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旧之间两代人

我要在H乡租房做点事,联系好了房东,便坐车过去准备签合同。

年轻的房东不在家,其母亲又年事已高,他便请自己的“老表”代签。我坐的便正是其老表的车。

一边开车,我们一边聊天,他有意的问我一些问题,年龄、婚姻,我便有意的也多介绍了一下自己正在做的事情。谈话中,知道这位车主可谓“成功人士”,在小镇的街道上盖了几处房子,有门面,有出售的套装房,县城也有房,乡里我要租的他老表的房屋的楼上也还有两套未卖。而房东的房子便是他盖的。当然,他不是搬砖的,是管事的包工程的,目前在乡里还承包着工程。

他把老表的母亲喊姑姑。进了屋,只见屋里堆满了柴,及其他一些杂物。他便抱怨起姑姑来,说早让你把柴卖了,你还一直放着。姑姑回说有人想买,就是价钱太低了,划不来。不过那些柴禾是真的太多了,几年也烧不完,很快就会腐朽成灰。老人只想到卖了不划算,似乎并没有想到这一层。

后来,我们离开了他的姑姑家。一路上,车主不停的数说起姑姑来,大意是说她如何把一些小钱看得太重,永远也发不了家。而后又数说起自己的母亲来。

夏天的时候,他想吃母亲种的嫩南瓜和嫩西红柿,结果母亲不愿意。我说她大概觉得老南瓜才好吃吧,他说不是,我说那就是她想着南瓜多长会,产量高些,他说是的。后来秋天他母亲家里收回来一堆老南瓜,但乡里偏远,又没有送出去卖,最后全烂在家里了,他说自己看见了都不是气。

他说人老了要会想,当长辈要从自己做起。一位搭车的76岁的老人附和着说是。他说到土豆,说土豆挖晚了会烂,不能老想让它在地里长得更大了再收。

我不能同意他们的观点,但也没有多说什么,头脑却进入了深思。我看到了两代人之间的差异,对待物质的态度,对人的态度。

那些老人,他们都经历了很多,特别是吃不饱饭的年代,他们的思想也更多停留在农耕时代,节俭,惜物,所谓“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而这位车主,已经进入工业时代,生产力越来越发达,人类生产出的产品越来越多,越来越丰富,吃菜要追求鲜嫩,老南瓜都不愿意吃,剩菜大概是一率不吃。

而作为儿子,他不能理解她的母亲,虽然是“新时代”的“新人”,甚至是以自己为中心,母亲并不欠子女们什么,他们早已尽了自己的义务,但在生活中,老人们辛苦种出来的东西,有几个舍不得给自己子女的?我的身边很多年轻一代,跟老人分居了,吃的东西常年都是老人供应的……而他们中的多数,也一样不能理解老人。

我由此想到代沟一词。年轻一代与老一代,在思想方法、价值观念、生活态度、兴趣爱好等方面确实会存在的心理距离或心理隔阂。这个概念由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人类学家M.米德在其所著《代沟》中提出。然而,即使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差异因为时代原因不可避免的存在,但代沟真的决定了我们不能理解别人吗?我们何以能够理解别人?靠的是同理心,但多数人,似乎都没有同理心……

然而,我们每个人,都会在新与旧之间转换角色,当我们有了自己的下一代,我们与他们之间,亦会存在很多的差异……

也因此,大概人类之间相互理解之道路,还很漫长,很漫长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新旧之间两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