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是一个开放的社会。
具体开放到什么程度呢,僧可娶妻,尼可作妾。
宋人陶谷在《清异录》中记载说,东京大相国寺的僧人包养伎女,还美其名曰“梵嫂”。
而道士则可以在外包养姬妾,畜养妻子。
在那个时代,娶尼姑女道士做小妾仿佛成为当时的身份象征。
理学大儒朱熹曾被时任监察御史的沈继祖弹劾,其中一条罪名就是“诱引尼姑二人以为宠妾,每之官则与之偕行”。
出家人都这么疯狂,由此可见宋代的开放程度。
作为词坛大家的张先,在这方面更是不遑多让。
关于他的风流韵事,也多是与出家人有关。
张先其人,最为熟知的典故,便是八十岁的时候娶了个十八岁的小妾,被苏轼取笑为“一树梨花压海棠”。
他的词作中,因为“云破月来花弄影”“娇柔懒起,帘幕卷花影”“柳径无人,堕絮飞无影”最为人熟知,所以有“张三影”之称。
但今天我们不讨论他的词,说说他与出家人的一些八卦。
张先别说是在宋代词坛,就是拿现在的标准看,也算是个长寿的长者,活了足足八十八岁。
长寿的人,青春期也是很长的。
所以,他的青春期,就是与一个小尼姑的爱情开始的。
开头我们说过,那时的尼姑多是风流之人,怎奈风韵减退的老尼姑犹如灭绝师太附体,看不得小年轻风流快活,所以将年轻貌美的小尼姑看得很严,将其关在池塘里的一座阁楼上,防止其外出约会。
两个小年轻要见一面那是相当困难。
所以,他们每次等到约会的时候,小尼姑只能等到夜深人静、老尼姑睡下的时候,才从阁楼中悄悄放下梯子。
张先则划着小船,偷渡至阁楼下,然后顺着小尼姑放下来的梯子爬进去,做那没羞没臊的事情。
因为总是担心被人发现,所以,两人每次都战战兢兢,难以尽兴。
他们常常带着无限的遗憾分手,期待下一次约会的来临。
于是,张先有感而发,写下了《一丛花令》:
伤高怀远几时穷?无物似情浓。离愁正引千丝乱,更东陌、飞絮蒙蒙。嘶骑渐遥,征尘不断,何处认郎踪。
双鸳池沼水溶溶,南北小桡通。梯横画阁黄昏后,又还是、斜月帘栊。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
词中,张先以尼姑的身份,诉说着离愁别绪。
尤其最后一句,它跳出了一般的闺怨诗词的格调,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压抑人生的控诉。
由于感情真挚,佳句频出,这首词让他一下子成为词坛新秀。
当时的词坛大家欧阳修,就对这首词非常欣赏。
嘉佑六年,担任尚书都官郎中的张先,前往自己的上司——担任参知政事欧阳修府上拜访。
当时,欧阳修很忙,来人又只是尚书都官郎中,他正准备让下人委婉拒绝。
然而,他细细看了来人的名帖,赫然写着一个名字——张先。
他甚至连鞋子都没有穿好,就赶紧出来迎接。
一见到张先,他高兴地说:“原来阁下就是‘桃杏嫁东风’郎中啊!幸甚,幸甚!”
不仅在官场上,甚至在民间,张先的词名也是声名远播。
这一年春天的花朝节期间,张先像所有文艺男那样,出来踏青,吟诗作赋。
一路上欣赏这诱人的春色和充满诱惑力的美人,尽兴而归。
路经玉仙观的时候,只见迎面驶来一辆漂亮的马车。
马车装饰华丽,一看就非同凡响。
由于车厢的帘子关得严实,张先并没有注意到里面坐的是谁。
后来,车子过去很远了,同行的一位文友才充满某种男人都懂的口气对张先道:“张兄可知车中所坐何人?”
张先道:“请教。”
那人哈哈大笑道:“告诉你你都不信,里面坐得正是玉仙观有名的女道士谢媚卿。这个谢媚卿啊,可真是天仙下凡,沉鱼落雁。”
张先一听,立马来了兴趣:“哦,是吗?玉仙观里还有这样的美人。路遇美人而不拜会,岂不是人生一大憾事。”
于是,他立刻调转马头,一路追赶车子而去。
他边追边喊:“停下,停下。”
驾车的车夫以为发生什么事,放慢了车速。
张先追上来,冲着里面一躬身,大声道:“车子里坐的,可是谢娘子,在下想和她认识一下。”
赶车的人不认识张先,以为他是个普通的登徒子,便不以为意地道:“大胆狂徒,可知车上坐得何人?岂是你说见就能见的?”
张先笑道:“不知道我这个‘云破月来花弄影’的‘张三影’,有没有资格见一见谢小娘子?”
话音刚落,车子戛然而止。
车帘后面露出一张倾国倾城的面容,谢媚卿。
张先一见美人儿,直了的不仅仅是眼神。
他一时呆住,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只是傻傻的盯着帘后面的美人儿。
谢媚卿也不恼怒,甚至冲着他莞尔笑道:“早就听过三影先生的大名,一直未能拜会,今日得见,真是三生有幸。不过,妾身今日不便,还是改天再向您登门请教。”
说着,抛出一个意味深长的眼神,缓缓离去。
张先心领神会,“那就后会有期。”
根据多年跟女人接触的经验,张先推测,谢媚卿今日的不便,可能是她的亲戚来了,唉,大大煞风景也,不过好饭不怕晚嘛。
虽然对未来的约会充满期待,但等待的时间也却难熬。
面对着时间的考验和相思难见,回顾此次邂逅,给了张先无限灵感。
他挥毫写就了一首《谢池春慢·玉仙观道中逢谢媚卿》:
缭墙重院,时闻有、啼莺到。绣被掩余寒,画阁明新晓。朱槛连空阔,飞絮知多少?径莎平,池水渺。日长风静,花影闲相照。尘香拂马,逢谢女、城南道。秀艳过施粉,多媚生轻笑。斗色鲜衣薄,碾玉双蝉小。欢难偶,春过了。琵琶流怨,都入相思调。
此词虽是艳遇词,却灵活多姿,轻重得当,正如两人,虽未言一句,但眉目之情已传,别有一番情趣。
至于说后来有没有继续交往,做那没羞没躁的事情,不得而知。
但此词却成为婉约词派的经典。
再后来的时期,我们都知道了。
他在八十岁的时候,又娶了一个十八岁的小妾。春风得意之时,赋诗一首:我年八十卿十八,卿是红颜我白发。与卿颠倒本同庚,只隔中间一花甲。
词学后辈苏轼,听闻也即兴附了一首:十八新娘八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
据说此妾后来为张先生了两男两女,真乃宝刀不老。
1078年,张先病逝,终年八十八岁。
回顾张先的一生,你会发现,他虽然一身官运不享,仕达不通,但对生活却充满热情。
城市的风光与繁华尽收于笔下,为北宋词风的转变作出重要的贡献。
苏轼对他的一身有了最佳的总结:“诗人老去莺莺在,公子归来燕燕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