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阶辅助驾驶上车秘诀:技术要强,设计要美

高阶辅助驾驶上车秘诀:技术要强,设计要美_第1张图片

大家的传统印象中,自动驾驶产品难有美感可言。

2004 年,第一届 DARPA 挑战赛现场,选手是一辆辆头顶摄像头、天线的改装车,外型粗犷、怪异。

近二十年过去,后来的 L4 无人车,也大多顶着硕大的机械式激光雷达,同样少了浑然天成的感觉。

不过,要说 L4 公司是一群埋头技术的理科生,常年只懂得堆砌传感器,就小瞧了这个赛道的进化速度。

创立于 1953 年德国 IF 设计奖,由德国历史悠久的工业设计机构汉挪威工业设计论坛发起,素以「独立、严谨、可靠」的评奖理念闻名于世,有着设计界的「奥斯卡」之称。

在最新的 IF 2023 年度获奖名单中,轻舟智航送审的 Driven-by-QCraft multi-sensor fusion suite(Gen 4)第 4 代多传感器套件方案,从来自 56 个国家的参赛作品 11000 件杀出重围,成为唯一一件自动驾驶公司打造的获奖作品。

高阶辅助驾驶上车秘诀:技术要强,设计要美_第2张图片

往年获奖的汽车行业公司,是保时捷、法拉利等有着悠久设计历史的品牌。

尤其是,轻舟这次获奖的多传感器套件是在 2021 年末至 2022 年初期间设计完成、搭载上车的作品,当时的轻舟是一家 L4 为主的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公司。能够获得 2023 年度奖项,一方面说明其硬件方案本身具有「美感」,另一方面也说明硬件方案设计具有一定的超前性。

当自动驾驶这一科技功能与「美感」挂钩,距离向消费者就会更近一步。

01

无感,L4 公司的科技美学

今天我们谈到的「科技美学」,其实是美学的一个分支。

十八世纪六十年代,第一次工业革命从英国起源,极大地提升了生产效率,同时也让人们看到了产品粗糙的问题。

十九世纪下半页,一场同样起源于英国的设计改良运动展开,又称为工艺美术运动,针对设计水准下降的室内产品建筑、家具、平面设计进行了广泛改进。

那场运动让科技进入人们的审美世界,催生了后来的科技美学。

又过了一个世纪,开始出现专为设计而立的大奖,其中,德国的 IF、红点奖,以及美国的 IDEA,并称世界三大设计奖。

早期,这些奖均拥有向汽车行业颁奖的历史,不过以整车为主。直到几年,奖项才开始授予自动驾驶公司。

高阶辅助驾驶上车秘诀:技术要强,设计要美_第3张图片

拿下这届德国 IF 奖的轻舟作品,其背后的团队告诉笔者,最初在进行第 4 代多传感器套件方案的概念设计时,便想到了「科技美学」。

设计基于两大需求:高集成度、小型化。

高集成是为了方便适配不同车型,小型化是为了给用户更多的天窗面积。

基于上述需求,团队将整个造型的设计采用机翼式的设计,通过对称的方式,将传感器排布在「机翼」上,这种流线型的外观,让硬件方案与整车的外观可以做到协调统一。

为了让传感器的尺寸从视觉上显得不那么突兀,轻舟的团队还采用了色彩分层的设计,从而减轻了方案本身的重量感。

成本上,这套方案也做了控制,将整个硬件方案尽可能一体化,面积相较上一代减少了 3/4,并且将每个小部件做了分割设计,可以方便拆卸

高阶辅助驾驶上车秘诀:技术要强,设计要美_第4张图片

这种设计是有着独特性的。

要知道,轻舟设计这套作品的 2021 年,是 L4 公司刚刚开始推出前装量产无人车的时间节点。彼时的无人车成本仍有着近五十万元,头上的激光雷达仍然鼓起一个大包。

到了 2022 年,一些车企比如蔚来的单颗激光雷达、小鹏的两颗激光雷达,极狐阿尔法 S HI 的三颗激光雷达等出现,大家对激光雷达的安装位置、方案仍然没有形成共识。

这说明,行业当时并没有一套成体系的自动驾驶硬件方案。

在轻舟担任 L4 业务&用户体验产品经理的洪小如认为,与汽车从一开始只有功能性,到后来慢慢发展为具有美观性相似,自动驾驶也有着同样的历程。

「很多新能源车型都在自己的车上安装了那一个突出来的激光雷达。其实上从美学上来讲的话,还是会比较突兀的,相当于就是一个妥协的产品状态,未来最好的一个状态是什么?我认为它还是更多是隐藏式的,例如说像禾赛前段时间发布的,可以装在车窗里面。」洪小如说。

