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衢诗歌笔记(3)·徐偃王祠庙

徐偃王,嬴姓名诞,徐国君王,好行仁义,诸侯称服。相传楚攻徐,偃王不忍相斗,率众远迁,今江浙多有遗迹,而以衢之龙游为盛,祖庙灵山,“别庙在龙游者,凡五百余所”。西安,江山,寿昌亦有多处分祠。宋绍定中,袁甫守衢州,作而新之,请封于朝,是有锡命封王 为灵惠慈仁圣济英烈王,及其夫人曰:协济夫人,记而碑之。

《明一统志》:徐偃王祠在龙游县南四十里徐山下。

宏治《衢州府志》:徐山在龙游县南四十里,今名灵山,山有徐偃王庙。

《龙游山川志》:灵山在县南四十里,旧名徐山,以祷雨有应更今名。山东一石卓立,曰香炉峰,山下有溪,溪曰灵山港,杂树交映,云垂烟接。溪中有塔山,矻若砥柱,溪外徐偃王庙。

《龙游祠祀志》:徐偃王祠即仁惠庙。在灵山去治南四十里, 相传偃王之败不之彭城而之越城,有遗庙在龙丘。昔唐开元,王孙来官斯土,修而碑之。元和之代,王孙放,是继 迹重作,是有韩愈氏之碑。

《龙游祠祀志》曰:东华湖镇沐尘锦谿,并有祠与灵山相埒,它则诸乡隅,并有之,土人供伏腊咸於是。

北宋《徐氏谱》曰:又有行祠在水北锦谿,最著灵异。

《送衢州崔员外》(唐·薛逢)

笑分铜虎别京师,岭下山川想到时。

红树暗藏殷浩宅,绿萝深覆偃王祠。

风茅向暖抽书带,露竹迎风舞钓丝。

休指岩西数归日,知君已负白云期。

《偃王庙》(宋·刘章)

囗榆青荫密,不记几周星。

造化留神迹, 山川妥地灵。

一时捐玉几,千古享彤庭。

仁义终难泯,丹心昭汗青。

《谒偃王庙》(宋·汪藻)

石马金舆识故宫,断碑磨灭复杉松。

谁怜故国干戈地,空有涂山玉帛踪。

芳草满庭留晚色,断云连野敛春容。

中原逐鹿归狙诈,此意悠悠委暮钟。

《谒偃王庙》(佚名)

姑蔑之墟太末里,偃王立庙垂千纪。

当时逃战越城隅,玉几曾投会稽水。

灵山沓沓白云飞,古木苍苍翠烟起。

仁义从来庆绪长,州人太末为徐氏。

《谒王庙诗》(佚名)

灵山之名何以名,莫是神州移蓬瀛。

或言鹫岭飞来峰,群囗献秀长平川。

纷纷远方囗董陆,矧子洗耳流水声。

温骊囗囗从弛驱。重在仁义几砚轻。

祥风甘雨司元功,坐令四时品物亨。

统仰宇宙不可极,徐山千古苍云横。

《忆过锦溪徐偃王祠下作》(宋·谢翱)

徐王遗迹地,花落旧岩阿。

山鬼下茅屋,野鸡啼苧萝。

别祠江路见,疑冢草间多。

寒食思家客,空村记所过。

《徐偃王》(宋·刘克庄)

仁暴由来各异施,秦徐至竟孰雄雌。

君看骊岫今无墓,得似柯山尚有祠。

《徐偃王》(宋·杨伯岩)

当年大德瑞朱弓,仁在斯民千古同。

故国已无徐子土,灵祠今有梵王宫。

水流檐影晴江上,山接钟声暮霭中。

揽辔此行因致敬,蒲团分坐听谈空。

《石室十二咏·徐偃王庙》(清·龚士范)

穆满失周政,玉帛纷来徐;

彭城虽走死,民戴犹生初;

一庙绿萝覆,万古英灵储。

附:

