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知识流,就是获取知识,整理知识,消化知识到输出知识的全过程。
它贯穿了很多人的信息获取渠道,帮助人们更好地获取四面八方涌来的信息,并在这其中找到自己所需要的。
作为一个学生党,又是一个喜欢写技术类文章的人,我的知识流可能是最复杂的,但是正所谓蕴繁于简,其实也是最简单的。
首先,一般人的信息获取渠道通常有以下几种:
- 微信公众号
- 聊天话题
- 朋友发来的文章
- 网页
而我将微信公众号的阅读聚合到了另外一款应用中,这个应用叫做“轻芒阅读”。
它可以整合绝大部分公众号的文章,并实时推送更新,便于我们在一处阅读所有公众号。
虽然这个软件好像停止更新已有两年之久了,但是功能依然能够正常使用。之后,我如果看到更好的聚合阅读软件,也会考虑迁移过去。
在这个软件中有一个点赞功能,我将它用作信息的收集箱。
在碎片时间我会快速浏览所有文章的标题,并将我认为有价值的信息顺手点赞,让他们进入到“我的收藏”中。
在闲暇时间,我会阅读这些文章,如果认为该文章有意义,需要将其保存下来,我会将链接复制到有道云笔记。
至于聊天话题,我使用有道云笔记来整理。当聊天中遇到有趣或有意义的话题时,我会将聊天信息顺手复制下来,发给有道云笔记公众号,它会帮我自动保存到“我的资源”文件夹内,供我随时整理和查阅。
朋友发来的文章,我一般会阅读后决定是否保留。如果该信息需要保留,我会将链接复制到有道云笔记中,让它帮我自动抓取文章。
对于网页在手机端,我可以通过系统自带的分享菜单分享到云笔记,它将帮我自动抓取;而在电脑浏览器上,可以安装有道云笔记剪藏插件,利用该插件可以实现网页的抓取。
好了,现在信息的收集过程已经完成了,接下来应该是信息的整理了。
现在我就可以打开我的资源文件夹,将这些文件分门别类移动到我的一个叫做“资料库”的文件夹中,并将其打上对应的标签。
这里必须要吐槽一下,有道云笔记的标签是不可以分级的,这一点没有印象笔记做得好。
但是为什么我不选择用更好的印象笔记呢?主要是因为我平常保存的文件有些会比较大,而印象笔记对免费版或标准版账户的单个笔记大小有一定限制,有道云笔记则显得宽松很多(我是绝对不会告诉你金钱限制了我使用的软件的)。
剪藏不总是完美的,有些时候也会不小心保存到一些广告之类的,或者是每篇公众号文章开头和最后引导关注的内容。我会在信息的整理过程中顺手将其删掉,只留下纯文章的干货。
现在我已经构建了一个庞大的资料库,里面有我涉及领域很多有效的信息。
这些信息的分类一般来说有两个维度:所属种类和所涉及知识点。
比如,当我学习 Python 的时候,我会在资料库中新建一个名为 Python 的文件夹,并将所有相关文章放入此文件夹内。
而 Python 又分为很多小块,比如类与对象、装饰器、迭代器等。
有时一篇文章会同时讲到类对象和迭代器,比如做一个面向对象的迭代器的教程。
对于这个教程,我将会把它同时打上“类与对象”和“迭代器”的标签。
这样,无论我以后想要寻找“迭代器适用的数据结构”,还是“类与对象的进阶用法”,我都可以搜索到这篇教程。
对于同一个知识点,我遵循“不重不漏”原则。
知识库已经构建完毕,现在我们需要消化知识。
我会在整块的空余时间阅读这些文章,当我在相关的领域遇到困难时,我也会优先在我的资料库中寻找答案。
这里不得不提到一点,一定要善用搜索。
虽然有道云笔记没有像印象笔记那样完善的搜索语法,但是基本的根据标签和文件名、文件内容搜索还是可以实现的。
而这些,对于在知识管理领域造诣并不是很深的我已经足够了。
当然,有道云笔记的免费版不能实现对图片的内容搜索,而即使是会员,也不能像印象笔记那样直接搜索 Office 文档里的内容。
等以后有了足够的金钱,有了自己的稳定收入来源,我一定要迁移到印象笔记。
话说,写文章算不算一种稳定的收入来源?
最后,输出知识。你可以像我一样通过写文章来表述你独到的见解,也可以将这些知识教授给他人。
无论如何,只要你能构建一个属于自己的知识管理体系,并将其有效运转起来,为你的工作、学习、生活提供帮助,它就是一个好的知识管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