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 沙粒 宠辱若惊

      “一粒珍珠是痛苦围绕一颗沙粒所建造起来的庙宇,是怎样的愿望围绕怎样的沙粒,建造我们的躯体?”__纪伯伦

      世间万象传递出来的第一印象往往固化而浅显,譬如珍珠是晶莹,沙粒是粗糙,痛苦就是逃避,其实呢,假如有贯穿始终的完整观察,再以我们以及超越我们的情感与认知的角度,来重构和解读,却可以看到充满哲思和深情的另一个世界:珍珠,这份晶莹剔透,越过高山草原,带来海风的气息和味道,以及海底的光影变幻和静谧;沙粒,朴素粗糙的元初,历经岁月的洗涤和冲刷,奉献一份不曾示人的精致和细腻;痛苦,这份冷酷面具的背后,实则饱含了玉汝于成的深情!

      再进一步,于珍珠沙粒而言,我们是貌似高阶生物的存在;可曾想,于造物主而言,我们又是怎样的存在和被安排?最美的诗歌,不只是优美和哲思,还能引出通往未知和灵性的向往!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者,可以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者,可以托天下”_老子

      每个人的心中都住着一个小孩,或者说最基础的自我认知与情绪反应先是孩子气的,敏感迅速,面对由外而内的宠辱,第一反应往往是笑对掌声怒向指责。所谓成长,就是保留孩子的觉知,了解到大多数人也都是孩子,免不了片面主观和情绪化,所以不要急着听任内心元初的他来做主。成长是内心意识的觉醒与对自我外界认识的不断深入,是由内而外的,认识到自己的完整与向上发展的无限可能性,认识到别人和外在世界拿怎样的标准和尺度来衡量和评判是外围的。不成熟的人就是容易被外界影响而丧失自己的独立判断和信心,成熟就如庄子所云,“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当然这还只是最粗浅的划分,事实上人的成长是一辈子甚至多少世的持续修行,而不是从什么学校拿个毕业证就可以啦。

      大多数人看得不远、思考得比较浅,根本原因在于出发点和目标都落在肉身我以及社会我的得失荣辱之上,也就是小我。这样的格局境界和认知水平很难设定真正利益大众的高远目标,相对狭隘的志向也就吸引不了有志有识人士来出钱出力的,从而导致这个事情没那么容易达成,让局中人患得患失。

      反观那些成大事的,一个最清晰的共性就是得道多助!得道,这个道指的就是宇宙万物运行包括人性的规律,而不是小我的得失荣辱;得道指的就是依此规律关注整体来设置目标。目标的设计和构想符合宇宙万物运行以及大多人的期望这一根本法则,自然容易赢得大多数人以及各界力量的拥护和支持,形成一股巨大的合力,是为多助。

        珍珠,沙粒,宠辱若惊

        在这些名相的背后,什么是果,什么是因?在这些因果的背后,有没有一个终极的安心之处?譬如爱,譬如内心的平静,譬如不问江湖。别人说的,不管是大牛,还是圣贤,都不算数,每个人终归要摸到自己的心,不问成败,无关荣辱,明白从何来往那去,时时刻刻,日日夜夜,念兹在兹,光明自在。


     

     

     

你可能感兴趣的:(珍珠 沙粒 宠辱若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