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女人的对话(2)|在郑州特大暴雨灾害之际

你能想象吗?两个女人中午下班后不眠不休,在办公室“坐而论道”。谈论的话题从个人到社会,从国家到世界,从古至今。终极话题是,我们怎么做?

01 天灾教会我们什么

近日郑州遭遇历史上特大暴雨灾害。据说,三天降雨量达到617.1mm,相当于317个西湖倒进郑州。

我们不禁思考,为什么会有天灾?除了暴雨,还有泥石流、地震、海啸等等。我们谁也不知道答案。

科学或许可以解释其中的部分原因,但大多是解释性的、而非预测性的。没有人能及时预料和完全避免灾难的发生。

但灾难的发生带给我们什么呢?一方面是人、财、物的巨大损失;另一方面是人性的温暖与光辉比以往更加灿烂。

视频号“中原网”发布了许多让人热泪盈眶的报道:

“中原火箭军集结完毕,奔赴郑州!”

“中原火箭军紧急驰援郑州,第一时间来到儿童福利院,战士们化身”东风“奶爸,一人抱着一个娃转移!”

“七省!1800名指战员250艘舟艇星夜驰援河南”

“多省消防救援力量驰援河南”

“女子深夜开车转移被困群众,大人主动让座给小孩”

“郑州暴雨致街道被淹,路人手牵手组成人链防止被冲走,最后两人惊险呼救。”

我在“腾讯公益”为项目“南北方水灾紧急救援”尽了微薄之力,同时也收到了该项目的最新进展:“中国扶贫基金会人道救援网络伙伴厦门市曙光救援队及同盟第一梯队于21日凌晨04:50到达郑州市,立刻投入救援,上午10:20完成阶段性任务以后在郑州市防汛指挥部集结,接受重灾区巩义市政府的委派,奔赴新的战场米河镇进行失踪人员搜救及敬老院被困老人转移任务。”

…… ……

灾难让全国各地的人们共同牵挂着郑州,仿佛我们是一家人;

灾难让本来素不相识的人们手牵着手,心连着心;

灾难让人们感受到强有力的国家力量,人民子弟兵出现在人民最需要的时候;

灾难让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感恩生命、感激相遇。

尽管我们永远无法预料灾难会在何时何地降临,但是我们能彼此祝祷、守望相助。

特大天灾带给人们最直接的是死亡威胁。广义上来说,每个人从出生的那一刻起,便开始面临着死亡的威胁。在平和的日子里,我们不觉生命的可贵,但是当灾难为所有人敲响警钟时,我们应当警醒自己,在每一天的生活中都热爱生命。

02 觉醒的人

灾难让无数陌生人从自我的梦幻中觉醒,互相帮助。

另外还有一些人,在寻常生活中,也怀着深切的对更广大人群的关注和悲悯,为改变人们的生活、心灵而努力。

他们不是等到灾难来临之时才去帮助的人,而是先知先觉的、未雨绸缪的人。

我们再次提到“觉醒”二字。

无数人为热播电视剧《觉醒年代》所感动。

在我主讲的正念读书会中,“觉醒”也被越来越多地提及。一切教育培训的根本应该在于促使人们“觉醒”,尤其是从原来对事物的无知和蒙昧的认知转变为更清晰的了然和觉知。

我们惊讶地发现,“觉醒”已作为一个高频词出现在各种各样的场景中。

在一个社会中,最先觉醒的是哪些人?如果我们看《觉醒年代》就会发现,在过去,工人和农民主要是受益者,而非觉醒历程的引导者。知识分子和学生是当时最先觉醒的,紧接着,他们成为了政党的领导和骨干,引领更广大的工人和农民走上觉醒的道路。

1920年代的国共合作,使得在当时力量微薄的共产党得以迅速在国民政府的高层中形成影响。而这种影响带来的直接结果之一是,许多优秀的国民党人开始信仰马克思主义,不少优秀的军事将领成为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将领。

如果说是共产党带领工农是一个深陷危机的民族自下而上的觉醒,那么国共合作则打开了自上而下的觉醒通道。

一个社会,同时需要这两种觉醒,缺一不可。

你问我,为什么是他们?为什么是陈独秀和李大钊?使他们觉醒的力量到底是什么?

我说,首先,是先进思想的力量。在当时,他们研究比较了不同的政治理论,认为马克思主义是最先进的。先进的思想自然有它巨大的力量。

其次 ,是他们的人格力量。先进的思想需要高尚的人格作为载体,否则也会存在误用的危险。

你补充:古人讲究,一个人做事时,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天时,就是时代的特点和需求。这些最早觉醒的人顺应了当时的时代潮流和需求。

地利,就是一个人所在之处,从北京到上海再到武汉等地,每个地方都渐次做好了准备响应觉醒者的呼声。

人和,除了指觉醒者们的思想成熟,也指他们积极地向更大范围的人传播价值理念。

你又问,后来救中国的,为什么是毛泽东?

这个问题太大了。据说,性格决定命运。我们就谈论一下青年毛泽东的个性因素吧。

这是一个极具目标的人,他的目标是改造社会、改造国家,矢志不渝;

这是一个极有热情的人,他对任何感兴趣的书籍和理论,马上看、熬夜看、求教老师、和同学组成读书会共同探讨;

这是一个极具挑战力的人,他面对任何困难,都毫不畏惧,反而用沉静的心和明智的方法加以应对……

你还说,这是一个非常幽默的人,和老乡聊天,他常挂着微笑,他常让大家觉得愉快……

我们反观自身的性格特质,认为,我们也应在以伟人为榜样,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一番事,以避免浪费上天赋予我们的天资和才能。

后记

我似乎弄清了你变化的原委。这也是我们共同变化的趋向。

过去 ,我们喜欢倾诉;而今,我们热爱交流;

过去,我们谈论烦恼和麻烦;而今 ,我们更愿意畅想和计划;

过去,我们在小我中打转;而今,我们在大我中成长。

你可能感兴趣的:(两个女人的对话(2)|在郑州特大暴雨灾害之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