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道《论语》100——既往不咎

            正道《论语》100——既往不咎

      互乡难与言,童子见,门人惑。子曰:“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唯何甚?人洁已上进,与其洁也,不何其往也!”(七·二十八)

      互乡这个地方的人,外人很难与他们讲道理。一个家住互乡的小孩子来见孔子,弟子们大惑不解。孔子说:“我赞许他力图上进,不表示同意他以前的不好,何必拒人太甚?他有这种洁身上进的精神,没有必要去追究他过去行为的好坏呀!”(陈老先生语)

      我读了这则《论语》的最大感触,就是孔子的博大胸怀和有教无类。

      学问无国界,人人皆可学。具备了大的胸怀,把一切人事物都纳入到学习的范畴之内,还分你我吗?有了这样的胸怀,不就象太阳一样,普照大地,把所有的光和热散发到世界上的角角落落。具备太阳一样胸怀的人,能不是圣人吗?

      孔夫子与区别于弟子们的就是他的胸怀。在他眼中,人人皆可受教。在他的教育理念中,不分高低贵贱、贫富穷有,只要想学习就可教也。

      对于互乡的孩子,孔子看到的是他的力图上进,而不是他过去的行为。从这一点来看,孔子心中始终是向善、向好的。心里有什么,就看到什么。如果内心不好,又怎能看到互乡人身上的闪光点呢?这种看人的角度,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做到更难。一个人不好,在与其交往中,或者提起这个人时,心中往往就闪现他以前的过往,在对其作出判断时,往往也受以前思维的影响,作出自认为正确的判断。而“圣人”看人看事,往往从好的方面出发,既往不咎,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提醒之,用一种正确的、向善的态度对待之。

            兖州,陈涛,2019.12.21.20:05

你可能感兴趣的:(正道《论语》100——既往不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