袁甫《徐偃王行宫记》:灵山重作偃王庙,前凿方沼旷如也,后建杰阁迄如也。庙貌显严,神人具喜,而行祠之在城者,前隘后庳,规制弗称。余一日谒祠下,徘徊顾瞻,默若有启予者,亟呼工指画。疏旧池之芜秽,设周垣焉。拓故址之下窄,增内寝焉,於是前之旷,如后之迄,如略与灵山等。呜呼!神无不在亦无在也。岂计此区区哉。顾念民覃,王仁千古无极舍是,则无以示昭报,厥今奕奕新宇,相望不越三舍,窃意云旆霓旌,逍遥二者之间,景物如一不移,而具在城之适犹灵山也。於是可以称吾民依归报事之心矣。工即竣事,酹酒告虔,乃作送神之词,遗邦人歌其词曰:朱弓兮发祥,玉几兮耿光;国易仁兮浸昌,缅行祠兮城一方;俨血食兮阅几霜。屋老兮囗其弗章;地褊兮威灵弗,扬羌四顾兮彷徨;拊予心兮弗康,灵龟告余兮十月孔良;亟其改作兮庙貌堂堂,碧沼邃宇兮匪王孰当;纷祈囗兮炷芗,罗酒肴兮芬芳;我王兮来降,容与兮相羊;春迟迟兮日载阳淡,微月兮秋夜长;我民兮世世不忘,镇兹土兮庆未央。

韩愈《衢州徐偃王庙碑》: “徐与秦俱出柏翳,为赢姓国。于夏、殷、周女,咸有大功。秦处西便,专用武胜,遭世衰,无**子,遂虎吞诸国为雄,诸国既皆入秦为臣,秦无所取利,上下相贼害,卒偾其国而沉其宗。徐处得地中,文德为治,及偃王诞当国,益除去刑争末事。凡所以君国子民,待四方一出于仁义。当此之时,周天子穆王无道,意不在天下,好道士说,得八龙,骑之西游,同王母宴于瑶池之上,歌讴忘归,四方诸侯之争辨者,无所质正,咸宾祭于徐,贽玉帛、死生之物于徐之庭者三十六国,得朱弓、赤矢之瑞。穆王闻之,恐遂称受命,命造父御,长驱而归。与楚连谋伐徐,徐不忍斗其民,北走彭城武原山下,百姓随而从之,万有余家。偃王死,民号其山为徐山,凿石为室,以祠偃王。偃王虽走死失国,民戴其嗣为君如初,驹王、章禹祖孙相望,自秦至今,名公巨人,继迹史书。

徐氏十望其九,皆本于偃王,而秦后,迄兹无闻家,夭于柏翳之绪,非偏有厚,施仁与暴之报,自然异也。衢州故会稽大末也,民多姓徐氏,支县龙丘有偃王遗庙。或曰偃王之逃战,不之彭城,之越城之隅,弃玉几研于会稽之水。或曰徐子章禹既执于吴,徐之公旌子弟,散之徐、扬二州间,即其居立先王庙,云开元初,徐氏二人相属为刺史,帅其邯之同姓,改作庙屋,载事于碑。后九十年,当元和九年,而徐氏放复为刺史,放字达夫,前碑所谓今户部侍郎,其大父也。春行视农,至于龙丘,有事于庙,思惟本原,曰:故制朴,下窄不足以揭虔,妥灵而又梁桶赤白(阝多)剥,不治图像之威(黑乙),昧就灭藩拔级夷,庭木秃缺,祈吐日慢,祥庆弗下,州之群支,不获荫庥,余惟遗绍而户其土,不即不图,以有资聚,罚其可辞,乃命因故为新,众工齐事,惟月若日工告讫。功大祠于庙,宗卿咸序应,是岁,州无怪风、剧雨,民不夭厉,谷果完实,民皆曰耿耿祉哉,其不可诬,乃相与请辞京师,而谗之于石。

辞曰:“秦杰以颠,徐由逊绵,秦鬼以饥,徐有庙存,婉婉偃王,惟道之耽,以国易仁,为笑于顽,自初擅命,其实几姓,历短詈长,有不偿王,课其利害,孰与王当,姑篾之墟,太永之里,谁思王恩,立庙以祀,王之闻孙,世世多有,惟临兹邦,庙土实守,坚峤之后,达夫廊之,王殁万年,如始拊时,王孙多孝,世奉王庙,达夫之来,先慎诏教,尽惠庙民,不主于神,惟是达夫,知孝之元,太末之里,姑篾之城,庙事时修,仁孝振声,宜宠其人,以及后生,嗟嗟维王,虽古谁亢,王死于仁,彼以暴丧,文追作诔,刻示茫茫。”

你可能感兴趣的:(三衢诗歌笔记(3)·徐偃王祠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