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不是梦,让孩子会想

之前看过一篇书评,是讲的5岁孩子的梦想实现的故事:“2013年6月13日,英国谢菲尔德市一个五岁的男孩托比·利特尔产生了一个伟大的念头:“给世界上的每一个国家都寄一封信。”念头一起,第一个问题就来了,世界上到底有多少个国家?托比在妈妈萨宾的帮助下,找到了一个捷径——查联合国有多少个成员国。结果他得到了一个数字:193。幸运的是,直到2017年,这个数字依然没变。

托比意识到自己这个想法不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且难上加难。他更加努力地学习英文,还要学习一些其他文字,他要找到193个国家(也包括他自己所在的英国)的收信者,还要想给他们提什么问题……

在六岁生日来临前,托比给193个国家寄去了自己一字一字写出来的信,并都收到了回信。”

以上是书评文章的原话。

我特别佩服这个5岁的孩子,更佩服他的妈妈。


8572584c0adf4459a81791102d3c3334_th.jpg

可能如果作为大多数的父母,在听到孩子说我要给世界上每一个国家写一封信,大多数父母会说好的,等你上学学会写字了就可以写了。再好点的会说世界上有很多国家,你要好好学习,学会更多的语言。

我看完这篇书评非常受震动,我问我女儿你的梦想是什么,3岁女儿告诉我,我想当宇航员。我说宇航员会经过非常系统的训练,不仅要学习好,还要身体好,他们再苦再累也坚持下去了,你可以吗?

她非常坚定得说我可以,我会坚持的。然后当我们一看到关于宇航员的电视节目的时候她都目不转睛的看着电视,谁都不能打断。

可能孩子是好奇,但是我看到她这么放在心上,这么好奇和喜欢,我太想帮助她而不得其法。

然后我看到了这本书《通往未来之路·培养有梦想的孩子》。


通往未来之路.jpg

这本书里讲到一个上学的女孩子问自己的妈妈,每天除了学习就是学习,好希望自己变成海豚,能够帮助更多的人,又希望自己拥有梵高一样的特质,画出自己想画的东西。

作者就问大家,如果你是孩子的父母,你是会觉得孩子只是突发奇想,还是会积极的回应孩子,跟她深入探讨这个问题呢?

你会问孩子为什么想当海豚或者梵高吗,是想拥有海豚和梵高的什么特质来做成什么事情吗,你会问孩子现在做到了什么,还要提高哪方面吗?

也许孩子说出来的时候,我们都没有当真,以为是童真,但是这对于孩子来说可能这就是目前来说最重要的事情。

如果我们不跟孩子一起探讨或者不了解他们的想法, 不能正确引导孩子,次数多了孩子就会觉得我想的这些都得不到支持,这些都是没用的东西,不应该有除了学习以外的想法。

如果我们的态度和想法非常影响孩子,那么我们不重视的理由可能就是现在的家长太焦虑了,又有工作者的身份,又有妻子丈夫的身份,还有父母的身份,还要抓紧时间学习充电,没有那么多时间关注孩子学习之外的事情,作者问我们是否真正进入了父母角色?

为什么这么问呢,因为我们每个人的人生阶段需要的目标和方向不同,孩子的教育也不同,我们要问自己,现阶段孩子需要的是什么,我需要做什么,学习什么呢?下一个阶段孩子需要什么,我需要学习什么才能跟孩子的需要匹配上呢,这样思考的,才是真正进入父母角色的。

所以,作者的观点是我们要持续不断地学习。现在已经不是“人过三十不学艺”的年代了,需要的是终身学习。在没有现成经验情况下,摸索着总结,也是一种学习。

所以,我们培养孩子不断地学习,培养他们如何成就自己的梦想,是在培养未来的学习者。
我们要帮助孩子发现自己和别的小朋友相比,别的小朋友身上有什么特征,自己有什么特质,我需要调整吗?这是自己的独特性,在独特性上持续和发挥,可以有无限可能。


536f60c292c0418eb8b72e704768363a_th.jpg

后面作者还列举了很多方式方法,还举例说明,我觉得首先最重要的就是和孩子沟通的时候孩子的想法,我们了解了,体会了,才能更好地引导和帮助孩子。

希望关于孩子的梦想有困惑的父母,在这本书里都能找到答案。

英国一位盲人内阁首相布伦克特,幼儿园老师让他们在自己的小本子上写下自己的梦想,50年后他已经成功进入内阁,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感叹布伦克特成功的同时,也惊叹他的毅力,当别的孩子都在玩的时候,他学习盲文,打字,考上大学,竞选议员,自己训练导盲犬,不断训练自己的记忆力。

在他看来,梦想只是一种生活方式。
愿你和你的孩子都能过上自己梦想的生活方式。

你可能感兴趣的:(梦想不是梦,让孩子会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