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0716张沛超督导-视频学习收获

作者:潇霄 心理咨询师 预约微信:17608005528

收获:

1.不用阻抗来描述发生了什么。

这一点,对我来说,启发很大。因为在日常咨询里,常常会想起这个词,来访要改时间,是中是阻抗,来访讲的话题跳跃了,是不是阻抗,来访不配合,是不是阻抗。

有的时候,会觉得,阻抗,是把发生的事件归为来访者的责任。而张老师的观点,是关系中发生了什么。来访提出中断,有可能也是她的需要,情感浓度太高,她需要吸收一下。没有回到相应的问题,但她用另一种方式表达了。

似乎更加深地去理解来访,这个看起来叫阻抗的东西,里面藏着有什么样的需要。

2.来访的反应需要重复多次才能习得。这个理解的点,有一部分觉得这根线是深入的,也是重的。

就像我最近在督导的过程中,最大的领悟,督导用了很多时间,才带领我走到这里,因为我才真正地敢于问出来。

我们注意到来访无法照顾好自己的时候,让自己处在忍耐不舒服的场景中,而不自知。之前督导提醒我的时候,我以为,是需要我立刻行动化,去,让她不再处在不适的位置,我需要立马去。让她改变。而现在才终于理解了,看到这一点后,与她在这一点工作,去帮助她理解自己。

当我忘记给来访发邮件的时候,收到来访的邮件里写,你是不是忘记了我们的邮件,没关系,我们再补上。

当对方习惯性地觉得自己被忽视,被忘记是理所当然的,那么,她的行动模式也非常快地去运行了补救措施,甚至还要安慰咨询师。

这一刻,发生了什么?

督导视频里,那一秒发生了什么?

那个细微的感受,浮起来,又沉下去。

3.关于自杀风险真正理解。

咨询前期的自杀风险评估,有时候确定自杀风险在哪个级别,是有想法,还是有计划,还是有行动。

当来访说,我经常想,但是我不会行动。咨询师如果也因此放松了警惕,就有可能漏掉风险。张老师说,要反复谈,谈到来访明白,咨询师也明白的时候才可以。

关于自杀动力的理解,一方面对生的难,一方面对死的向往。这个个案,亲近的人有爷爷,而爷爷已经去世了。也许自杀也带着去到亲近的人身边,这样非常隐含的动力。

还有来访者,如果经历过意外事故,也需要重点考虑。

你可能感兴趣的:(学习‖0716张沛超督导-视频学习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