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两个月,我才开始了解老人生活

因为疫情,感受了最长时间的亲人陪伴。

时隔多年,在和爷爷奶奶两个月的相处中,让我真切地感受到老人的各种情绪和需求。

闲适的农村生活,最多的莫过于时间,而怎么度过一天,似乎是不用去过多考虑的,数十年来已经固定得毫无新意了。

早起开门做饭,之后在房前屋后菜园忙活一番,白天正午通常是闲话聊天,偶尔凑一桌打牌,因时间太难打发,午后一般会躺在床上休息一下,到了下午准备晚饭。晚上看会儿电视,之后便早早躺在床上。

其实,老人觉少也很难入眠,稍微有点响动便翻来覆去睡不着。但躺着人总是轻松一些,即使睡不着。

如果有什么能给平淡的生活带来点不同,那便是子女儿孙的动态和关心之人的消息。

不像年轻人放不下的手机,老年人的手机是承载期待的响动。

短信提醒的声音是不用去理会的,最激动的是电话铃声响起。

很多时候,他们会知道某个时刻的电话来自某个人,因为那无非是子女亲人们。

甚至每个人打电话的时间段大多是固定的,哪个孩子通常周末通话,哪个又喜欢早晚问候,电话响起的那刻,心里是清楚的。可这份明白,也丝毫不影响接听电话的激动和开心,简单的例常问候和叮嘱,熟悉的声音传达着思念和关怀,即使有浓烈得快要溢出的想念,也只是强忍着报安报好,电话两头都不忍捅破。

有时看着他们接电话的神情,我便会想起自己以前给他们打电话的场景,曾在听到一些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问候叮嘱里抑制哭泣的声音。

人在慢慢变老中,心变得更加敏感和脆弱。会念念不忘别人的用心相待,也耿耿于怀他人的疏忽大意,甚至会暗暗比较吃醋。他们需要适时的关心,需要体贴慰问,甚至需要刻意哄逗,更需要肯定与认可。

他们喜欢回顾这一生,尤其喜欢讲讲年轻时候,那时吃过的苦,熬过的难,只是如今谈起,已是能笑着轻松讲述了。

当然也有他们难忘的人和事,谁曾施恩鼎力相助,不计回报;谁又不知好歹,以怨报德。他们那个时代的恩怨纠葛,于我们而言,早已不值得铭记,但只要他们想说,我便愿意一遍遍地听。

坐在旁边,无需多言,只安静地倾听。他们过去的苦难,对时代人物的感受,及放下放不下的那些遗憾牵挂。


他们一辈子没走远,也从未想过离开这农耕的环境,只是在这乡野田间,村里村外,在这简单的日出日落循环里,就活出了处世智慧。

他们没有读过太多书,也讲不出什么大道理,教的最多的就是要自立自强,真诚善良,要懂得别人的好。这些是我幼年价值观的构成,伴着我一直走到现在。


眼睛耳朵牙齿,这些器官的慢慢衰弱在醒目地提醒着,他们真的老了。

年龄不只是数字,是与之相关的各种状态。

头晕咳嗽和局部身体疼痛是习以为常的状态,他们有自己常备的药应付。就像年轻人的报喜不报忧一样,老人们更是这样。

当仔细去感受,才能明白,老花镜,助听器,松软健康食物,是年老的报信者。

外面节奏很快,世界也更多彩,但对于爷爷奶奶这一辈的人来说,哪里也找不到比老家更好的地方了。

我们外出后,他们继续着自己的生活,如此往复,一天又一天。

你说这一生他们满足吗?应该是,子女后辈们不再继续他们穷苦多难的生活,看着后辈们在外面打拼定居,越过越好,内心该是自豪和满足的。

但这满足里又何尝没有悲伤遗憾呢?越过越好,却也越走越远。遥远的问候,相隔的思念,缺失的陪伴,科技再发达,始终承载不了人真切的需求和情感。

即使有两个月的相聚陪伴,伤感不舍也并没有在离别时减少半分,当车放行驶入高速的那刻,突然感觉心里空了一块,我想爷爷奶奶心里,这一块空的并不会比我少。


记录下这些,是为了给记忆帮个忙,偶尔回看的时候,更平和地面对得到和失去。

因为很多东西的消逝并不是突然,而是一点点变淡,当你震惊得难以接受,别去责怪时间,去问问那个大意的曾不以为然的自己。

你可能感兴趣的:(疫情两个月,我才开始了解老人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