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风波》解略赏析

 班级:21中文2班   姓名:金培洋   学号:2021410144    电话:1528526502

     《定风波》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词。此词通过野外途中偶遇风雨这一生活中的小事,于简朴中见深意,于寻常处生奇景,表现出旷达超脱的胸襟,寄寓着超凡脱俗的人生理想。

       宋神宗元丰二年,苏轼于湖州知州任上,以作诗指斥乘舆、讥切时政的罪名下御史台,酿成有名的“乌台诗案”。年底,诏责水部员外郎黄州团练副使,本州安置,翌年二月至黄州,这首《定风波》词就作于到黄州第三年的春天。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词前小序云:“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借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全词紧扣途中遇雨这样一件生活中的小事,来写自己当时的内心感受。篇中的“风雨”、“竹杖芒鞋”、“斜照”等词语,既是眼前景物的实写,又不乏比兴象征的意味,是词人的人生境遇和情感体验的外化。全篇即景抒情,语言自然流畅,蕴涵着深刻的人生哲理,体现了东坡词独特的审美风格。

       词的开篇两句“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苏轼便表现了一种豁达的襟怀。它的意思是说,不要害怕那树林中传来的风雨的声音,不妨放声吟咏从容而行。从字面意思来看,苏轼主要是渲染了雨骤风狂的环境氛围。并且还突出了自己与同行之人的不同,即他人都很狼狈,而苏轼却是不畏惧、不颓丧,更是自在的吟咏歌唱、徐徐前行。由此可见,面对自然中的风雨,苏轼能以豁达的襟怀坦然处之。同理,也就是说苏轼面对政治上的风雨也如此。

       然后,紧接着的“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则是苏轼从自然中的风雨写到人生中的风雨,即拄着竹杖,穿着草鞋,它又有什么可怕?我披着蓑衣便能在风雨里度过平生。其实这里的意思就是说,苏轼在面对人生中的风雨时也能坦然处之。

       词的下片起始三句“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写的是自然界雨过天晴的景象。即在微寒的春风中,我的酒意渐渐清醒,山头上的斜阳也出来相迎。很显然,这三句是与上片所写的自然界风雨相对应。而无论是自然界的雨过天晴,还是人生中的雨过天晴,它带给人的感受,无疑都是心胸为之开阔的。因此,它实际上也为词的最后三句“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感慨作了铺垫。即回过头再看之前雨骤风狂的情景,它已经不那么重要了,不如就这样过去,管它是风雨还是放晴。

       即自然界的风雨和放晴不过是寻常之事,那么人生中的政治风云、荣辱得失,不也是寻常之事吗?又何足挂齿呢?可见苏轼豁达的襟怀和苏轼的心境。对客观事物,客观存在不要太在意。不妨去欣赏它。人们都说,生活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那么如何才能善于发现呢?不妨学学苏轼。我们多数人都被外界的各种不顺心的事手烦恼,整天抱怨老天不公,有用吗?没用。可能当你抱怨后,却来个“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真是让人哭笑不得。这时人们又要说。真是 天意弄人呢?是吗?我说你这么认为就应该好好像苏轼学习了。不要被客观存在所牵绕。不妨去学着欣赏,大不了就像学看一幕悲剧一样,坦然面对。

你可能感兴趣的:(《定风波》解略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