很多时候,消费者完全不关心用的是什么雷达,安装在什么位置,他们希望看到的就是一个美的产品,同时功能也是好用的。

基于此,自动驾驶要做到让用户无感才是好的设计。

02

不唯上,唯用户

国内有许多非常优秀的设计师,无论是前瞻性还是技术能力、审美水平都非常强,而且国内的原型设计也不比国外差。

问题是,过去很长时间里,这群有才华的人是被压抑着的。

一些主机厂或科技公司,并没有按照科学的路径去行事,大家缺少目标一致,而是以老板的意志为转移,最终导致所有动作发生变形。

幸运的是,从轻舟的 CTO,到负责传感器套件的硬件总监,再到整个设计、研发团队,大家对美的追求是一致的。

而且,轻舟有一支拥有工匠精神的团队。这种工匠精神,指的是较真的做事态度,将专业性发挥到极致,将产品打磨到极致。

洪小如透露,在这次获奖作品的背后,结构设计的同事「备受折磨」。

举个例子,在做摄像头的集成设计时,由于要将五个摄像头形成一个圈,导致内径非常小,基本上没有了压缩空间,甚至会造成后续的安装问题,团队尽可能地和结构设计的同事沟通,寻找不同的办法。

最终通过将摄像头的接头在另一个地方接线的方式,解决了内径问题。

据了解,轻舟的 HMI 产品 QView,就是由少而精的设计人才完成的。

高阶辅助驾驶上车秘诀:技术要强,设计要美_第5张图片

为了实现更好的人机交互的界面,轻舟还会和主机厂、生态伙伴一起去实现。

正是对美学的较真追求,让他们在解决方案供应商的角色当中,愿意更好地去配合车企的需求。

这种较真的工匠精神,是打开高阶辅助驾驶市场的必需品。

03

向 L2 转型,打造高阶辅助驾驶方案

无论 L4 方案搞出多么夸张的造型,最终是朝着 Robotaxi 共享出行的方向演进的。美和丑,只要不是太过分,用户都愿意坐上车体验一番。

不过,要将 L2+ 的方案装上车,卖给的是一个个掏银子将车开回自己家的用户,美感、成本稍微出格,都会劝退一批要求「苛刻」的用户。

一句话,对于向主机厂提供 L2+ 方案的供应商来说,技术是第一关,美感是加分项。

轻舟在设计这次获奖的第 4 代多传感器套件方案时,还是一家 L4 公司。

高阶辅助驾驶上车秘诀:技术要强,设计要美_第6张图片

从 2022 年开始,这家公司开始转型,向主机厂提供 L2++ 的方案。

这种经历,让轻舟身上带有 L4 科技美学的基因,推出的高阶辅助驾驶硬件方案也自然能够将功能和设计合二为一。

这次获奖的第 4 代多传感器套件方案,尽管原本面向的是 L4 自动驾驶小巴的方案,但这种基因也充分体现在 L2++ 的高阶辅助驾驶方案上。。

无论是自动驾驶小巴还是乘用车,都会采用类似的前向激光雷达和侧视摄像头方案,本质上没有大的区别,遵循同样的底层原则,满足了技术关。

高阶辅助驾驶上车秘诀:技术要强,设计要美_第7张图片

这套方案也在不断地进行迭代,如今已经有了第 5 代多传感器套件方案,这样凝聚科技美学的设计经验,更是主机厂需要的。

毕竟,高阶辅助驾驶的前装量产方案,除了提供安全、高效的体验,用户对全车的自动驾驶传感器也会有一定的设计美感要求,甚至部分用户会因为某个传感器设计部件的不够美观而放弃购买。

所以,轻舟这类既能提供技术方案,同时有着过硬的审美水准的公司,更易于和整车厂形成紧密合作。

高阶辅助驾驶上车秘诀:技术要强,设计要美_第8张图片

当下,国内市场更加注重功能性和经济性,市场要求整个产品周期要快,国外 5 年设计一辆车,国内可能两到三年就造出来,甚至半年内发布 Demo。

大家在卷各种速度,唯独没有卷质量、卷美感。

处在这样的一个内卷时代,能够做出具有科技美感的作品,本身是一件值得庆祝的事情。

当技术相对成熟,自动驾驶方案进入商业化落地。由于主机厂对美学、成本和车规级等的话语权很大,自动驾驶公司必须在集成度、造型和方案成本等方面达到主机厂的要求。

于是,大家开始向「科技美学」一步步靠近。

相信老板意志下孵化的东西,终究敌不过拥有科技美学的产品,用户会用脚投票,市场会判出胜负。

你可能感兴趣的:(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