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第十二节: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哲学第十二节: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课程总结:

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一.生理方面

1.解释人体组织结构

2.说明五脏的生理特点

3.说明五脏之间的生理关系

4.人与自然的统一性

二.病理方面

用来解释疾病的传变

1.相生--母病及子,子病及母

2.相克--相乘,相侮

三.用于疾病的治疗

  确定治则治法

1.相生规律

①治则: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

②治法:滋水涵木,培土生金,金水相生,益火补土

2.相克规律

①治则:抑强,扶弱

②治法:抑木扶土,佐金平木,泻南补北,培土制水






思考题:

五行学说应用于中医中的主要应用有哪些?

1.解释人体的生理方面

2.解释人体的病理方面

  3.用于疾病的治疗,确定治则治法


根据相生相克规律确定了哪些治则治法?

1.相生规律

①治则: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

②治法:滋水涵木,培土生金,金水相生,益火补土

2.相克规律

①治则:抑强,扶弱

②治法:抑木扶土,佐金平木,泻南补北,培土制水



怎么理解“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

运用五行相生规律所确定的治疗基本原则是补母和泻子,即"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补母,是指一脏之虚症,不仅补益本脏的虚损,同时根据五行递相资生的次序,补益其母脏,通过相生作用促进其康复,补母适用于母子关系的虚证,如肝血不足,需用补肝血药物外,还可以用补肾益精的方法,通过"水生木"的作用,促使肝血恢复。

泻子,是指一脏之实证,不仅需泻除本脏之实邪,还可以依据五行相生的次序,通过泻其子脏,以促进母脏实邪的祛除,泻子是用于母子关系的实证。如肝火炽盛,除须用清肝泻火的药物外,还可用泻心火的方法消除过旺的肝火。


知识点梳理:

1.滋水涵木?

通过补肾阴以养肝阴的方法,又称为滋肾养肝法、滋补肝肾法。肾阴亏损而肝阴不足,甚或肝阳上亢之证


2.培土生金

培土生金:通过补脾气,以养肺气的方法,又称为补脾益肺法,补益肺脾法,适用于脾气虚弱而生气无源而致肺气虚衰,或因肺气虚而引起的肺脾两虚证.


3.金水相生

金水相生,用于肺阴亏虚,不能滋养肾阴或肾阴亏虚,不能滋养肺阴所致的肺肾阴虚证,还可用于治疗肺肾气虚证,通过补益肺肾之气而奏效.


4.益火补土

益火补土,即通过补肾阳,以补脾阳的方法,称为又称温肾健脾法,温补脾肾法,适用于脾肾阳虚或部分以脾阳不足为主的病症。


5.抑木扶土

抑木扶土法:是疏疏肝健脾或平肝和胃以治疗肝脾不和或肝气犯胃证的方法,又称为疏肝健脾法、平肝和胃法、调理肝脾法、调和肝胃法。适用于木旺乘土或土虚木乘之证。


6.佐金平木

佐金平木,是清肃肺气以抑制肝木,或者平抑肝木以协助肺气清肃的治疗方法,又称泻肝清肺法,清泻肝肺法。临床多用于肝火偏盛,影响肺气清肃之证。


7.泻南补北

泻南补北法:用泻心火补肾水以治疗心肾不交的病证的方法,又称泻火补水法,滋阴降火法,交通心肾法,适用于肾阴不足,心火偏旺,水火不济,心肾不交之证,因心主火,火属南方,肾主水,属北方,故称本法为县泻南补北法。


8.培土制水

法培土制水,是温运脾阳或温肾健脾以治疗水湿停聚病症的方法。又称健脾利水法,健脾去湿法,用于脾虚不运,水湿泛滥所致的水肿胀满之类病证。

注意:这里的土指的是脾脏,水不是肾,指的是水湿邪气。

你可能感兴趣的:(哲学第十二节: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