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丁与木匠》前言至第二章阅读笔记

《园丁与木匠》前言至第二章阅读笔记191206

鲜有的一次把前言读得那么细致。里面的内容太吸引我了。作者已到了做奶奶的阶段,她所叙述的心路历程如焦虑、寻求方法、困惑,都是我们所在经历的。她的哲学和科学交融的论述方式让人倍感信服。她的表述既感性又理性。

前言不仅开篇引起大家的阅读兴趣,也有很多结语式的带一些哲学意味的提炼。它们未及演绎,但让我有很多共鸣和回味。也许和我已有的一些还没来得及深化、solid的认识有关系。

作者提到一个实例:一位叫Emily的妈妈,知道孩子在三岁前会死于一种遗传病,但仍非常爱他。这样的感动可能在发达国家更多(姑且归因于“仓廪足而知礼节”方向的原因),仍让我触动:真正的爱是天然的,不求回报,不问将来。

作者告诉我们“那些日常的忧虑实际上反应了人类本身真实而又深刻的一面,这些紧张关系是我们作为人类的一部分” 如果在育儿的思考过程中,我们也时常反思自己为何有这样那样的带养方式、带养焦虑,反思自己的所思-例如“我们总在根据孩子人生的起起落落来评估自己的功与过”这样的评估方法是合理的嘛?-我们从育儿的过程中也许会有超出预期的收获。

“作为父母,最重要的奖励不是孩子的成绩和奖杯,而是与孩子一起生活所感受到的身心愉悦,以及孩子与你一起的点滴快乐时光”同意,但是我们的焦虑更多的来源于我们对父母这一角色的价值认知:父母不是为了得到奖励而扮演的,更多是为了履行责任义务,而给予孩子幸福、教育、使其成为就是这个责任的目标。再发散想,如何发展和完善自己的价值观,对提升自己做父母的能力意义深远。从进化论角度推演,“是亲子关系让我们成为真正的人类”,佐证是我们人类很多独有的高阶能力例如创造、文化等都在亲子关系中萌芽。

作者接下来表述了她让我深有共鸣的对爱的理解:“爱是有意义的,这个意义不是为了改变我们所爱的人,而是为了给他们提供条件,让他们蓬勃发展”这样的理念,应该不仅适用于亲子关系,也适用于亲密关系之间、和身边的人和朋友之间。

养育应有的目的,是“打造出强健、具有高适应性和韧性的新一代人”

“儿童是混乱美德的典范”带给我的思考是,我们应该在如何适应现实教育体系与如何“合理地”引领孩子探索中取得平衡?

你可能感兴趣的:(《园丁与木匠》前言至第二章阅读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