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京都清水寺售票处对面的那座诗碑

文化10年(1813年),一位名叫宗久的婴儿诞生于讃岐的吉原(今天的香川县善通寺市),其父是在大阪行医的一位普通医生,而他的叔叔却是京都清水寺成就院的住持---藏海

文政10年(1827年),14岁的宗久在叔叔的庙里出家,八年后继承叔叔的衣钵成为住持。法号“月照”,后来月照长期担任当时的朝廷重臣近卫忠熙的私人教师,教他咏唱日本的传统诗歌体裁:和歌。

时值1853年,一个动荡不安的年代,美国的佩里驾黑船来到日本,敲开了日本的国门,一夜之间,抵御西方列强成了日本诸多有识之士共同的主旋律。

忧国忧民的月照在这个时代的洪流下,将住持的位子让给弟弟信海,投身到政治运动中,并在这个时候结识了当时另一名历史上著名的维新志士:西乡隆盛。

月照和西乡隆盛都是攘夷思想的倡导者,坚持改革旧制,抵御西方列强,同时两个人又都喜好吟诗作对。

很快,月照这个僧人,就和西乡这个武士成了密不可分的“好兄弟”,当西乡的主公岛津斉彬死去的时候,正是月照死命拦住了西乡,才使得西乡没有寻短见。


在著名小说家林真理子的历史小说《西乡殿》中,非常直白的描绘了两个人除了男性间的友谊外,还存在相恋关系,而这段情节绝非林真理子的凭空想象,实际上在古代日本,男性之间相恋的情况非常普遍,这种现象被称为“若道”,而在武士群体中更多被称为“众道”。当时日本的寺庙中,在宗教祭祀活动中协助僧侣的少年们被称为“稚儿”,但由于没有女性的男性僧人之间若道现象频发,“稚儿”一词逐渐产生了类似“男宠”的含义;而在武家政权的统治中,将军、大名身边的男性随从被称为“小姓”(古书中也有“小生”、“小性”的记载),这个词也随着类似现象的多发而改变了原意,这其中最有名的莫过于室町幕府的第三代将军足利义满,此人在日本有个别称:男色的传播者。他身边的小姓中有很多人都成为了男宠,其中甚至包括“不忘初心”这句话的作者:能乐家世阿弥。

(《西乡殿》在今年被日本NHK电视台搬上了银幕,删去了原作中相恋的桥段)

(《聪明的一休》中这位将军就是足利义满,拥有很多男宠)

而在西乡隆盛和月照两个人相遇的江户时代末期,尽管此类现象已经有所减少,但由于大量乡村的男丁涌入城市,使得当时城市的男女比例达到了极其不平衡的1.8:1,由此带来的男色文化依然在武士和僧侣等群体中盛行。

而西乡隆盛和月照,恰好一个是武士一个是僧侣。

在西乡隆盛的家乡萨摩藩(现在的鹿儿岛和宫崎南部),有一种“乡中制度”,乡中是一种区划单位,在同一个“乡中”里,6到15岁的孩子被称为“稚儿”(这里的“稚儿”指幼小的孩童,而非前文所述的僧侣助手之意),而进行过元服仪式(即成人仪式)的大孩子被称为“二才”,而“二才”的工作,就是每天教育“稚儿”们读书、练剑、骑马、弓术和乡中的规矩等等,同时二才们有的时候,会令稚儿们穿上未婚女性才穿的振袖和服,并且像对待女性一样绅士的对待稚儿们。


至于月照,佛教学家“友松圆缔”在他的著书《月照》中这样描写过其外貌:“其身短小、体瘦、面色青白而眉长、恒着紫衣”。与西乡隆盛这位健壮的武士正好形成鲜明对比,尽管月照比西乡大15岁,但月照的外貌恰好符号西乡隆盛心目中理想的“稚儿”形象。


大河剧《西乡殿》中,歌舞伎演员尾上菊之助扮演的月照 


安政5年(1858年)围绕着将军继承者的问题,重视改革、支持一桥庆喜上任的一桥派与重视血统、主张德川家茂上任的南纪派之间展开激烈的政治斗争,南纪派的井伊直弼对一桥派展开了残酷的政治迫害,史称“安政大狱”。作为一桥派的西乡隆盛与月照两人均受牵连,难以继续在政坛立足,只得在好友平野国臣的帮助下,逃回西乡隆盛的老家萨摩藩,躲在日高存龙院,然而害怕受牵连的僧侣们很快就向萨摩藩出卖了二人的所在地,二人也因此被处以“日向送”的刑罚。


“日向送”这种刑罚从字面意思讲,是把罪人送往与萨摩藩相邻的日向国,实际上则是在押往日向国边境的时候将罪人斩杀的死刑。


自知时日无多的西乡与月照,与平野国臣一起,三人驾着一艘小船,飘荡在深夜的锦江湾上。

孤山、凄水、独船,三人对杯相酌,酒后西乡隆盛与月照对了此生最后的一首诗:


月照吟到:

大君の ためにはにか 惜しからむ 薩摩の瀬戸に 身は沈むとも


西乡对曰:

二つなき 道にこの身を 捨て小舟 波立たばとて 風ふかばとて


这两句诗的含义为“若为天皇,在所不惜,愿投此身入萨摩之海”“为行此道、可献吾身,如此小舟抗海浪夜风”


言毕,两人深情相拥,紧紧抱在一起,一跃跳入夜晚冰冷的海水,坠入深渊…平野国臣听到跳水声赶忙拼命救起二人,可惜此时月照已经咽气,只剩下西乡隆盛一人了。


此后,西乡隆盛被改判流放罪,发配奄美大島。

直到17年后的1874年,西乡隆盛终于回到曾经的爱人当过住持的寺庙:清水寺成就院,并在庙前写下一首汉诗:


相约投渊无后先,

岂图波上再生缘。

回头十有余年梦,

空隔幽明哭墓前。


这首诗至今篆刻在清水寺成就院前的石碑上:

你可能感兴趣的:(聊聊京都清水寺售票处对面的那座诗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