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12

    从2016年开始,一直所接触的都是部编版教材。接触这四年中深刻的感受到每一学年每一学段对学生的所要求掌握的语文要素都是环环相扣的,作为一个语文教师,我觉得我们应该对整个部编版教材做整体的了解,不应该备一课,上一课,要吃透“隐在”的知识体系,有全局意识,这样会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结合自己的教学针对作文与阅读方面的思考:一直给学生的要求就是要提高阅读和习作,必须进行大量课外阅读进行积累,阅读的多了自然习作就有话说了。可如果完全按照读写结合的理念,合编阅读和习作,极易使二者相互牵制。有研究者指出,阅读一篇文章不仅应学习语言文字表达和写作技巧,还应丰富知识,开阔眼界、获得思想品德的熏陶。如果阅读时过分注意学习写作技巧,就会忽视阅读教学的其他任务使阅读教学走进狭窄的死胡同。另一方面,写作能力的形成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需要分解成若干个重点项目,依次训练,有的还要反复训练,而阅读训练也有自的线索,两条线索是不可能完全合二为一的。

    四年级上册习作单元的阅读训练要素是“了解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的”,习作训练要素是“写一件事,把事情写清楚”。其中包含两个要点:是要按顺序把一件事情的过程写清楚,也就是要把事情的来龙去脉,事情发展的“链条”写清楚;二是要把这个“链条”上的某些重要环节,也就是事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写清楚,如果有的内容本身也是过程性的话,也要按顺序把这个过程写清楚。围绕以上两个要点,教科书进行了精心编排。第一篇精读课文《麻雀》的课后第一题引导学生发现可以按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把一件事写清楚;第二篇精读课文《爬天都峰》,课后第一题引导学生明白要按一定的顺序把一件事写清楚,这个顺序不一定是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也可以是像课文那样的“爬山前、爬山中、爬上峰顶后”的顺序。《交流平台》除结合精读课文总结了写法要点之外,还指出时间、地点、人物要交代明白。《初试身手》编排了两道题,第一题让学生发挥想象把图片的内容说清楚。这实际上是训练学生把事情发展过程中的某些重要内容说清楚,图片中的人可能在说什么、想什么,是需要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发挥想象的。习作例文编排的是《我家的杏熟了》和《小木船》。通过旁批和课后题的形式,指明了学生可以借鉴的写作方法。值得注意的是《小木船》这篇例文,它旨在解决学生在写一件事时,容易出现的“记流水账”问题。其中的旁批主要是从重要的内容要写清楚的角度对学生进行提示,课后题则是从不重要的内容可以简要交代的角度提示学生。单元习作《生活万花筒》中,列出了许多供学生参考的题目,以帮助学生打开思路一可以写有趣的事,也可以写烦心的事:可以写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也可以写发生在别人身上的事;可以写发生在家里的事,也可以写发生在学校的事。这些题目是用来保底的,如果有的学生基础比较差,实在想不出要写什么可以选择书中列出的这些题目。但编排的初衷是希望用这些题目打开学生的思路,学生能在这些题目的提示下生发开去想。

    教学中所面临的困惑:作文教学。学生已经四年级了,但是对作文仍然有些孩子没话说,甚至流水账。作文训练每个单元都有编排,即便训练的点比较明确,可是两课时,三课时之后,是否就能保证学生很好的完成训练任务,学生的能力就能形成吗?只靠课堂上每个单元习作或者是讲课文提到一些作者的写作方法,发现远远不够,如何实现课堂中作文教学的最优化?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9-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