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3《好好说话》(39) 用“戏曲感”创造惊喜

不以激发好奇心为前提,

再好的故事也讲不出效果。


!.可能遇到的问题

  我在一个眼镜企业做营销,时常要在发表会上介绍新产品。我觉得自己已经解说得很详尽的,可我的上司还是觉得我介绍得十分无趣,我该怎么办?

常见的说法:“大家好,今天我要介绍一种新型眼镜,它解决了我们生活中一个常见的困扰,那就是眼镜戴久了眼睛会酸······”

更好的说法:“你知道吗?戴眼镜的人最常见的抱怨,就是戴眼镜久了,会觉得眼睛发酸。现在想象一下,如果有种眼镜就算戴上一整天,也根本不会觉得眼睛有任何负担,是不是很神奇?告诉你,其实你根本不用想象,它已经发明出来了,就是我手上这副!”

?.为什么要这样说

 同样的内容,有人讲起来索然无味、平淡无奇,但有的人却能讲得荡气回肠,让人惊叹连连。两者的区别,往往在于有没有掌握“创造惊喜”的小秘决。

比如,同样是介绍一款眼镜,如果按照“做报告”的思路,就是平铺直叙,规规矩矩的。可是,如果按照戏剧化的思路,首先激起对方的好奇心,再给对方期待感,最后让他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惊喜。这样对方的心自然就被紧紧的抓住了。

这就好比相声里的“抖包袱”,相声演员要先“铺梗”,用一唱一和勾起听众的好奇心,铺得差不多了,再抖出包袱,才会让人大呼过瘾。在说话中,你也可以利用这种陈述方式,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

而且,这种讲话技巧其实一点也不难,主要有以下三个步骤:

1“你知道吗?”---提出某个眼前常见的困扰。

2“想象一下”---畅想问题已经被解决的美好情景。

3“其实你不必想象”---这时候,你就可以把你的惊喜抛出来了。

连在一起就是:你知道吗?你正面临的某种困境······你想象一下,如果有一种东西,能给你带来超级美妙的体验······其实你不必想象,它就是······!

+.延伸思考

     这个技巧的重点,其实是在第1句话:“你知道吗?”。这句话作为切入点,需要让你的听众产生共鸣,所以你要提出他们能够切身感受到的困扰。有了共鸣之后,后面的美好想象也就更容易成立,第3步的“创造惊喜”,也就水到渠成了。

*.随笔

  “能不用脑,尽量不用脑”的大脑特性,决定了沟通中,用“你知道吗····”等熟悉的东西更容易启动大脑的思考模式。另外,大脑启动后,“能不用脑,尽量不用脑”的大脑特性,又决定了大脑有一个思维惯性。这个思维惯性达到一定的“速度”后,再来一个“创造惊喜”,更容易在人的脑海中留下深深的印象。

你可能感兴趣的:(403《好好说话》(39) 用“戏曲感”创造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