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事如烟

对于余华的认识是从大学时的现代汉语课上认识的,说起当代作家余华总是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他出生在海盐镇上,离我的大学不足十余里,在清明的午后,我也曾到这个嘉兴的边界小镇骑行游览一番,这座有着王国维、金庸等一大批近现代文学家的小镇充满人文气息。又由于文学课老师的推荐,去学校图书馆借阅了余华的《许三观卖血记》《活着》《世事如烟》。到现在能回想起在自习教室读着余华作品的下午,深深地折服于他精巧的叙事能力和细腻的表达能力,读他的文字经常会想起在黄昏下和朋友们打球的时光,是一种抛却所有思绪沉溺其中的享受,不忍一分一秒地离去。

到后来参加工作,他的作品都会买来看,这几年也阅读了他的《第七天》《兄弟》,像《兄弟》着实赚取了我不少眼泪。我常常想他的作品为什么会那么打动我,也许是他也生长于杭嘉湖平原的小镇,从他的作品里能回想起很多自己的经历,更重要的是他总是能直击内心最深处的地方。假期里,我断断续续地读了他的《黄昏里的男孩》,这里面都是小随笔,余华写这些篇目年纪大多与我现在相仿,因此,我深有感触。

《空中爆炸》里的婚姻思考

《空中爆炸》讲述的是我的朋友唐需要被帮助。我征得了老婆的同意后,我们相约五位朋友去帮忙,寻找五个人的过程大同小异,男人总是要征询女人的同意,最终才可出门。最终我们五个人走在了街上,而当我们正在讨论该如何帮助唐,唐却又被一个年轻的女孩吸引走了。而被唐抛弃的我们便一起去喝酒了,喝完酒之后,我们把啤酒瓶扔向了天空,啤酒瓶落在地上爆炸了,在结婚前,我们把这种游戏叫做空中爆炸。

《空中爆炸》是余华于中国式婚姻的一种思考。就如婚姻是一座围城,许多人在进入婚姻、家庭之后,角色就变成了谁的丈夫、妻子,谁的父亲、母亲,青少年期的友谊和简单的快乐也渐行渐远。仔细回想一下结婚后的生活,工作、家庭充斥着自己的每一天,兴趣、闲暇、友情都成了稀有物品。突然想起上班发的一条状态“在三十周岁的年纪,家人们又请我吃了个蛋糕,抱着小冬瓜去村南口摘的枇杷很鲜甜,去肆无忌惮打了个球,老胳膊老腿至少没拖大家后腿。傍晚的风很轻,街头的欢声笑语很多,和三五好友手握饮料慢悠悠的走,把烦恼暂时放下,多谢这温柔的夜。”有时候,成年人的快乐也可以很纯粹,保持一颗赤子之心,婚姻之中不失去自我,找寻属于自己“空中爆炸”的快乐。

《蹦蹦跳跳的游戏》里的命运无奈

《蹦蹦跳跳的游戏》中以林德顺旁观者的身份来描述一对年轻的夫妇和她们的儿子,在医院门口,母亲和儿子在没有空床的医院门口玩着蹦蹦跳跳的游戏,一个星期之后孩子去世,他的单纯可爱以及对自己生命即将结束的无知和他父母的绝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看到这个故事,被他们之间的亲情感动着,却又为她们心疼着。蹦蹦跳跳的快乐永远不会重来,只能当作回忆来安慰那颗失去儿子的痛苦。人生,有失去,才会懂得珍惜。我也时常回顾自己的成长经历,身边的亲戚都会自己离去。会时常梦里回到童年时,与祖母一起的快乐时光。醒来只是一场梦的长叹。也时常回想这两年来,带着父亲去各个医院寻医问药的经历。经历了无数生离死别,才会明白生命有多么的珍贵。所以,不管怎样,好好活着,才是人生最好的状态。

《黄昏里的男孩》里的弱者相残

《黄昏里的男孩》讲述的是黄昏里,那个受虐的男孩,因为命运的困苦,要去偷水果充饥,而换来了毒打和羞辱,甚至被水果摊主孙福折断了手指。而这一切的施暴者同样有着可怜的过往,连续的厄运使得孙福走向了生活的深渊。

自小到大,我们总是在歌颂着许多正能量的事情。然而事实上,我们也接触到许多人性之恶。现代社会的快节奏,让许多人歌颂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生活。然而,余华却揭露了在贫瘠乡村、小镇里的阴影,对于从乡村成长起来的我对于是颇为认同的。愚昧产生恶,恶又传递恶,或许只有让乡村富裕文明起来,才会黄昏里的男孩有家可归。

其实,书中还有许多发人深省的随笔,它虽然露骨甚至有些阴暗,但也不乏一些人性的光辉。千变万化,都能折射出人的本性。或许我们在感受世间繁华似锦的同时,也需要读一些写实的文章,去感悟命途多变,世事如烟。

你可能感兴趣的:(世事如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