅开始。我们是从南厅开始,一个一个厅走向北厅,也正好是从远古时代开始,欣赏到明清结束。▼

展览平面图-摘自官网展示

以下简单介绍一些展品,主要介绍内容更多以官网介绍为主,毕竟官网介绍更正规,准确。在参观前,可以安装讲解器APP,聆听展品介绍。

我们去的时候,正好碰上一个讲解员带着一群小朋友参观。未知他是展馆的常驻讲解员还是社会人士。为确保讲解内容真实,对展品的理解和诠释不存学术错误,原则上,国家博物馆不允许社会人士在国家博物馆展厅组织面向公众的讲解活动。但是,社会人士在向服务台成功申请《国博展厅社会人士公益讲解》证件,并悬挂在胸前就可以讲解了。我们是在肚子快饿扁的时候才碰上,捂脸,所以着急着快速浏览完出去觅食,所以并没有听他讲解。说真的,讲解器的内容可以在官网展品介绍里搜罗到,但是这个展品的其他小八卦还是得靠讲解员介绍的。

陶豆

在展馆中,我看到了很多展品都叫陶豆,我很纳闷为什么叫豆,陶就是陶器嘛,那豆呢?难道是盛豆子的?千万别跟我想的那么天真,陶豆为古代陶制食器,形似高足盘,或有盖,用于盛食物,出现于新石器时代晚期,流行于新石器时代至汉代,盛于商周,距今有6000多年。

有说法,陶豆是专门用来放肉酱的,也有说法是,陶豆后来演变为灯具,当时人们是用豆脂作为燃料,将豆脂盛放在陶制的小碗里,放上一根灯芯,点燃照明。具体用处,肯定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演变吗,如果你如我一般,只想了解个大概的话,那就理解为盛放东西的就好了,捂脸。▼

印纹硬陶豆-摘自官网图

鹳鱼石斧图彩陶缸

来来来,我先上图,来猜猜这个彩陶缸到底是干啥的。

我放两张哈,一张是我拍的,因为馆内的光线特别弱,为了保护展品嘛,同时拍照可以,但是不能开闪光灯,所以我拍的照片都很暗,我从官网上又截了一张明确的图片。第一张是我拍的,第二张是截屏的。

我拍的,看看着后面的人,多呀!


官网上截屏的

这个看图猜猜猜的游戏,我同样发到了朋友圈,然后一个朋友给了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答案,你们知道他回答什么嘛,他居然说是滤粪的......看到这个答案,我也是醉了。是他想的太深远了,还是说我的拍照技术太差,让他误以为是那啥,捂脸。是不是有人猜是储藏食物的?贮存酒的?其实都不是,正确答案,接着往下看。

其自1980年河南省临汝县阎村出土。彩绘陶缸属于仰韶文化瓮棺葬具,因在河南伊川附近出土较多,故又被称为“伊川缸”。它主要作为成人葬具来使用。普通伊川缸大多造型简单,素朴无彩。鹳鱼石斧图彩绘陶缸不但施彩,而且构图复杂,在题材选择与画面构思上都强调了图案自身的独立性。一般认为此陶缸应该是氏族首领的葬具。——摘自官网介绍。

成人葬具哟,比较意外吧。按照那个时代来说,这个彩缸的外形很漂亮了。古人真的对死后世界看中呀,这么早期就注重死后的陪葬品,再想想秦始皇的陵墓,以及那些兵马俑,我也是醉了。

骨笛

这个同类展品曾经在一栏综艺节目中播出过,特别有印象的一句话是,我是001号讲解员,对啦,就是张国立老师主持的《国家宝藏》,2017年12月17日那期;那一期展示的贾湖骨笛,而国博这次展示的是出土于裴李岗文化遗址内的骨笛。

此骨笛采用涉水禽类的长骨制成。笛身略弯,两端稍粗,中部略细。——摘自官网介绍 骨笛介绍

贾湖骨笛出土于距今7800年~9000年的同时期最为丰富的史前聚落遗址河南贾湖遗址,是我国目前出土的年代最早的乐器实物。

馆内实拍,旁边也是骨笛


骨笛-摘自官网图片

此篇结束,接下来请看(三)。更多藏品的详细内容请看官网介绍:藏品展示

游记(三)

你可能感兴趣的:(周末中国国家博物馆一日游(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